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儒逸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這兩年公開出席論壇的頭面企業家不多,郭廣昌算一個。
幾天前,他在上海浙商年會上講了話,號召大家今年堅持活下去,因為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他還建議,如果暫時賺不到錢,不妨多出去看看,另外每年至少做個體檢,不要搞得那麼累。
不知道坐在台下的聽眾,會不會被老會長的親切關心感動。
除了說點鼓勵的話,郭廣昌也談到了復星的情況。這才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他說自己在反思,以前老覺得全世界都是礦,復星也熱衷到處挖礦,這種做法是不行的。以後復星就聚焦兩個主業,分別是生物醫藥和文旅,走上輕資產運營的道路。
說到搞輕資產,王健林再熟悉不過了。這也是萬達現在的轉型思路。既然重資產運營入不敷出,不如卸掉包袱、降低負債,也許還有生機。同為當年風光的民企巨無霸,在這點上,老王貌似要醒悟的更早些。
復星創業至今也30年了,郭廣昌更是著名的92派代表。在他和幾名復旦同學的苦心經營下,復星構建了一個龐大複雜的商業帝國,一度涉足醫藥、地產、零售、礦業、鋼鐵、金融以及文化等等領域,既搞產業,也有金融投資。按照郭廣昌一貫的設想,他要成為巴菲特式的人物,把復星做成中國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個保險投資帝國。
這個模式,說好聽點是多元化經營典範,說的不好聽,是個拼盤式公司。這個比喻,早在2007年復星國際赴港上市時,市場上就傳開了。
復星國際當年上市時,是一大熱門新股。有承銷商給復星模式總結了一句話,說它是「中國潛在增長行業的發現者」,郭廣昌也很認同這個概念。他向外界解釋說,復星是很專業的綜合類企業,懂得召集專業人才,把涉足的各個行業管理好。當時,郭廣昌的老搭檔梁信軍甚至說,中國前幾名的民企都是綜合類的,比如海爾和聯想。
於是,盡量把盤子做大,就成了過去多年復星的擴張路徑。
翻看現在的復星業務版圖,分成四大板塊,分別是健康、快樂、富足和智造。健康板塊的主要平台是復星醫藥,目前A股市值600多億;快樂板塊包括文旅和品牌消費;富足板塊包括保險和資管;智造板塊包括礦產油氣業務和智能製造。
按照這次郭廣昌的說法,前兩個板塊將成為以後主營方向,而保險、資管和智造等業務,也許不得不忍痛收縮。
事實上,去年復星就做了一次這樣的重大收縮。用郭廣昌自己的話說,他去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放手南京鋼鐵。早在2003年,復星就進入了南京鋼鐵,一拿就是20年。在賣掉之前,南京鋼鐵是上述智造板塊的主要利潤來源,即便如此,也難逃被賣命運。
之所以把南鋼這個優質資產賣掉,緣於復星在2022年中的生存危機。當時復星深陷債務傳聞,股債雙殺,風聲鶴唳。郭廣昌急需一筆重磅交易向外界傳遞信心——復星的現金流完全不是問題。當年9月份,復星向國內十多家鋼鐵企業發出競標邀請,來售賣南鋼股權。據財新報道,郭廣昌要錢很著急,開出的條件也很簡單,誰的出價高,誰給錢快,誰就能拿下南鋼。結果,這筆「不超160億元」的天價交易,直到一個月前才正式完成交割。接盤的,是中信。
售賣南鋼只是一環,整個2022年,復星通過減持非核心資產回籠近300億資金。即便是核心的復星醫藥,其股權都曾一度被擺上貨架。而另據新財富雜誌的統計,從2019年底到2023年三季度,復星系披露出售資產超過24項,交易規模超過666億元。其中大部分被賣掉的,就是復星投資持有的各種公司股權。
價值投資、長線持有,這些巴菲特信徒們耳熟能詳的投資聖經,在自己的生存受到考驗時,就得統統靠邊站。連郭廣昌也頓悟,現在他覺得,有些產業很明顯不適合長久去發展。那個曾經的巴菲特夢,可能越來越遠了。
郭廣昌今年57歲,他出身寒門,靠讀書改變命運,成為上海灘巨富。在創業早期階段,他賣過保健品,當過賣房中介,從此步步做大。投資併購是復星崛起的一招法寶,但某種程度上,這家公司的生存危機也多與此有關。比如2004年時恰逢德隆系崩盤,德隆也是多元化投資巨頭,這讓風格類似的復星飽受質疑。當年郭廣昌使出渾身解數,才勉強讓復星度過難關。2017年,監管層對幾家熱衷大舉併購的民企摸排,復星和萬達都在名單上。這成了一個風向標,自此之後,突飛猛進的時代就結束了。
後來,郭廣昌曾做過解釋,他說復星的每一步都不是靠燒錢起來的,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去併購,而是會考慮標的的價值、投資時機和價格。他應該非常艷羨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能夠依靠充足的保險資金去驅動投資,這個長期且成本低廉的資金優勢,復星沒有。不止是復星,那些外表光鮮、財大氣粗的民企巨頭們,可能都沒有。於是,當它們要從別處借錢買買買時,就產生了悲劇。
從2017年開始,郭廣昌逐漸卸去旗下公司的不少職務,他回歸到復星的集團層面。更多的擔子,交給了年輕點的高管們。梁信軍要早他一步,在2017年就辭去了CEO一職,稱是基於「身體原因。」當時郭廣昌也反思過,他認為自己在工作上對老搭檔太苛刻,沒有注意到同事們需要休息。當年一同創業的幾位元老,如今也先後退隱,剩下郭廣昌,繼續支撐大局。
此前儘管有復星的高管說,多元化經營和聚焦主業並不矛盾,但這兩個關係真正處理起來,顯然沒那麼簡單。對於一家要巴菲特式發展的公司來說,如果不走這條路,那調整必然是傷筋動骨的。除非郭廣昌,再不提這個夢了。
*題圖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