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章蓋營污水處理廠污泥濃縮池
摻入污泥燒制出的磚
污泥運至華能金橋電廠準備焚燒
電廠球磨機正在乾燥研磨污泥至粉末狀
污泥處置板框車間污泥含水率降至60%
污泥濃縮池內的污泥含水率達99% 在污泥車間,污泥經過履帶式壓力機的擠壓、過濾,含水率從99%降到80%以下。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是由污水和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微生物代謝物及原生固體沉澱物形成
將含水率為80%以下的濕污泥利用鍋爐的餘熱快速乾燥干化並研磨成粉末後進入鍋爐進行高溫焚燒處理,用於發電。
含水率降到30%的污泥被摻在制磚原料中,經高溫燒制出來的紅磚色澤鮮亮。
●本報記者 劉麗霞 文/圖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大力加強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全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相關企業把固體廢物之一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廣泛用於發電、製作建築材料及農業生物制肥等,讓這些污泥有了新用途,實現變廢為寶。
無害化處理
「你看,這兩座是污泥濃縮池,在這裡把污水中的固體物質沉澱下來,把上面的污水排出去,這個時候污泥的含水率達到99%。」12月9日,記者在位於回民區的章蓋營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採訪時,副廠長王振強介紹,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是由污水和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微生物代謝物及原生固體沉澱物形成,收集處理過程中要經過沉澱、濃縮、壓濾等一系列工藝進行機械脫水。
記者在污泥車間看到,污泥濃縮池裡的污泥通過管道運送到污泥車間後,再經過4台履帶式壓力機的擠壓、過濾,將污泥的含水率從99%降到80%以下。此時擠壓後的污泥是成團成塊的,然後用皮帶輸送到車間外面,直接轉移到專門的密閉的運輸車輛上,運至處置單位進行進一步的處置。
王振強介紹,章蓋營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日處理污水12萬噸,日產生污泥100至120噸,這些污泥全部進行了收集處理。
「我們廠處置的污泥來自呼和浩特市的污水處理廠,來到這裡的污泥含水率已低於80%,經過板框處理和干化處理,含水率會降到30%。最後,這些污泥被送到磚廠做成了磚,實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置利用。我們也是呼和浩特目前唯一一家符合污泥制磚標準的污泥處置企業。」在位於金橋開發區金盛路上的呼和浩特首創城環污泥處置有限公司,污泥處置廠廠長夏蒙說。
在污泥處置廠板框車間記者看到,一排排大小相等像板子一樣整齊排列的設備正在運行,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發酸的氣味。
夏蒙介紹,板框車間有4台板框壓濾機,每台設備有113塊濾板,每塊濾板的標準是2米×2米,這些濾板就像夾子一樣把污泥中的水擠出來。在這個車間,稀釋後的污泥經藥劑的絮凝、破壁,通過柱塞泵打入板框壓濾機壓榨處理,壓榨後的成品污泥含水率從最初的80%以下降至62%以下。同時,除臭設備正在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酸臭味。而在干化車間,板框車間處理後的污泥用皮帶輸送過來後,先通過切條機進行破碎切條,目的是增大污泥與循環風接觸面積,提高除濕效果,然後通過除濕熱泵將進入干化機的污泥進行加熱除濕,從而達到干化去水的效果。經過干化機低溫干化後的污泥含水率達到30%。
「干化機的加熱烘乾,就像把泥放在烤箱里烤一樣,此時污泥中的水分被蒸發。干化機前端濾水,後端干化,處理完的污泥變得很脆很薄,實現了污泥減量化。以20噸污泥為計,污泥從濕泥到干化要經過4個小時壓榨及1.5個小時的整體處置。」夏蒙介紹,呼和浩特首創城環污泥處置有限公司污泥集中處置項目於2021年12月31日試運行,截至目前已經為呼和浩特處理市政污泥20萬噸。在處理過程中採用「連續深度脫水耦合低溫干化」工藝,充分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質,保留污泥中的有機成分,為污泥的資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礎。
