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文丨呂敬之
編丨饒霞飛
儘管爭議不斷,iPhone 15開售後,線上線下看上去似乎依然「熱鬧非凡」。
最直觀的景象便是電商平台的「爭奪戰」。不管是天貓,還是京東、快手和抖音,均早已造勢多日,並在9月22日拉開「搶人」之戰。
淘寶、京東的蘋果旗艦店鋪上,整個iPhone 15系列包括Pro Max貨品齊全;配送時間方面,淘寶表示48小時之內發貨,京東表示有現貨的情況下1-3天,更遠的地方3-5天。

圖/燃次元與淘寶、京東、小紅書客服溝通
來源/淘寶、京東、小紅書對話框 燃次元截圖
多家經銷商在美團外賣上線了iPhone 15系列產品。9月22日下午,燃次元致電北京Apple授權專營店——國貿三期店,詢問下得知iPhone 15現貨已經進店,當問到配送時間,對方回答,「就和你點外賣一樣的,取決於騎手配送的速度。」
不過燃次元觀察到,線上渠道iPhone 15Pro Max現貨很少,比如這家店就只有iPhone 15和Plus。顏色方面,截止9月22日下午此店供應了全系的顏色,不過內存方面顯示512GB的已經缺貨。
美團上,北京國貿附近經銷商的線上情況相差無幾,幾乎均沒有iPhone1Pro Max,512GB內存也都缺貨。
小紅書上搜索「iPhone 15」,則會被引導至一個經銷商的店鋪,後者稱發貨時間在訂單提交後30天內,且目前店鋪已經沒有iPhone 15 Pro Max,對方客服稱,「今天上午就被搶光了,具體補貨時間現在還不知道。」
線上熱熱鬧鬧,線下也沒閑著。
在社交平台,不少消費者曬出了線下店鋪的實況。有網友曬出北京三里屯蘋果旗艦店的實況時表示,店內排起長隊,「購買的人還是不少。」
不過,與這些熱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更多消費者對這屆蘋果新品的平靜。
「iPhone 15系列的性價比並不高,暫時並不考慮入手,先觀望觀望。」這是不少消費者的反饋,「最近安卓也發了不少新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消費者的觀望,也導致蘋果iPhone 15在上線首日就破發。
9月22日下午,#iPhone 15和Plus破發#衝上微博熱搜,微博博主「科技新一」發文稱,「iPhone15Pro Max溢價太大了,十分鐘前黃牛加價1000元,現在加價300元。」
另據媒體消息,截至發稿,iPhone 15和Plus渠道上現貨充足,價格全線低於官網價。比起往日的iPhone上線後一片叫好,這似乎並不尋常。
另一方面,蘋果股價也在下跌,截止北京時間9月23日美股收盤,蘋果報收174.79美元/股,總市值跌破2.73萬億美元。

圖/蘋果股價走勢圖
來源/老虎證券 燃次元截圖
從產品,到市場表現,iPhone是否「廉頗老矣」?蘋果未來是否還能拿出更多「創意」吸引用戶?有待蘋果給出更多答案。
01
「黃牛」守在專賣店門口
9月22日晚7點左右,燃次元來到北京三里屯的蘋果專賣店。
店外已經是人頭攢動,到了店裡想摸著手機更是得「夾縫中生存」。iPhone 15系列陳列的桌子被人群包圍,一位穿著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帶著耳麥不斷重複訂購過程,「如果想要線上訂購線下提取,那麼只能當天訂購。例如,明天你可以線上訂購當天線下提取,但不能保證訂到,如果訂不到就要後天再定後天提取。如果不想這麼麻煩,那就訂送貨到家,預計時間在11月份。」
燃次元向這位工作人員詢問,當天預訂線下提取的情況要持續多久,對方稱自己也不知道,要看庫存和銷量情況,目前只能當天訂當天的貨。

圖/北京三里屯蘋果專賣店
來源/燃次元拍攝
而令燃次元感到驚訝的是,在從蘋果店出門後,立刻碰上兩位男性,問燃次元道,「iPhone 15現貨要不要。」當燃次元表示,要iPhone 15 Pro Max 512GB後,對方則表示,只有1TB的,且只加300元。
而守在專賣店門口問「是否需要手機」的「黃牛」不止這兩位。「黃牛」直接到「正主」面前叫賣,這個場景屬實少見。
不過,遺憾的是,對於iPhone 15,「黃牛」的「生意」似乎並不樂觀。
「iPhone 15加400元、iPhone 15Plus加500元、iPhone 15Pro Max看你選的顏色來定溢價。如果你在北京,那就是次日達。」9月22日,iPhone 15正式上線開售的當日下午五點三十分,燃次元通過朋友圈中一位自稱有iPhone 15大量現貨的「黃牛」口中了解到了iPhone 15系列的市場溢價情況。
