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且看這個「綠色樣板」|探尋成都新質生產力

2024年04月18日06:01:21 財經 4328

如果要參觀特銳德川開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開電氣」)工業園區,最好乘坐擺渡車——因為面積太大了。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電氣開關研發生產基地,川開電氣擁有15萬平方米生產廠房(約等於21個足球場)、11條自動化生產線,連續五年榮登四川製造業企業100強,整體規模和實力名列西南第一、全國前五。

不過,歷經40餘年發展,川開電氣如今為業界所稱道的,並不僅僅是規模,還在於其「智慧的大腦」。

近年來,川開電氣以核心低碳科技推動能源互聯網裝備「低碳智造」智能工廠轉型升級,打造了國內外領先的能源互聯網裝備智能工廠和智慧能源管理技術,獲得「2023年度成都市智能工廠」以及「2023年度四川省綠色工廠」等稱號,為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綠色樣板」。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且看這個「綠色樣板」|探尋成都新質生產力 - 天天要聞

▲川開電氣生產車間 

大象跳舞:

行業巨頭的「三次創業」

成都市雙流區空港五路1888號, 川開電氣方正寬大的廠房格外醒目。這裡緊鄰繁忙的貨運大道,不斷有卡車從園區內駛出,將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川開電氣是一家輸配電成套設備研發生產商,主營產品包括252kv及以下高中低壓智能開關設備、252kv及以下預製艙式變電站、12-40.5kv預裝式變電站等為代表的完整產品線,其客戶幾乎遍布了所有能用到電的行業。

數十年深耕一個行業,讓川開電氣成長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的龍頭企業。在大眾熟知的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長征火箭、「嫦娥五號」及「天問一號」探測器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里,都有川開電氣的身影。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且看這個「綠色樣板」|探尋成都新質生產力 - 天天要聞

▲川開電氣生產車間內,工人在操作設備

回顧這些年的發展歷程,川開電氣董事長李軍介紹了公司的「三次創業」。

1980年,企業初建,當時的名稱是「成都市雙流電控設備廠」。2006年正式進軍核電設備領域,2009年整體變更為川開電氣有限公司,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輸配電研製基地,這是公司的第一次創業。

2015年,川開電氣與創業板第一股: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資產重組,成為特銳德的全資子公司,開啟第二次創業之旅。

時間來到2020年,川開電氣智能電氣設備研發製造基地全面建成。已在電力行業深耕40載,進入「不惑之年」的這家行業巨頭再次開啟自我革命。

李軍介紹,川開電氣在2020年繪製了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第三次創業」藍圖,提出以智能配電為基礎,以「智能運維+智能微網」為兩大抓手的發展思路,旨在綠色低碳的能源市場角逐中煥發新生命力。「第三次創業」主要以客戶為中心,結合企業平台建設,以創新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

這個身材魁梧猶如大象的行業巨頭,跳起了轉型升級的輕盈舞蹈。

智慧工廠:

打破行業壁壘,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企業轉型升級,靠什麼?往哪轉?

李軍告訴記者,川開電氣選擇的路徑,是以核心低碳科技,推動能源互聯網裝備「低碳智造」智能工廠轉型升級,打造了國內外領先的能源互聯網裝備智能工廠。通過智能感測搭配網關集成,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設備運行監控和能耗狀況精細化監測分析。

他介紹,「低碳智造」智能工廠包括智慧工廠管理系統、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微電網系統及1.5萬平光伏發電系統、10餘條自動化生產線、200餘台自動化設備,全面實現計劃管理、產線建設、耗能管理等數字化可視化。

這是一整套創新體系。走進川開電氣生產車間,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場景隨處可見。

例如在普瑪寶柔性加工中心,機械化、智能化裝置的運用,集成了沖、剪、折、激光切一體的鈑金加工能力,具備自動堆料、加工成品自動分揀的功能,能夠大幅度減少手動折彎工作。和舊線相比,新的柔性線能節省20% — 30%的能源消耗。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且看這個「綠色樣板」|探尋成都新質生產力 - 天天要聞

▲川開電氣生產車間內,abb碼垛機器人

在低壓生產線上,三條產線均實現了柔性化生產,可隨意切換不同類型的低壓櫃產品,綜合產能可達45台/天。產線通過制定工位制的整體策略,引進自動化設備,進一步提高了自動化水平。通過應用管控生產系統、異常管理系統、倉儲系統等信息化軟體,讓每個工位作業工序清晰明了,每個櫃體生產進度可控,實現了生產過程可追溯。

