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滬深兩市的光伏概念股市值在2023年內遭遇重挫。2022年末,A股67家光伏概念股總市值2.65萬億元,至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12月29日)收市,總市值只剩下1.76萬億元,減少近9000億元。
2022年末,光伏概念股千億市值以上企業共有8家,即隆基綠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環和大全能源,另有特變電工、晶盛機電等7家企業市值超過500億元,合計15企業市值超過500億元。
光伏市值龍頭老大隆基綠能,總市值3200億元,比第二名的通威股份高出近1500億元,超出部分等於晶科能源的總市值了。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連同隆基和晶科,四大組件企業市值都超過千億元。
而到了2023年末,千億市值陣營嚴重縮水,從8家降到只有3家,隆基依然是第一,前三名也不變,通威股份和陽光電源分別排第二和第三。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環和大全能源全部退出千億陣營了。
2022年300億市值以上的企業,在2023年均遭遇市值嚴重縮水,隆基綠能以市值減少近1470億元排在第一;除了陽光能源,前八企業市值縮水都超過500億元。
從市值跌幅看,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邁為股份和錦浪科技市值都被腰斬了。錦浪科技跌幅最大,近六成。
2017年完成私有化,2020年6月回歸A股的天合光能,繼2022年全年跌大約20%後,再度跌55%,股價從高點2022年的超過87元跌至不到29元,高位回撤超過2/3,大約是67%。和發行價8.16元相比,仍有大約249%漲幅。
2022年末市值超過500億元企業,2023年市值跌幅都超過兩位數,稍低是特變電工和福萊特,分別跌10%和12%。陽光電源和正泰電器跌22%,並列第三。
從指數來看,光伏ETF(515790.SH)2023年內跌幅超過35%,同期上證指數跌3.7%;深指跌13.5%,創業板指數跌19.4%;因最後3個交易日持續上漲,大盤跌幅收窄。
光伏概念遭受重挫,也影響了企業融資節奏。數據顯示,光伏股2022年全年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總規模為約911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該項規模合計459億元,只有去年約一半。
2022年晶科能源、TCL中環和大全能源3家企業,籌資現金凈流入超過百億元,2023年還沒有1家超過百億元。預計2023年四季度也不會有大融資單出現,至少2023年再從市場大規模拿錢,非常困難了。
阿特斯回歸A股,2023年6月掛牌科創板,實際募資69.3億元,在籌資榜上進入前三,僅次於天合光能和福萊特。其中福萊特在6月完成一次定增,募資60億元;天合光能則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大約89億元。
並不是企業不想融資,在2023年內拋出百億大單融資企業不止一個,但遲遲沒有進展;比如通威股份在9月末就撤回定增方案。理由就是,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簡單說就是,由於股價太低,再強行推進融資,同樣一筆募資規模,將出讓太多股權,對原有股東權益稀釋較大。
另一個角度看,既然股價跌這麼慘,說明投資者對光伏市場增長疑問較大,企業也就別去融資繼續加碼新產能了。
(註:文中數據均來自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