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2024年12月25日08:42:03 財經 1316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 天天要聞

2024年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賬戶,正式從部分城市試點,轉向全國全面推廣。

有朋友算了筆賬:如果月入8K,適用個稅3%檔位,那麼每年頂格繳納個人養老金1.2萬元,則可免稅360元;但考慮個人養老金存在3%的支取稅率,所以在理想狀態下,月入8K(年收入9.6萬元)及以下的朋友,似乎沒有利用個人養老金節稅的作用。

具體月收入和節稅金額的對應關係,我用豆包AI做了個表: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 天天要聞

數據來源:人社部官網;統計截至:2024.12.15

因為不能有效節稅,所以就不投個人養老金賬戶了么?我有條件地反對這個觀點。

反對,是因為個人養老金是一種非常有效、類似「強制儲蓄」的手段。許多朋友生活拮据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財務規劃。個人養老金,對這部分朋友而言,可能是一種培養健康消費、投資習慣的良好工具。

有條件反對,是因為部分朋友可能確實騰不出資金。如果每月1K、全年1.2萬都不一定能存下來,那也不必要硬摳這部分資金,讓自己活得更加困頓。好好生活,我們來日方長。

上面的邏輯,如果在引言部分展開,就會顯得文章頭重腳輕。所以,我會通過正文三段論,具體給出我對個人養老金賬戶配置方案的看法:

1、個人養老金賬戶重不重要?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利用個人養老金賬戶?

2、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投資哪些金融產品?它們各自的風險收益特徵如何?

3、個人養老金賬戶配置的兩種思路。

請看正文。

一、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必要性

1994年,世界銀行對全球各種亂七八糟的養老金制度,進行了匯總歸納,並給出了「養老三支柱」模型:

第一支柱由國家主導,存在法律強制性,一般被稱為公共養老金制度;

第二支柱由企業發起,需要與員工協商後執行,一般被稱為企業年金制度

第三支柱由個人決策,國家提供一定政策優惠,一般被稱為個人養老金制度

宏觀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意思是,一個經濟體,不可能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這個理論套用在養老金制度上,同樣存在「不可能三角」:一種養老金制度,不可能在儘可能擴大覆蓋人群的情況下,還保有較高的退休後養老金,同時做到長期持續。

比如第一支柱,覆蓋廣、可持續,但退休後養老金相對偏少;再比如第三支柱,可持續、退休金高,但覆蓋人群少。第二支柱各種都沾一點,但特徵均不明顯。

事實上,各國之所以在養老金政策發展中,形成「三支柱」模型,就是為了儘可能同時滿足「養老不可能三角」的三個方面。

落地到我國實際情況,第一支柱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完成全面普及;但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普及率則顯著偏低——根據新華社2023年12月的報道《積累金額首破三萬億元,企業年金如何惠及更多職工?》,我國第二支柱覆蓋率約15%(僅統計滿足資格的人群),對比歐美髮達國家,平均覆蓋率超過50%。

綜上,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對我國第二支柱的一種有效補充。建議朋友們,能參與就參與。

說了這麼多個人養老金政策的作用,對於可能還有20、30年才能退休的朋友們來說,或許也不夠直觀——退休多領1000塊,和現在多花1000塊,活在當下好像更愜意。

如何平衡當下的需求,和遠期的規劃,成書於西漢時期的《禮記》,就給出過明確解決方案:「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為出」——通過對三十年收支情況的綜合考量,來制定國家財政計劃;並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安排支出。

《禮記》的討論內容,雖然圍繞國家財政展開,但執行思路,對我們個人同樣適用。比如我們在具體消費時,也需要量入為出,不能損害個人現金流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即使大家不考慮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養老「本職」,也可用它來規劃自己的消費、投資習慣。

二、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投什麼?

2022年個人養老金賬戶推出時,養老目標型公募基金產品被同時納入了投資範圍。

養老保險,大名鼎鼎;養老理財,有所耳聞;養老基金,好像沒聽過?其實早在2022年個人養老金賬戶推出前,目標日期型和目標風險型養老基金產品,已經成功運行了4年(2018年前,我國確實存在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型公募基金產品,但並未被設計為養老導向)。

相關媒體在2022年,對當時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的四類金融產品,進行過簡單梳理:

定期存款:持有期固定,到期前不可贖回;底層資產透明;

銀行理財:持有期大多固定,到期前不可贖回;底層資產不透明;

養老保險:持有期固定,到期前不可贖回;底層資產不透明;

公募基金:持有期固定,到期前不可贖回;底層資產相對透明。

這裡沒有統計上述四類金融產品的收益特徵,因為除定期存款外,其餘金融產品並沒有統一產品設計標準。這就導致同類產品,實際持有的權益類、固收類資產的比例,可能南轅北轍。

以養老目標公募基金產品為例,雖然均為FOF,絕大部分基金資產均投資於其它公募基金產品,但有些FOF更關注收益,所以權益類基金持倉佔比更高;而另一些FOF可能更關注回撤,所以固收類基金持倉比例更高。

評價金融產品的優劣,顯然不能僅統計其表面收益情況。投資者需要穿透金融產品的底層持倉,才能獲取其真實的風險收益評價。

這也正是問題所在。

我在某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後,分別翻閱了存款、理財、保險、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的合同、定期報告,發現存款類產品幾乎沒有信息披露;理財、保險類產品,雖然定期公布產品運行報告,但具體披露內容沒有統一標準,實際信披透明度因產品而異;僅基金類產品,因為要求統一、明確,信披透明度相對較高。

產品封閉期偏長(大多至少持有一年),可能也是個人養老金賬戶2022年推出時,居民反響並不強烈的原因之一。

或許考慮到提高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產品的信披透明度,以及申贖靈活性,該項政策於2024年全面推廣時,將指數基金產品納入了可投資池。