燃次元繼續詢問,「iPhone 15 Pro Max 512G藍色和黑色加多少錢?」對方回復藍色價格15700元、黑色15800元。對比官網的11999元價格,溢價達到3701元。
燃次元表達「溢價太高,再考慮考慮」後,對方立刻回復,「你確定一下顏色,我再看看。」在確定iPhone 15Pro Max 512G藍色後,對方瞬間改口稱自己之前「報錯了價格」,並表示「13500元可以直接閃送」。

圖/燃次元與「黃牛」對話
來源/燃次元截圖
見燃次元沒有回復,幾分鐘後,「黃牛」又問道,「你在北京幾環,我看看最低價。」
當燃次元表示三環後,對方稱,「13000元,立刻閃送,不能再低了。」並追加一句,「官網要等一個月,你現在定立刻給你閃送。」
隨後,燃次元並未與其多周旋,但從其的態度可以看出,「焦急」之情,按捺不住。
02
「越來越沒性價比」
實際上,黃牛的「焦急」情有可原,畢竟對於iPhone 15,消費者明顯淡定。
在北京三里屯蘋果旗艦店內,燃次元遇到了下班後來看iPhone 15的璐璐,「我現在用的是iPhone 13 Pro Max,也是很多年的蘋果用戶了,過來看看iPhone 15怎麼樣。」
談及對iPhone 15的印象,璐璐卻表示差強人意。「不清楚亮點是什麼,iPhone 14 Pro Max確實比我現在手機拿起來輕,但除了輕手感也有點硬。拍照的色彩對比度、人相情況沒覺得驚艷。看完覺得我的iPhone 13還能再用幾年。」
在燃次元排隊等待iPhone 15 Pro Max的體驗的時候,前面一位女性消費者在拿起手機後立刻轉頭對同伴說,「沒什麼手感。」然後拿起同伴其他品牌的手機掂量掂量,直接說道,「我買你這個吧。」兩個人就爽快離開了。
實際上,從「iPhone時刻」到「iPhone,就這?」蘋果越升級越失去性價比這似乎已經是很多果粉的一致看法。
一位七年的蘋果用戶便對燃次元直言,「iPhone 15關注了,不過現在發布會也不會熬夜看了,也不會線上預定了,進店的時候可以下班路過去瞅瞅,買不買都行吧。」
另一位超過十年的果粉甚至表示,「我準備趁著iPhone14降價買一台14,iPhone 15就不買了,覺得太貴了,不值這個價。」
近十年的果粉菲菲同樣表示對iPhone 15變不感冒,從發布會後了解到iPhone 15的參數後,她並不急於入手,「那些所謂的『改進』對我而言,意義不大。我也不追求時尚,這個價格,我不如買iPhone 14系列。」
菲菲從iPhone 6就開始用蘋果,「iPhone 6在當時對安卓手機幾乎是『大殺四方』的存在,所以我入手了,之後這款手機我用了6年。」
但後來菲菲換了iPhone 12 Pro Max之後,卻發現,安卓手機這幾年在基礎性能的開發上進展飛速,反而顯得用蘋果的自己是個「冤大頭」。
已經脫粉的良良也是被蘋果較低的操作舒適度勸退的。
「舉個簡單例子,我現在的手機支持九宮格拼音實時檢索通訊錄的聯繫人。比如,我給姓『呂』的人打電話,只要在通話頁面按『58』就可以直接看到聯繫人。但要是用蘋果的話,我還得打開通訊錄,搜索聯繫人。」
「當然,對於不怎麼打電話的人來說這個設計只是分毫之差。但由於我做的是商務,打電話佔據我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所以遮掩更人性化的設計,對我而言就是生活品質的絕對改變。」良良總結道。
對此,美股分析師林宇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蘋果的研發更多關注於突破性的設計,信號差、功能簡單這樣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可能是「可以接受的瑕疵」,他們更願意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具有明顯先發優勢」的技術中去。
至於什麼是「可以接受的瑕疵」,什麼又是改變歷史的研發,用戶和蘋果可能各有各的想法。
從大學到工作5年後一直在用iPhone的一位用戶就屬於「可以湊活用」一黨,「蘋果確實有很多比較低級的bug,信號差、不能有效阻斷騷擾電話等,我都承認,但是我用手機也就是發個微信、打打電話,每天看手機的時間都不超過3個小時,外加我的電腦、IPAD全部都是蘋果系統,我就湊活用,懶得換了。」這位用戶這樣說道。
這樣因為生態系統和手機使用度不密集兩個因素選擇包容iPhone的蘋果用戶不在少數。
一位十餘年的iPhone用戶就表示,「我會買iPhone 15,不是因為我對iPhone的硬體有多大期待,主要是我所有的工作、生活電子設備工具都是蘋果系統的,換系統實在麻煩。」
UI設計師Vivian遲遲不換掉iPhone也是因為設計工作用的都是蘋果電腦,「公司全部配套蘋果電腦,雖然我也經常吐槽iPhone硬體一些功能的『弱智』,但我還是為了整個系統保留了iPhone。」
