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求出海新出路,鈞達股份擬建立海外生產基地,此舉也加劇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標點財經、投資時間網研究員 辛夷
11月27日,順豐控股於港交所二次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實現「a+h」雙重上市的快遞物流公司。上市當日盤中,順豐控股股價漲跌互現,最終收報34.3港元/股,與招股價平齊。
除了順豐控股,a股光伏電池龍頭企業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鈞達股份,002865.sz)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申請登陸港股市場。2017年4月,該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鈞達股份專註於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n型topcon電池及p型perc電池等不同代主流光伏電池中保持競爭地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出貨量計,在專業製造商中,鈞達股份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高達46.5%,排名第一;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約為12.8%,排名第四。
本次ipo,鈞達股份募資預計將用於興建一個年化產能約為5gw的海外光伏電池生產基地,同時,用於研發先進技術、建立及加強海外銷售業務及分銷渠道等方面。
標點財經、投資時間網研究員注意到,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該公司受光伏電池價格下跌影響利潤由盈轉虧,毛利率暴跌。另外,為尋求出海新出路,該公司擬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也加劇了資金壓力。
產品跌價 利潤由盈轉虧
鈞達股份成立於2003年,前身是海南鈞達汽車飾件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塑料配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該公司業務轉向光伏領域始於2021年9月收購上饒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捷泰科技)51%的股份;2022年6月,其再次收購捷泰科技剩餘49%的股權。同時,鈞達股份將原有汽車飾件業務全部售出,自此一直全力專註於光伏電池業務。
完成業務轉型後,鈞達股份收入及利潤實現了顯著增長。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各期收入分別為16.39億元、110.86億元、186.1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370萬元、6.17億元、8.16億元,2022年及2023年增長明顯。
但好景不長,2024年上半年,鈞達股份收入及利潤均出現嚴重下滑,期內僅實現收入63.55億元,利潤虧損1.66億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9.56億元。該公司表示,出現前述情況主要由於光伏電池價格持續下跌。而鈞達股份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該公司凈利潤虧損持續擴大,實現-4.17億元。
報告期內,鈞達股份收入主要來源於n型topcon電池轉及p型perc電池。其中,2021年收入中p型perc電池收入佔比99.2%,此後收入逐步轉向n型topcon電池,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公司n型topcon電池收入佔比達89.9%,p型perc電池收入佔比僅為6.0%。
鈞達股份業績受光伏電池價格下跌的不利影響,主要因n型topcon電池的價格下跌。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n型topcon電池平均售價分別為1.14元/w、0.67元/w、0.36元/w。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儘管n型topcon電池銷量同比增加148.4%,但平均售價下跌減緩銷量帶來的收入增長,導致該公司收入整體下降。
另外,因為光伏電池售價的下降也導致鈞達股份的毛利率出現嚴重下降。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各期毛利率分別為12.6%、11.0%、9.1%、-0.4%,甚至出現負毛利率。細分產品來看,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公司n型topcon電池毛利率為0.1%,相比於去年同期的18.6%暴跌;p型perc電池毛利率同樣大跌,由去年同期的11.5%降為-4.4%。
鈞達股份光伏電池的平均售價(稅後)情況
數據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
客戶供應商重疊
招股書數據顯示,鈞達股份各期來自於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12.76億元、59.81億元、97.85億元、30.39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77.8%、53.9%、52.6%、47.8%。其中,最大客戶的各期收入佔比分別為53.9%、30.1%、27.8%、18.9%,雖有所下降,但佔比仍較高。
鈞達股份對此表示,由於市場參與者高度集中,上述集中程度在光伏市場很常見。光伏行業的高集中度,自然導致光伏電池製造商頻繁向領先的光伏組件製造商銷售。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客戶主要包括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正泰新能等。其中,晶科能源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商之一,為鈞達股份2021年至2023年的第一大客戶,2024年上半年的第二大客戶。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第一大客戶為隆基綠能。
值得注意的是,鈞達股份供應商集中度也較高,且各期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其第一大供應商,並存在多個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現象。報告期內,鈞達股份前五大供貨商採購金額占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7%、47.2%、34.4%、52.4%。其中,晶科能源為該公司2021年—2023年的最大供貨商,占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1.8%、17.0%、10.2%。隆基綠能為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最大供貨商,採購佔比15.1%。此外,蘇州晶順在2021年既是鈞達股份的前五大客戶也是前五大供應商,環歐在2024年上半年同樣如此。
前述情況存在哪些隱患?一方面,鈞達股份部分客戶為一體化光伏電池製造商,相互存在競爭關係;另一方面,該公司依賴第三方供貨商,易受供應鏈問題的影響。整體來看,光伏行業競爭激烈,客戶、供應商重疊,每一家交易方的不利變動都會對鈞達股份造成雙重不利影響。
出海發展 資金壓力大
報告期內,得益於光伏市場需求的快速發展,鈞達股份光伏電池銷量飛速增長,從2021年的1.8gw增長至2023年的30.0gw,2024年上半年銷量為19.2gw。同時,該公司不斷擴大產能,分別在上饒、滁州及淮安擁有生產基地,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光伏電池年化產能約為43.3gw,均為n型topcon電池。
鈞達股份同時也在努力擴大海外業務,公司境外銷售收入佔比已由2023年上半年的4.2%上升至2024年同期的13.8%。
據悉,2024年6月,鈞達股份與一家阿曼政府實體訂立無法律約束力意向書(下稱阿曼意向書),雙方均有意建立一個總年化產能約為10gw且分為兩個階段的n型topcon電池生產基地,總投資金額約7億美元(視未來調整而定),該項目的一期(預計年化產能為5gw)將於2025年年底前開始商業生產。此次赴港ipo,鈞達股份表示,募資主要是為了建立海外工廠,並加強海外銷售業務。
但建廠擴產能也給鈞達股份帶來了一定的財務壓力。數據顯示,鈞達股份資產負債率始終處於較高水平,各期均超70%,2024年上半年為72.2%。從短期來看,該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由2023年底的26.50億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9.39億元,短期銀行借款則由4.50億元增至10.33億元。
擴產需求及債務壓力下,鈞達股份將融資寄託於港股ipo,但其能否成為國內首家「a+h」雙重上市的光伏企業尚未可知。
鈞達股份的主要財務比率情況
數據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