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山脈、握手
進入11月,北京的秋天便只剩下一個尾巴。
諸多名家關於北京秋天的描寫中,以老舍先生《北平的秋天》一文情感最為真摯——
「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優美的描寫與各種場景代入之後,老舍先生的感動是,「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隨著地球的溫室效應,北京秋天最美的時間大約要從中秋延後十天半個月。到了11月,雖是殘秋,卻依然很美,「霜葉紅於二月花」,同步著窸窸窣窣的落葉飄花。
離老舍先生《北平的秋天》寫作之處咫尺之遙的地方,已經十幾年雄距全球pc榜首的世界級公司——聯想集團,低調慶祝了自己的40歲生日。
我在這家企業前後工作了五年,期間留下了十幾萬文字,初衷是恪盡職守,後來運氣好,這些文字變成書籍流傳了下去,因此,我對聯想的心存感激始終如一。
二十多年前,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我借用過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一篇隨筆里的一句話,表達過自己的幸運——
「蒼蠅叮在駿馬的身上,因此它也一日千里」。
老同事們給我發來聯想集團內部慶生的各種圖片、視頻。有楊元慶陪同年逾古稀的創業元老參觀聯想天津濱海智慧工廠的;有楊元慶闡釋聯想全球化的三大支柱與兩大基座的;也有在職聯想員工暢談企業感受的;還有我以前寫的沉澱下來的文字……
殘秋冷峻。秦朔主編的一本聯想全球化的新書剛剛出版,叫作《出海》。我感覺多了一絲暖意。
改革開放至今,存在四十年且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民營企業不止聯想,還有海爾、美的、正泰、萬向、娃哈哈等等。它們中間甚至有存在50年的歷史,原因是可以追溯到鄉鎮企業、街道企業階段。
存在四十年,並且成為名副其實跨國公司的中國企業,聯想當仁不讓。它75%的營業收入源於海外市場、業務覆蓋全球180餘個國家與地區,銷售規模超過4000億人民幣……大量硬核數據,是聯想集團作為世界級企業的有力支撐。
我們可以借鑒吉姆·柯林斯《基業長青》的方法,去研究與認識任何一家存在四十年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然後發現其創新、基因的成功邏輯,發現閃耀其中的企業家精神。
如果,我們不僅僅是基於成王敗寇的邏輯,習慣性地思考企業家精神之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而是遵循商業的本質,逆向思維,去認識企業家的本分,結果會如何?
如今,很多中國企業都身處逆境,逆境中的高頻詞語是「活著」。潮漲潮落否極泰來,春風化雨總會到來。
企業家精神都是一種格局、一種境界,它可以讓企業活得更有創造力,是企業進步的發動機,而企業家本分則是一種規矩、一種紀律,它可以讓企業活得更加結實,更有生命力,是企業生存的護身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至少,在中國,企業家本分是企業家保持清醒的底線思維。活著是硬道理。因為活著才可能創造,創造才能更好地活著。這是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家本分的因果關係。
《基業長青》以及同樣經典的企業管理著作,看得見的是企業家精神,看不見的是企業家本分。原因是對於那些具有百年以上市場經濟歷史的國家來說,企業家本分這樣的底線思維,都屬於常識。
我們的市場經濟歷史短而初級,但40歲一定是屬於那些守得住本分,然後又保持企業家精神的企業。
守不住企業家本分的企業,則一定活不到40歲。企業家本分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企業家精神是企業追求卓越的動力。
四十不惑。
於企業而言,惑與不惑,衡量標準一是看企業家本分,二是看企業家精神。一個是堅決守住底線,另一個是不斷抬高上限。底線守不住,上限便是虛無。
「無邊落木蕭蕭下」,北京的氣象部門已經多次發布大霧黃色預警,這意味著殘秋稍縱即逝,寒冷的冬天到來。
長周期的下行壓力,於所有人都是煎熬,普通打工者可能要面對失業、降薪和巨額房貸,企業家是更大的風險承擔者,痛苦係數成倍於普通人。
他們需要面對怎樣保住成千上萬員工的工作,需要面對市場萎縮可能導致的訂單不足,以及銀行或者供應商的催債,更嚴重的是,他們或者會收到法院傳票,以及面臨公司破產、家庭破產的危機,甚至失去人身自由的劫難。
