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我國北方的經濟和工農業大省。近期國家對山東有了新的批複,要加快建設「一群兩心三圈」的經濟布局。這標誌著山東的城市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和風口。那麼「一群兩心三圈」指的是什麼,他們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山東的基本情況
山東面積約15.58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大約是1.02億人,2022年的GDP約8.74萬億元。山東位於我國東部,身處渤海和黃海之間,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周邊省份有河北、河南、江蘇和安徽。
山東礦產資源豐富,種類有147種,其中鐵礦和煤炭分布範圍較廣,金、鉿、鈦、鋯、石油、菱鎂礦等儲量位居全國前列。自2007年之後,山東就一直位居全國經濟第三名。從工業上來看,山東是我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大類的省份,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一直排在中國的前三位。今年前八個月,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約7.1%,領先全國3.2個百分點。山東的食品、紡織和重化工業都比較發達,大型企業較多。2023年4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為了促進高質量發展,山東也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的佔比達到52%。
山東不止是工業大省,還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肉蛋奶的產地。該省的耕地面積約佔全省面積的47.8%,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山東的糧食產量高達1108.8億斤,近九年來,山東糧食產量都穩定在千億斤以上。22年的糧食產業經濟工業總產值也達到5500億元,佔全國總產值的12.8%,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二、「一群兩心三圈」布局
「一群」指的是山東半島城市群。該城市群覆蓋山東全境16個地級市,以濟南和青島作為城市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是黃河中下游的出海口和華北地區的城市密集區之一。這是我國「兩縱三橫」戰略布局中的重點之一,也是黃河沿岸唯一一個處於成熟階段的城市群。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向東臨近日本和朝鮮半島,向西與黃河流域相呼應;向北可以連接京津冀,,拱衛京畿,是我國面向東北亞合作的前沿地區之一;還可以向南攜手長三角,是我國華東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之一。整體來看,山東陸海兼備、交通發達,新舊工業協同發力,對外開放優勢明顯。
「二心」指的是以濟南和青島為中心的一小時通勤圈。 城市群要想發展好,中心城市必須首先發展起來。濟南作為山東省會,2022年的GDP約1.2萬億元。濟南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網路,增強對外開放能力,擴大在政治方面對國際組織、商會等的吸引力。青島是山東經濟中心,2022年的GDP約1.49萬億元。作為北方的交通樞紐和開放門戶城市,青島要以建設國際大都市為目標,深化國際合作。濟南和青島合作,才能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山東的經濟發展。
「三圈」指的是省會、魯南和膠東三大經濟圈。省會經濟圈以濟南為核心,促進淄博和泰安的同城化,進一步涵蓋東營、德州、聊城、濱州。膠東經濟圈的核心是青島,帶動周邊濰坊、日照、煙台、威海的發展,突出海洋特色。魯南經濟圈包含了臨沂、菏澤、棗莊、濟寧,聚焦於鄉村轉型和振興。
三、「一群兩心三圈」對山東發展的影響
「一群兩心三圈」是對山東發展的一個整體規劃,為山東各市描繪了一個協調發展、合作創新的藍圖。山東城市發展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點,那就是城市群的整體實力比較強,但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夠,首位度不夠突出。濟南是山東中西部崛起的關鍵,青島是山東的重要出海通道,二者在山東的整體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因此「兩心」更加側重對濟南和青島的發展。隨著這一目標的確立,濟南和青島分別吸收了萊蕪和即墨,城市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濟南和泰安、淄博,以及青島和濰坊、日照之間的融合度和同城化進程加快,濟南和青島也成為特大城市,「體格」更加健壯。
隨著三大經濟圈的逐步落實,山東的交通網路得以進一步完善。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濟萊高鐵、濰萊高鐵等的建設,促進了山東省內的各要素流通,資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截止到2022年,山東的高鐵總里程達到了2446公里。
山東人口過億,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加上內部基礎設施的完善,山東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區域的協調發展、合理分工將成為山東的又一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