「在污泥脫水過程中產生的壓濾水、冷凝水、機器沖洗水等生產廢水統一排入水處理系統的初沉池進行沉降,實現泥水分離。隨後,污水流入高密池進行深度沉降,再次過濾,達到排放要求後進行壓濾處理,再返回進泥倉進行污泥處理,形成閉環運行。整個生產流程使用的水都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再生水,處理後的污泥也全部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零排放。」呼和浩特首創城環污泥處置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王磊介紹,呼和浩特市的6座污水處理廠每天約產生污泥720噸,其中首創污泥處置廠的消化處置能力為300噸,平均日處置量200多噸,約佔全市污泥處置量的1/3。2023年,他們公司污泥處置量是19萬噸,今年到目前為止已處置污泥近18萬噸。
資源化利用
在賽罕區黃合少鎮賽英不浪村賽東磚廠,由呼和浩特首創城環污泥處置有限公司污泥處置廠專門的污泥運輸車輛運送過來的污泥被摻在制磚原料中,經高溫燒制出來的小紅磚色澤鮮亮,外觀漂亮,強度高、耐壓性強,深受用戶喜愛,遠銷通遼、二連浩特和錫林浩特等地。說起用污泥制磚,磚廠廠長石永春讚不絕口。
石永春介紹,從2022年開始,國家環保要求對固體廢物進行廢物利用。另外,國家對磚廠取土也進行了嚴格限制。考慮到磚廠的長遠發展,他們與首創污泥處置廠進行合作,同時自費進行了設備改造,從今年6月開始正式使用處置後含水量30%的污泥燒磚,每天能消化污泥100多噸。
「我們磚廠年生產3000多萬塊磚,用污泥燒磚後,成本每年減少300萬至500萬元。過去我們採用傳統原料燒磚,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摻入污泥後,不再用煤矸石,減少了空氣污染和粉塵排放。」石永春說。
在華能金橋電廠廠區東側,專門為利用污泥焚燒發電而建設的污泥一體機車間、污泥儲料倉等正在24小時不停地焚燒污泥。現在華能金橋電廠每天污泥的焚燒量近300噸,約佔全市污泥處置量的50%。
據介紹,為無害化處理污泥,華能金橋電廠委託華能長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金橋污泥摻燒項目。該環保項目是2023年底試運行,2024年初正式投運。
「我們廠焚燒發電用的污泥是辛辛板等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含水率為80%以下的濕污泥,利用鍋爐的餘熱快速乾燥干化並研磨成比麵粉還細的粉末後進入鍋爐進行高溫焚燒處理。」華能金橋電廠污泥處理項目負責人孫家東介紹,這個環保項目最大的意義是通過技術手段把污泥進行徹底處理,沒有產生廢氣、廢水。污泥中的有害物質重金屬、二惡英等全部得到了焚燒,是國際上污泥處理最認可的方式。
全流程監管
目前,全市有污泥運輸車輛20輛,全程用GPS跟蹤記錄,運輸過程中不準遺灑,不準隨意傾倒,車輛從出廠到處置單位進行閉環管理,全流程可追溯。市住建局供排水服務中心對市政污泥的生產、運輸、處置、付費進行全流程監管,確保首府污泥處置利用的無污染、無遺灑、零排放。
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供排水服務中心污泥處置股股長白志剛介紹,目前全市有4家企業參與消化污泥,分別是:呼和浩特首創城環污泥處置有限公司將干化後含水率30%的污泥運送至內蒙古晨華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制磚,內蒙古蒙牛生物質能有限公司利用污泥進行驗氧發酵堆肥,呼和浩特京城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以生活垃圾摻燒污泥進行發電,華能長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金橋電廠摻燒污泥發電。
「污泥中的有機質可以做營養土,用於園林綠化和土地改良;污泥中的有機物含熱量約為1200卡,可用於焚燒發電、制磚,最終實現變廢為寶的目的,為呼和浩特市打造『無廢城市』貢獻一份力量。」白志剛說。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