二十年前,我與已仙逝的溫州康奈集團創始人鄭秀康交流,他感慨說企業家不是人乾的差事,要不怕累死、不怕坐牢、不怕妻離子散。我理解,他想說的其實是企業家的風險承擔。
前幾天,一個南方的企業家朋友告訴我,當地政府倡導(其實是要求)他們今年按照現有員工總數的5%比例,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緩解社會就業壓力。5%的比例相當於500人,等於每年增加七八千萬人力成本。
與這位企業家朋友分手之後,我給另外幾個企業家朋友致電了解,情況大同小異,各地政府都有同樣的倡導,這些朋友告訴我,他們現在寢食難安的焦慮就是公司怎麼活下去。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鋼鐵俠般的一個群體,他們起點低、歷史短、家底薄,沒有多少企業能夠「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假如「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那麼,中國不少優秀民企離破產最多只有半年。
逆境時刻,沒有什麼人會比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壓力大、風險大。只有具備鋼鐵般意志的人,才能承受如此重負。
南方的那位企業家朋友跟我說,他這幾年除了度難關之外,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企業家的本分到底是什麼,因為怨天怨地怨環境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人能夠一輩子草莽英雄,做企業就只能檢討自己,而檢討的結論是必須懂得規矩,守住本分。
當然,在混沌的市場環境里,恪守本分,順境的時候可能會丟失一些機會,但也因此,逆境到來的時候,才可能保得住企業平安。
我認同他的說法,40歲的企業與10歲的企業,在相同的逆境條件下,它們的生命力表現一定是不一樣的。不完全因為他們的實力差距,還有他們的底蘊不同,而所謂底蘊,不僅僅是40歲企業與10歲企業之間,彼此逆境體驗積累的多與寡。更重要的是它們對企業家本分的恪守與踐行,質量不同。
真金不怕火煉,逆境是對企業成色的考驗。40歲的企業,本分成了一種自覺,成了一種任何環境下都不會改變的基因。10歲的企業,本分也許還是一種懵懂,是一種情急之下的搖擺或者放棄。
那麼,企業家的本分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有「三觀」。
首先是企業家的角色觀。在商言商,是企業家在社會分工的角色定位,也是企業家本分的首要原則。
三觀正確不易,在中國,要守住在商言商的角色觀,很難。
南宋詩人吳芾對社會分工有一個等級劃分,叫作「士農工商,古有四民」。吳芾中過進士,詩文一般,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官,屬於「學而優則仕」一類。
精明過人的胡雪岩,生意興隆,最終也是絞盡腦汁,官居二品,穿上黃馬褂,做了紅頂商人,算是「商而優則仕」的代表。
衣錦還鄉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商人不過是末等人群,所以,守住企業家本分很難。
十幾年前,柳傳志在一個沙龍性質的論壇上發表演說,談到企業責任的內容時,說了一句在商言商的體會。聽眾中有中小規模的企業老闆率先強烈反對,估計是覺得企業最重要的還是社會責任,在商言商過於狹隘。
很快,這個再尋常不過的觀點討論,竟然發酵成網路上的一場輿論風波。
這是一種悲哀。中國需要一大批純粹的企業家。而純粹與否,首先是他們能否在商言商、忠於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否遵循商業規律。
在商言商最重要的原則有兩條:
第一條是政商關係的距離原則。前些年,政府要求公務員與企業建立親清的政商關係。那是對官員提出的政治紀律,目的在於避免權力尋租。對於企業家而言,與官員保持距離屬於商業紀律,避免利益輸送、成為掮客。
第二條是心無旁騖的專註原則。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世人都解讀成但凡商人都是薄情寡義,是需要口誅筆伐的,這是人文精神的解讀。與時俱進,從商業思維的角度,其實我們還應該有另外的理解。「買茶去」是商人的本分,就像吟詩作賦是白居易的本分一樣。如果商人兒女情長不去「買茶」,或是陪著白居易吟詩作賦,或是家人廝守卻風餐露宿,便是重情重義?這叫不負責任、附庸風雅。任何忠於角色的行為都是有代價的,有舍有得。
