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醫保局等部門公布的最新繳費標準,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較上年增加2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400元。醫保基金是群眾「救命錢」,但一段時間,居民醫保參保人數下降、繳費負擔較重等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繳費標準逐年提高,部分地區居民醫保參保意願弱,征繳難度增加。為持續鞏固全民參保成果,亟待進一步完善居民醫保籌資、待遇政策。
部分群眾參保意願降低
今年8月,國家醫保局等部門公布居民醫保最新繳費標準,各地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分別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670元和400元。受訪基層幹部反映,居民醫保征繳難度一年比一年大,基層幹部收繳壓力大,一部分群眾參保意願降低、繳費負擔加重。
2024年9月6日,河北省廊坊市醫療保障局啟動以「人人蔘保有「醫」靠 家家健康享平安」為主題的「全民參保宣傳月」主題宣傳活動。
中部山區某縣醫保局局長透露,居民醫保征繳從每年9月開始,但部分群眾繳費積極性不高,基層幹部要反覆宣講、一催再催,到12月底才收到六七成。「家裡8個人繳醫保,2023年1個人380元,光這塊就要3040元,負擔不輕,家裡一時很難籌到這麼多現金,只能等兒子過年掙了錢回來再繳。」南方某山村村民李邦發(化名)說。
東部山區一名村支書說,每年2月底、3月初是集中征繳結束期,也是征繳攻堅期,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民再怎麼解釋發動,也不願繳納醫保。為了完成參保任務,村幹部有時不得不自己墊付居民參保費用,一年光為村民墊付的醫保費就達上萬元,「有村民一年無病無痛,就覺得這個錢沒必要繳,最後成為爛賬」。
除了部分群眾不願繳費,還有部分群眾選擇性繳費。受訪的中部地區一位醫保部門負責人說,從2022年開始,根據政策,之前斷繳再參保時,無需補繳保費,就能享受醫保政策,導致部分人沒病時斷保、有病時參保。有的農村家庭,為了減輕繳費負擔,只給家中老人和常年生病的人繳,青壯年則不繳費。
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從2019年開始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3年每年同比分別減少0.3%、0.8%、0.8%、2.5%、2.1%。儘管有部分群體從居民醫保轉移到職工醫保,但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減少人數要高於職工醫保增加人數。
參保擴面堵點在哪兒
——保費逐年漲,有的地方漲幅超人均收入增幅。受訪農民表示,2023年醫保加上社保最低檔300元費用,一人一年就要繳680元。南方某山村村民王和長(化名)說,家裡6口人去年光醫保費就要2280元,只能等收完6畝水稻才有錢交,不夠時還要找親戚借錢。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指出,重慶2022年到2024年個人繳費標準年增幅為14.3%、9.4%、8.9%,而同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為10.5%、6.35%、7.74%,前者增幅明顯超過後者。一些農村家庭一戶五六口人,每年繳2000多元,負擔較重,選擇斷保。
——看病自費金額增加,部分群眾參保獲得感較弱。部分受訪農民稱,去醫院看病還是貴,雖有醫保報銷,自己出得也多。中國人民大學健康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李珍表示,隨著醫療費用快速增長,城鄉居民醫保相對保障水平下降,家庭醫療費用現金支付壓力增加,10億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中,八成左右是農民,農村家庭的醫療自費負擔問題突出。
近年來,居民醫保繳費標準不斷提高,帶來報銷比例提高。比如,居民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從2018年的65.5%,提高到去年的68.1%,由於整體醫療費用開支增長,導致居民自費金額「水漲船高」。過去6年間,居民醫保人均自費金額從2262.488元增加到2448.006元,增幅為8.2%,造成「醫保繳費多了,自費金額也多了」的直觀感受。
——部分醫保政策變動大,數據共享壁壘多。受訪村幹部表示,從2022年開始醫保斷繳再參保不再需要補繳,而是設置3個月等待期,這對群眾實際參保影響不大,但進一步加劇群眾「沒病不參保,有病再投保」的心態,「村裡都不敢和村民宣傳這一政策調整,否則更多人不願繳醫保」。
多地醫保工作人員表示,不同部門數據難共享,影響參保數據及時更新。目前,國家醫保信息平台尚未全面建成,省外參保人員信息查詢、傳輸難度大,不利於對流動人員的參保監測,基層幹部往往只能通過找人行動、提供參保證明材料等方式進行參保確認,既加重基層負擔,還導致斷保漏保、重複參保現象經常發生。
給參保群眾穩定預期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激勵約束、分類資助參保等措施,有效調動基層積極性,健全參保長效機制,形成良好參保局面。
受訪基層幹部群眾建議,建立保費動態調整機制。從國家層面建立醫保費用籌資動態調整機制,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範圍內,財政補助標準逐年增加,個人繳費標準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給群眾穩定預期。
抑制醫療費用快速上漲。不能讓醫保惠民政策卡在醫院環節,應切實抑制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全鏈條節省群眾看病支出,增強群眾獲得感。
推動部門數據全面共享。全力打通醫保與公安、衛健、民政、統計等部門數據壁壘,破解平台數據和實際情況「兩張皮」問題。同時,醫保惠民政策力度既要加大,激勵參保人員連續參保,也要充分評估新政策影響,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持續推進全民參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