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生新聞訊 偌大的車間,1500台織布機高速運轉,一條條絲線交織成形,急速的機器聲中,卻只見幾名工人氣定神閑地進行著調整、監控和維護工作。這是江西恆洲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場景,也是德安縣首位產業——紡織服裝業的一個縮影。
經過多年的積澱,目前德安縣擁有紡織服裝規上企業64家,去年紡織服裝產業規上營收為156億元,佔全縣規上營收比重達36.6%,占九江市紡織服裝產業規上營收比重達33.61%。紡織服裝業已成德安縣名副其實的首位產業。
「項目總投資21.87億元,分三期建設,今年3月一期紡織車間投產,後期還會建設印染、印花等車間,進一步擴大生產力,完善產業鏈布局。」江西恆洲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德明說。
朱德明是浙江人,此前一直在家鄉經營紡織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武漢、廣州等地。之所以將企業落戶德安,他說,一來看中了當地便捷的交通和更低的運輸成本,二來德安的紡織服裝產業具備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越來越多像朱德明一樣的企業家將目光投向德安。今年以來,該縣新引進紡織服裝產業類項目14個,簽約投資額62.4億元。隨著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德安縣形成了紡紗、織布、染整印花、服裝加工和銷售的完整產業體系。該縣不斷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深化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億陽紡織集團就是德安縣傳統紡織服裝企業轉型跨越的一個精彩案例。2023年,億陽紡織集團榮獲AA級兩化融合貫標及江西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企業,2024年,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在該企業,記者看到,通過引入「5G智慧工廠」,3500平方米的5G智慧倉庫基本實現無人化作業,一捆捆成品布匹通過高空廊橋輸送系統源源不斷送進倉庫,再通過自動導引車與堆垛機的無縫對接,送入指定貨位,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來,德安縣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為抓手,聯合中國聯通建成紡織服裝「產業大腦」,整合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相關信息,推出數字化轉型產品65款,幫助政府剖析產業結構和發展態勢,加速政企協同和產業轉型升級;為企業上門診斷,量身定製發展培育、數字化轉型方案,滿足企業全周期的技術創新需求。
「我們持續推進『1+2+3+N』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德鑫紡織、華遠針織、南方尼龍粘扣、億陽紡織的『數智』賦能轉型,依託江西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中心,藉助、聯合各方數字化轉型生態力量,完善『普查、診斷、改造』三級服務體系。」德安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通過一系列數字化項目建設,該縣目前已有52家紡織服裝規上企業進行了等級評價,紡織服裝「產業大腦」納入省級「產業大腦」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