所以說,保持政商關係的距離原則和心無旁騖的專註原則,是企業家對自身角色的堅守,是企業家本分。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的文章里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能夠幫助我們解讀企業家在商言商的殊為不易。
企業家本分的第二觀,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利益觀。儒家文化的義利觀把其中道理闡釋得很透徹,包括什麼錢可以掙、什麼錢不能掙的分析,大道至簡。
我們看全球那些活過一百年的長青企業,它們的歷史也都體現了有所為有所不為。
前段時間,來自互聯網媒體的消息說,一直躲在美國的賈躍亭放出口風,計劃兩年內回中國償還債務。賈躍亭一度被國內媒體稱為「賈布斯」,意指其屬於喬布斯級別的創新型企業家。我一直想,都是「布斯」,喬布斯為什麼能夠成為改變世界的英雄,而賈躍亭當初只能甩鍋跑路呢?區別在於他野心太大、急於求成,卻無法讓自己所講的故事成為閉環。
雄心萬丈,並非都是企業家精神,很多時候可能就是不守本分。
這不是簡單的成王敗寇邏輯,關鍵是實現閉環的能力。沒有多少人比喬布斯「活著就要改變世界」更加雄心萬丈。但是,人家改變世界的結果是一個個過硬的好產品。
利益面前,企業家的本分是要掙「好錢」。商人眼裡,錢無好壞。在企業家眼裡,錢有是非,所以,商人和企業家對錢的味道,嗅覺感知是不同的。企業家認定的是,只有通過給社會創造價值獲得的利潤才是「好錢」。依靠旁門左道、投機取巧掙來的都是「橫財」。
商人相信,「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企業家則不能投機取巧。因為,企業要走長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利益面前,企業家的本分是要掙「長錢」。勇於創新和腳踏實地,永遠是需要平衡的蹺蹺板。不能幻想一步登天、一口吃個胖子。
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企業家的利益觀,屬於企業家本分的第二點。
企業家本分的第三點是「兼濟天下」的責任觀。中國民營企業家是非常令人尊敬的群體。「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孟子對所有人的修身告誡。他無法預知兩千年之後,商品經濟社會的企業家責任。
中國的民營企業,創業伊始便要履行稅賦、就業、為社會提供好產品的責任。在這個階段,企業家也許是傾囊而出,甚至家庭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窮亦兼濟天下是對他們這個階段的準確定義。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硬性的社會責任是價值創造、就業與稅收、關愛員工,而環境友好、慈善公益,則是企業根據自身實力、價值觀而採取的自願行動。
我很讚賞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做法,既有維護快遞小哥尊嚴的挺身而出和解決員工住房難的舉措,也有向母校及社會的捐款,此外,更有愛心的是京東的管理規定中,一旦分公司所在地區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員工可以自主決定將所在地庫存民生商品就地捐贈災民。
開倉放糧雪中送炭,京東的做法在全球企業界,都是別具一格的承擔社會責任創新。
聯想40歲慶典的主題詞是「四十而礪」,並非傳統文化習慣所說的四十不惑。逆境中,40歲的企業與10歲的企業,前者多了底蘊,少了輕盈。
守正其實是恪守企業家本分,行穩致遠;出奇則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創新成長。
那些已經30歲或者40歲的中國民營企業,它們的經驗值得分析與借鑒。因為,它們經歷過更多的逆境,懂得怎樣卧薪嘗膽,恪守本分。
而企業家本分,永遠是企業的護身符。
/// end ///
no.605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陳惠湘
作者簡介:中國企業管理實證研究知名學者,曾出版《聯想為什麼》《中國企業批判》《突破拐點》等多部財經企管暢銷書,長期影響中國企業界、理論界。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