
12月30日上午,全省能源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泰安市作交流發言。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泰安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大機遇,從儲能產業入手,走出一條「拓展抽水蓄能、壯大鹽穴儲能、探索多元儲能」的新路徑。鹽穴儲能儲氣產業集群入選全省未來產業集群,「儲能之都」入選省「十強產業」場景創新引領區,新能源裝備材料和儲能產業集群列入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陣集群。目前,全市在建在運儲能裝機超過500萬千瓦,居全省首位。一是因地制宜、深挖優勢,拓展抽水蓄能。利用泰山、徂徠山水頭高、距高比小、地質條件良好的優勢,借鑒泰山抽水蓄能一期項目經驗,謀劃實施了泰安二期、三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107.5億元、裝機180萬千瓦的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建設高峰期,預計2027年首台機組併網,提前一年投運;泰安三期45萬千瓦新增納入國家規劃,計劃「十五五」期間核准開工;良庄100萬千瓦場址做好資源儲備。到2030年,泰安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將達到280萬千瓦,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產業基地。二是變廢為寶、盤活資源,壯大鹽穴儲能。泰安擁有全省最大的岩鹽礦床,多年開採形成采空鹽腔70多個。堅持規劃先行,編製全國首個鹽穴儲能專項規劃,理清了「前端採鹽建穴、中端儲能儲氣、後端建網延鏈」的鏈式發展路徑。加強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進儲能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儲國能、首航高科等4個項目入選能源領域全國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2021年9月中儲國能10兆瓦國內首台套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併網,填補國際空白;中儲國能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電站,作為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優、成本最低的電站,於今年4月建成併網,列入國家級示範項目。中能建350兆瓦、中電建2×300兆瓦明年建成;中儲國能等3個總裝機1920兆瓦電站明年開工。鹽穴儲能規模從10兆瓦到300兆瓦、350兆瓦、660兆瓦迭代升級,多次創造全國第一。到2030年,鹽穴儲能裝機將突破350萬千瓦,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鹽穴儲能基地。三是借勢而為、延長鏈條,探索多元儲能。積極發展獨立電化學儲能、分散用戶儲能和鹽穴儲氣。新泰山東高速100兆瓦、道朗200兆瓦電化學儲能電站,首航高科100兆瓦二氧化碳熔岩儲能加快建設;博睿鼎能100兆瓦二氧化碳儲能、華馳動能100兆瓦飛輪儲能明年開工。到2030年,全市新型多元儲能裝機量將超過200萬千瓦。同時,聚力打造「泰山鋰谷」,「電池材料+動力(儲能)電池+電池封裝+終端應用+電池回收」鋰電產業鏈條不斷延長。世界首條商業化普魯士藍基鈉離子電池生產線,建成後將成為全省第一、全國前三的鈉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四是聚點入網、先行先試,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布局微電網項目,推動「源網荷儲」一體發展。成立全省首家虛擬電廠創新服務中心,建成全省首個「聚合式」虛擬電廠,已建成9個微電網項目,消納綠電1189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27萬噸,泰開綠色「低碳多場景柔性智慧園區微電網」入選省典型案例,明年計劃再實施10個微電網項目。下一步,泰安將搶抓機遇,真抓實幹,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千億級「泰山鋰谷」、千萬千瓦級「風光高地」,為能源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大眾新聞記者 劉濤 通訊員 翟勇 董翠雲 )
(大眾日報及大眾新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文字投稿務必配上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投大眾日報泰安記者站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熱線電話:05388011909。來稿請務必註明作者、手機,以便進一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