除此之外,數字化智慧系統還被應用在多個點位,全方位賦能公司生產。據介紹,智慧系統的應用,讓川開電氣生產效率提升44.64%、單位產品成本降低11.53%、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9.79%、設備綜合利用率提高27.79%。

李軍表示,該系統讓川開電氣突破了行業壁壘,建立了產品標準化推進體系,打造了強有力的供應鏈體系,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智慧能源:

為公司裝上「最強大腦」,節省用能費用180餘萬元

6880塊碲化鎘光伏組件,投資1200萬元,在車間頂部,川開電氣建設了智能光伏發電系統。其鋪設面積15000㎡,總裝機容量1.72mw,月均發電量14萬度,年度發電量可達160萬度。

據了解,光伏所發電能優先供給園區生產使用,剩餘電量反送電網銷售,平均節約30%用電成本。在2022年高溫期間,依靠光伏發電滿足了園區內三分之一的用電需求,完成了4.5億的產值目標。

近年來,川開電氣以分散式光伏電站為骨幹,依託工業互聯網,打造了智能光伏微電網系統。該系統具有玻璃光伏、分布儲能、梯次利用、有序充電、低谷蓄冷、智能運維、多站合一等特點,背後依賴於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李軍介紹,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好比一個「最強大腦」,它以數字化智能配電為基礎,以交直流母線混合架構的「光、儲、充、放」新能源微網系統為支撐,與水儲冷空調、壓縮空氣、天然氣、生產生活用水等多個用能子系統深度融合,通過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幫助管理公司複雜的能源結構,既能保證大量使用光伏發電,又能保障生產用能供應穩定。

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大屏上,可以看到系統利用演算法,結合價格信號、歷史數據等因素,實時預測著工廠內的能源供需變化。通過對系統內的源、荷、儲、車等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分散式發電能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運用,確保了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有效降低單位能源消耗。」李軍介紹,該系統每年節省用能費用180餘萬元,減少標準煤用量630餘噸,綜合能耗節約30%左右。

李軍表示,川開電氣將繼續在智能化、綠色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王俊峰 

圖據川開電氣

編輯 成序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我國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項目在青島建成投用 - 天天要聞

我國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項目在青島建成投用

大眾網記者 毛道光 青島報道7月1日,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與其他海水漂浮式光伏發電多處於試驗階段且裝機功率多為百千瓦級不同,該光伏電站裝機功率達到7.
新聞早資訊丨發放6565萬元文旅消費券!四川暑期文旅消費季啟動 - 天天要聞

新聞早資訊丨發放6565萬元文旅消費券!四川暑期文旅消費季啟動

天氣提示今天白天:盆地西部陰天間多雲,部分地方有陣雨或雷雨,雷雨時伴有短時陣性大風,其中廣元、綿陽2市西部有大雨到暴雨,個別大暴雨,盆地其餘地方多雲;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陰天間多雲有陣雨或雷雨,阿壩州和甘孜州中部有中雨,局部大雨。24小時內,盆地最低氣溫:西部22~24℃,其餘地方24~26℃;最高氣溫:西部29~3...
2025年7月4日上證指數走勢預測:多維因素交織下的震蕩蓄勢 - 天天要聞

2025年7月4日上證指數走勢預測:多維因素交織下的震蕩蓄勢

一、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的雙向賦能2025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弱復甦中的韌性強化」特徵。製造業PMI連續四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其中新動能相關指標(如高端裝備、綠色能源)貢獻度提升至45%,顯示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
「限產」推動鋼價繼續上漲,熱卷單噸利潤超230 - 天天要聞

「限產」推動鋼價繼續上漲,熱卷單噸利潤超230

第27周鋼市利潤測算本周原料端焦炭、廢鋼持穩運行,鐵礦石價格震蕩上升,推動鐵水成本小幅升高,廢鋼性價比有所修復;成材端整體價格重心上移,螺紋市場上漲強勢,品種分化持續修復;鋼廠利潤繼續上升,增幅明顯收窄;鐵水本周鐵水成本均價1987元/噸,
陝西宜君縣奏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 天天要聞

陝西宜君縣奏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今年以來,宜君縣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為總抓手,以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為突破點,系統發力穩經濟、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榮獲2024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縣」。預計上
7月或有2至3個颱風登陸,避險要點提前掌握 - 天天要聞

7月或有2至3個颱風登陸,避險要點提前掌握

據應急管理部消息7月可能有2至3個颱風登陸或影響我國1個較強颱風北上影響北方地區颱風來了怎麼辦?這些防範避險知識請收好一圖了解颱風預警颱風預警信號分為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代表影響程度和防禦等級越來越高避險要點快速掌握面對颱風時我們該如何防範?下面這張避險指南請收如有颱風來臨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