三、個人養老金賬戶配置的兩種思路

老讀者們都知道,我在2022年建號時,最早上各平台熱門推薦的文章,就是解讀各只紅利指數。所以本次85隻指數基金新納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池後,我在第一時間翻閱了紅利風格指數的相關產品合同。

易方達中證紅利ETF聯接Y(022925)為例,該產品每日可申贖;且跟蹤中證紅利指數,具體持倉可在中證指數官網實時追蹤。可以說,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池後,投資者的持倉透明度和申贖靈活性得到大幅提升(但資金不能從個人養老金賬戶取出,僅可另投其它產品,或以活期存款性質存在)。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 天天要聞

數據來源:易方達基金官網

既然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指數投資過程,和投資者在其它平台的操作流程基本一樣,那麼我們配置投資組合的底層邏輯,本質上是相通的,比如靈活定投和杠鈴組合。

什麼是靈活定投?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 天天要聞

定投攤薄成本的原理,大家應該都清楚,就是上圖所示的「微笑曲線」——投資者在指數下跌過程中不斷買入,持續拉低自身持倉成本;一旦趨勢反轉向上,投資者可以快速由虧轉盈。

靈活定投的判斷標準並無統一規定,其核心邏輯是判斷指數在長周期內所處位置。所以,大部分投資者常用的判斷標準,是指數歷史PE百分位。比如,指數低於20%歷史PE百分位時,加倍定投;指數位於20%-50%歷史PE百分位時,正常定投;指數位於50%-80%百分位時,停止定投,甚至逐步贖回;指數超過80%歷史PE百分位時,清倉。

上述具體數字區間僅為案例展示,並非投資建議,大家應該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靈活調整。

說完靈活定投,那什麼是杠鈴配置呢?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不開?買什麼?怎麼配? - 天天要聞

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的提出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科維茨,在進行大類資產收益相關性測算時發現,投資者配置一攬子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可以儘可能壓低風險敞口,同時提升潛在收益率

將馬科維茨的組合投資理論,落地到指數投資過程中,就可以圍繞市場大β和高收益高波動α,構建一個杠鈴組合。

以本次85隻新納入指數基金產品為例,市場大β,我們可以選擇包括易方達中證A500ETF聯接Y(022930)在內的龍頭寬基,或者易方達中證紅利ETF聯接Y(022925)這樣的紅利風格產品;高收益高波動的α,我們可以選擇包括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Y(022907)易方達上證科創50聯接Y(022895)在內的成長風格產品。

滿招損,謙受益。我說了這麼多,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更需要聽聽專業基金經理的詳細分析。易方達基金在12月27日晚19時,策划了一場名為《Tell Me Y》養老專題直播活動。我看參與嘉賓,主要包括龐亞平總等實際管理養老基金Y份額的基金經理。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及時參與。

總結,利用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指數基金Y份額,具體投資邏輯與其它平台並無區別,反而還能享受更優惠的費率優惠。建議大家不要放棄每年1.2萬元的配置機會。

四、最後的話

2019年,時任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的洪磊,曾經發表過一篇演講,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國內需要培養健康的風險投資氛圍——市場的歸市場,不能讓財政對所有投資行為,進行無限制兜底。

5年時間白駒過隙,隨著無風險利率的快速下行,培育全社會風險投資氛圍,似乎從一件「可選」決策,變成了一種「必須」選擇——當固收類資產提供的票息收入性價比快速降低時,投資者必須向風險要收益,但又不能將投資行為變為賭博。

個人養老金賬戶必須退休後才能領取,這天然為國內資本市場,提供了一批20、30年久期的配置資金。或許,國內的風險投資理念建設,正在迎來新的契機。

最後的最後,做個提醒:個人養老金賬戶提供的個稅優惠額度,每個自然年滾動刷新。2024年僅剩最後幾天了,有需要的朋友們,不要錯過時間窗口。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所有邏輯均建立在我個人對公開資料的理解上,不一定符合特定投資者的具體投資需求。建議大家從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情況等角度出發,合理進行資產配置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 天天要聞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這些小巧的設備來處理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娛樂。然而,隨著手機應用功能的日益豐富,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尤其是在安裝了大量應用,尤其是像微信這樣的社交巨頭之後,手機存儲空間往往會捉襟見肘。今天,我們就來探討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 天天要聞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4月5日,西藏林芝第二十二屆桃花旅遊文化節上,億航智能桃花載人無人機E-VTOL首次亮相海拔3000米高度,並成功首飛。首飛現場,無人機緩緩升空,引得市民、遊客紛紛駐足仰望,降落之後,大家圍攏過來,近距離參觀體驗並拍照留念。據悉,億航智能已在國內合肥、杭州等地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 天天要聞

NAS慎用指南:RAID0+無備份+不備電,翻車別怪我沒提前勸

大學同學某君,喜看美女高清視頻,存於雲盤每日觀瞻,豈料平台開展綠色行動,平日珍藏悉數被嗶,後在馬首富家直購大容量硬碟,盤內裝滿學習資料,繼續夜夜歡樂。前年同學小聚笑談此事,老哥表示已經搞定NAS私有雲服務,不但實現多設備數據互通,而且居家、遠程都能獨享快樂後花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 天天要聞

Deep seek分析:未來3年內,普通家庭貶值最快的7項資產

近些年,很多人在買了某些東西之後,剛開始心裡美滋滋的。但沒過幾年,這些商品卻成為了「賠錢貨」。最明顯的就是房子、車子。於是,有人問Deep Seek:未來三年,普通家庭最容易貶值的東西有哪些?而Deep Seek給出的答案,除了房子和車子之外,還有手機、小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