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第一個交易日並沒有像絕大多數期望的那樣迎來指數層面的上漲,不過好歹是有兩個積極因素在開始顯現。
其一是量能在開始逐步恢復,A股起碼得有8000億以上成交量的時候才能屬於正常的交投情緒環境;
其二是主線科技明顯和權重板塊走出了實質性的差別,這樣更有利於資金扎堆和之後的主題性投資!
也許全面性行情還是得像預期的那樣,在11月前後或者政策進一步推進之後才出現,不過當前的環境還是具備可操作空間和機會的~
結構上看,前文就已經表達了對指數的不太看好因為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也仍然未能拿下任何一條均線,所以低開低走是有心理預期的。
次級別上看,儘管日內指數未能補缺,不過盤中高點好歹是碰到了次級別中樞低點3102,也就排除了三賣的情況,下探釋放風險之後,耐心等待底分出現再做進一步中期布局。
由於日線級別及以下各個級別的指標新低後都容易背離,所以這個調整要修復的話,也相對比較容易~
創業板針對次級別頸線位1993破後而立,若能再度做成底分,還是有5分類二買突破底部往上的預期,進而爭取越過布林中軌轉勢!
整個10月份的策略少了很多因素的掣肘,所以思路要簡單清晰很多,一方面是指數破位之後反而風險釋放了,另一方面就是堅定在醫藥醫療,科技和一帶一路裡面尋找機會布局。
醫藥醫療當中除生物製品外其餘指數幾乎都略有調整,不過上升走勢遇阻年線附近的回調都屬於正常情況,也是預期之內的事情,之後只需要等待縮量回調的機會低吸即可~
汽車鏈和科技線在華為的帶動下持續走強,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漲停潮,不過除非指數後期配合共振,否則華為概念當中也只能選擇強勢品種的低吸,而不是追漲了,因為高潮之後往往迎來分化……
圈內品種,華為供應商的光弘科技,連續兩天大漲後錄得35%的漲幅,有望成為下一個接力的龍頭之一!
現在但凡能蹭上華為概念的,就可以迎風而上,不過整個華為產業鏈的炒作邏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向的輪動:
第一是華為汽車和手機產業鏈最直接的供應商,妖王捷榮技術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第二是華為生態技術支撐的三個方向,軟體應用,晶元製造以及雲端服務,這三個方向也密切關聯人工智慧相關概念,所以容易聯動;
第三是華為科技研發的新功能方向,星閃概念,靈犀概念,衛星通話,以及WiFi6等最新題材,也會在之後的炒作中輪番表現~
至於即將到來的一帶一路峰會,其實更偏向於在疊加科技和先進位造的方向裡面找機會,尤其是新型工業化題材當中,因為相較於石油煤炭這些脈衝型走勢,科技和先進位造的想像空間還有彈性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