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淇舟歷史,一個熱愛讀書,也深耕物流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話題——「雙11」快遞費到底是漲還是降?這個話題,不僅是我們物流人關注的焦點,也是每一位消費者心中的疑問。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雙11」的歷史。每年這個時候,快遞行業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今年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同。往年這個時候,漲價的討論聲量總是此起彼伏,但今年卻異常平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快遞公司突然變得仁慈了嗎?還是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實際案例。據我了解,有些地方的快遞公司已經開始漲價了。比如浙江某家快遞公司,從10月19日起,3kg以內的小件上調了0.3元/票,大件上調了0.2元/kg。還有的地方,比如五常,快遞費用甚至是翻倍漲。但是,這些漲價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這是為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這背後有幾個原因。首先,今年的「雙11」趨於理性。消費者經過這麼多年的剁手經歷,已經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費和對促銷的態度。加上促銷日常化,很多消費需求在日常也能滿足,「雙11」相對日常促銷的價格優惠已經不太大了,能引發的購物慾望也被大幅度削弱。
其次,「雙11」展現不斷拉升,將快遞高壓節點分散了。今年的調價通知可以看見,10月21-24、11月1日-4日、11月11日-14日,在快遞看來目前有三個高峰節點,每個節點基本3天就能緩解壓力,這對於曾經全部壓力放在11月11日之後的快遞來講,是明顯輕鬆的。
再者,外來競爭者更廣泛多元也是重要因素。比如京東物流與阿里的物流合作,高鐵快遞等新人的強力入局,這些都給原先的通達兔以及順豐造成壓力。
但是,讓我們再來看看快運市場。相比整體上還是略有上漲的「雙11」快遞價格,快運卻在降價。比如百世快運,從10月21日起,重點區域指定公斤段的部分雜費進行下調,降低電商客戶成本派費也會大幅下調,主要是70kg以下的電商件。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這背後是快運企業對於市場的敏銳洞察。當快遞在旺季準備拒接大貨商品的時候,豈不就是快運搶奪大件快遞的最佳時期,這時候降價搶市場完全可以理解。
那麼,我們作為消費者,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首先,我們要理性消費,不要被「雙11」的促銷沖昏了頭腦。其次,我們要關注快遞費用的變化,合理選擇快遞服務。最後,我們也要關注快遞小哥的權益,他們在這個節日里是最辛苦的。
親愛的粉絲們,你們在「雙11」期間有沒有遇到過快遞費用上漲的情況?你們是如何看待快遞費用的變化的?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討論,一起為這個「雙11」發聲。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行為和態度,都會影響到這個社會的溫度。讓我們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戾氣和暴力。因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我們自己。謝謝大家,我是淇舟歷史,我們下次再見。
[註:以上文案實際案例和數據均來源於鏈接內容,文案中的觀點和情感表達均為創作所需,不代表實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