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島雜談】
能夠畢生將家國情懷寫在大地的企業家,在今日之中國儘管不多,但是宗慶後先生確實是位傑出代表。
連日來,來自中國大地四面八方的人們,再次自發地表達自己對宗老的敬仰之情。
他們正在用實際行動試圖將娃哈哈的「業績」拉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一瓶娃哈哈 ,一箱娃哈哈,一超市娃哈哈,一城娃哈哈……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普羅大眾煥發出的磅礴力量,勢不可擋!
2月28日、29日娃哈哈官方旗艦店並未開啟直播,但店鋪銷量漲超500%,銷量排名第一的商品為娃哈哈AD鈣奶。
昨晚我漫步在上海虹橋天街(大型綜合體)里,右腳竟然踢到了一瓶娃哈哈AD鈣奶,不遠處還有一瓶,這是誰不小心丟掉的?於是拍照留念。
人們以此來告慰九泉之下的宗老,中國老百姓就認像您這樣的富人!
誰說我們「仇富」?
同時,更是對宗老愛女宗馥莉發揚光大娃哈哈這一民族品牌偉業的最大支持和呼應。
更像不約而同地宣示立場
娃哈哈一定會越來越好,因為有我們!
因為宗老的信仰,就是我們的信仰!
因為娃哈哈道路才是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正確選擇,只有振興實業,方能定國安邦!
就在人從眾的老百姓「化悲痛為力量」的當下,同樣是浙商翹楚的鍾睒睒(shǎn)卻被廣受詬病!
一種說法是鍾老闆是從娃哈哈掘到的第一桶金,但他忘恩負義。
第二種說法是鍾老闆當初在海南做娃哈哈代理商時,因為「串貨」被娃哈哈開除。
串貨,簡而言之,就是某一區域代理商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了其他同一品牌代理商的代理區域。其目的就是多拿回扣,「不當得利」。
一句話,現在的農夫山泉的老闆鍾睒睒對於宗老和娃哈哈有些不仁不義。
連日來農夫山泉股票一路走跌,鍾睒睒身價驟然縮水。
於是乎
鍾老闆再也淡定不住了。
3月3日晚,鍾睒睒突然發表《我與宗老二三事》一文,藉此回應近期網路上出現的大量對其個人及農夫山泉的傳聞。
鍾老闆表示,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布匹生意」,當時的海南房地剛剛興起,他成立了大成窗帘公司,從杭州倒騰窗帘到海南,還將業務做到了北京。
是否「串貨」(鍾老闆叫「沖貨」,同義。),他說這只是在農夫山泉會議上的一句「戲言」。
但鍾老闆強調的是,當時「各種管理都十分粗放」,「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當年的問題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鍾老闆對於「串貨」一說,矢口否認。
值得一提的是,不愧是記者出身,對於娃哈哈八寶粥的「解密」,可謂是鍾老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在告訴世人,沒有當年他的建議,就沒有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娃哈哈八寶粥。
如此的解密,似乎想要達到與「忘恩負義」「對沖」的效果吧。
言外之意,我鍾睒睒對娃哈哈新品開發是「有功之人」。
也正是有了好建議被宗老所採納,也就有了宗老提議他到海南成立娃哈哈辦事處,總攬開拓海南、廣西兩大區域市場。
此決策,讓我們從宗老身上看到了「用人不疑」的一個側面,儘管當時鐘睒睒是通過人脈關係找到宗老的,毛遂自薦也在情理之中。
1991年,1945年生人的鐘睒睒還不到40歲,42歲開始創業的宗慶後對這個晚輩應該是很欣賞的,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為什麼「窗帘生意」沒有公開寫入鍾睒睒的「歷史」呢?
為什麼可見的報道,都將娃哈哈說成是鍾睒睒「第一桶金」的誕生地呢?
2020年9月8日
上觀新聞對鍾睒睒首次成為中國首富進行了報道:
辦報紙,「最終不了了之」。
種蘑菇,「以失敗告終」。
唯有「在大街上擺地攤」,才積累了「東山再起」的「家底」。
然而,「串貨」卻赫然其中!
同樣的報道,網易財經似乎在佐證著上觀新聞的「事實」。
百度百科關於鍾睒睒的介紹,引用了網易財經的這一說法。
也許對於一個成功企業家而言,曾經的苦難,更易打動人,尤其是在中國,更易博得青年人的青睞,成為人生榜樣。
鍾睒睒
小學都沒畢業
儘管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
此後還做過木工、瓦工等,後來成為了一名記者,這個歷史性跨越是不是有點大?
然後,就是創業的屢戰屢敗,直至成為了今天的中國首富。
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直到今天看到了鍾老闆「追憶」與宗老的「亦師亦友」的文字,人們似乎才看到了一個相對豐滿的企業家形象。
鍾睒睒由於父親也是記者,所以人脈相對「殷實」,從下放諸暨到「落實政策」舉家回到杭州,還進入了新聞機構。
後來的「窗帘生意」,也是與已是記者的鐘老闆本人有關。
加之,「天生」的生意頭腦,窗帘生意的天時地利人和,所以,「第一桶金」,也就順理成章地財源滾滾了!
但是
就是人生不夠「出彩」!
似乎失去了人脈,鍾睒睒先生就一事無成了。
中國的首富,走的都是艱苦奮鬥的路,鍾睒睒先生自己也不能成為另類不是。
同樣是艱苦奮鬥,「布鞋企業家」,不再只是宗慶後先生的一個符號,而是他一生的精神承載。
宗慶後的「好」,恰恰以他在世時的艱苦奮鬥而著稱,以他光明磊落和敢講真話的優秀品格而贏得尊重,以實業報國為己任而鞠躬盡瘁,以家國情懷來感召人,以及去世後各界人士的各種追思,點點滴滴匯聚起磅礴的人格魅力!
娃哈哈,農夫山泉,無疑都是飲料行業的頭部企業,無疑都視彼此為競爭對手。
娃哈哈,更像似「後」積薄發,這是宗慶後留給世界的重大精神財富和潛在的市場容積。
這是廣大民眾用心投票的最好寫真。
農夫山泉,善於廣告的出其不意,貌似已經山窮「水」盡。
股價一跌再跌,這是投資人用腳投票的「蝴蝶效應」集中爆發。
在商言商,本該無可厚非。
然而,就在3月2日,網傳農夫山泉已經開始「絕地反擊」,將2元的農夫山泉降價至1.2元。從而拉開了價格戰的序幕。
善於廣告策劃的營銷套路,試圖通過降價衝擊波,來「召回」消費者的信任。
然而
殊不知
信任和信仰,只有一字之差,卻意義非凡!
還是上觀新聞,對於鍾睒睒的《我與宗老二三事》的報道中的配圖,很是令人玩味…
親愛的朋友
您看出什麼來了?
歡迎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