然而,不論是「懶得換」的用戶,還是「已經換掉」的用戶,他們之間對iPhone產品的瑕疵都有高度共識,且大多數認為「同等價位下,安卓使用體驗確實高於蘋果」。
當然,也有消費者已經拿到了iPhone 15,白白就在預訂第一天線上預定了iPhone 15 Pro,並且在9月22日上午就成功發朋友圈秀了一下。
使用後,白白表示,「沒太多可說的,總體挺滿意,從iPhone 12換的新機,都挺適應。」
03
「被做空」與「尋新生」
iPhone失去性價比,掃興的不止是用戶,還有資本。
比如,明星投資人就開始做空蘋果,9月8日,新品發布會不到一周前,丹·尼爾斯(Dan Niles)更是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要做空蘋果公司。尼爾斯表示,計劃在iPhone 15新品發布前後空蘋果公司,並表示蘋果公司現在是他們最大的單一股票空頭標的。
事實上,從9月6日開始截止9月23日,蘋果股價已經從189.98美元/股陸續跌至174.79美元/股,總市值已經跌至2.73萬億美元。
投資分析師康康就表示,「與其說是系統性做空,不如說投資人對新品不滿意。一方面,iPhone性能的提升在逐步進入平緩階段,性價比在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隨著安卓手機性能的崛起,蘋果在競爭中的優勢也在放緩。」
這點,從iPhone日漸放緩的銷量增速中也可以看出。
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至2023年第二季度,iPhone銷量顯出明顯頹勢,2022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二季度分別呈現8%和1%的下滑,上個季度也只有1%的微增。iPhone雖然仍是蘋果營收的主力軍但其在總營收的佔比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52%下滑至今年第二季度的49%。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 燃次元製圖
銷量和口碑都承壓,在技術難以有更多創新突破的情況下,蘋果急需下一個市場的突破口,印度似乎正在成為這個突破口。
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印度的銷量首次超過法國和德國,印度也成為了蘋果iPhone的第五大市場,貢獻了iPhone總銷量的近4%,同比增長50%。
這樣高速的市場增長讓庫克也表示,印度代表著「巨大的機遇」。
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消費升級的階段,高端智能機的佔比在不斷加重。2020年之前,超過400美元的高端智能機在印度手機市場出貨量僅佔比4%,而這個數據近年來已經上升至10%。
今年,蘋果也加速了在印度的布局。4月,蘋果在印度首都德里以及熱門城市孟買首次開設實體店;同時,蘋果也在印度積極推進Apple Pay的上線。
事實上,蘋果對印度的布局確實不僅僅局限在零售上,更是延伸至生產端。
9月12日,IT之家消息稱,蘋果將首次在新品發售當天銷售印度製造的iPhone,這也意味著印度製造的iPhone與其他工廠的時間差正式為零。
當然,蘋果在印度的發展也並不是沒有挑戰。
康康就透露,「據我了解,印度生產手機的良品率相對較差,此前就有報道表明,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蘋果代工廠在生產蘋果外殼是的良率僅為50%,這主要是由於印度產業基礎更薄、基礎建設和工人素質都有待提升。良品率的低下就直接導致蘋果生產成本的提升,因此這也是長期發展的一大挑戰。」
CIC灼識諮詢高級諮詢顧問程翔補充道,印度的高端用戶人群還有待發展,蘋果早在2008年蘋果手機就在印度發布,但反響平平。甚至從蘋果在印度遞交設立商店的申請到第一家直營店落地,花費了整整7年。儘管近兩年印度的智能手機迭代需求有望上升,蘋果想要將印度市場作為新的成長曲線並不是那麼容易。
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顯然需要更多的「創新」來應對挑戰,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璐璐、康康、林宇、菲菲、良良、白白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