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科創50後,科創板市場的第二個規模型指數——科創100,於8月7日正式發布。不過該指數並未迎來預期的開門紅,而是創出了15個月來的新低。但業內人士認為,急跌有利於「黃金坑」的儘快到來。

全天翻紅2分鐘
盤中領跌各股指
具體來看,當天科創100微微低開0.09%,短暫上沖翻紅才2分鐘,便遭到了拋售,18分鐘跌幅就達到了1%,領跌其他9個大盤指數。此後多方三次買盤,都沒能阻擋空頭的拋壓,至13點46分最大跌幅達1.40%。尾市有少量買盤介入,使得科創100最終跌幅縮小至0.87%,報於1099.42點。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100指數的分時圖上,只有「加權平均數」的白線,沒有「算術平均數」的黃線。此外,儘管科創100今天才發布,然而其K線圖卻是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盤1000點整數作為基準進行演算的。這意味著,經過「開門綠」後,科創100創下了2022年5月以來的新低。

相關標的26漲73跌
醫藥醫療股霸佔跌幅榜
通達信統計數據顯示,當天科創100的標的中,26股收漲,73股收跌。漲幅最大的是宏華數科,幅度為3.97%;緊隨其後的是經緯恆潤,幅度為3.50%;中望軟體漲幅也達到了3.5%。不過,跌幅榜則是清一色的醫藥醫療類股票,悅康葯業狂瀉10.30%成唯一一家跌幅大於10%的個股,諾禾致源、澤璟製藥、昊海生科、鍵凱科技、佰仁醫療、心脈醫療重挫7.64%-5.62%不等。
科創100與科創50
有哪些不同?
早在科創板開設4周年時,上交所就提出了8月7日推出科創100指數,並明確表示科創100指數特徵鮮明,與定位反映科創板大市值證券表現的科創50指數形成差異化,進一步豐富了科創板規模指數體系。
以最新一期樣本為例,市值規模方面,科創100指數樣本過去一年日均市值中位數為153億元,市值規模在200億元以下樣本佔比約74%,與科創50指數樣本424億元的市值中位數形成定位差異。行業分布方面,科創100指數成份股超過半數分布於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合計權重54.1%),行業分布上與科創50指數形成較好互補。創新能力與業績成長性方面,科創100指數樣本公司2022年度合計研發投入28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達到19%,樣本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8.9%,研發強度與營收增速均高於科創板市場平均水平。
事實上,確實科創100沒有一家與科創50重複的標的股——這與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深證成指、中小100、創業板指之間多家股票相互重複是完全不一樣的。
加速下跌並非壞事
挖出來的「黃金坑」
科創100首秀不盡人意,那麼,這對投資者而言,接下來到底是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還是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機會?
「我們認為有望跌出來『黃金坑』。」華龍證券人民大道總經理牛陽認為,「正如我們7月22日分析的那樣,科創100成分股依然是以行業龍頭或具備行業龍頭潛力的優質公司為主。雖然科創100指數首秀,令技術面出現了加速下跌的形態;但是,目前有關科創100的各種指數型基金並未推出,大多數投資者也沒有達到參與科創板的標準,因此這樣的加速下跌又何嘗不是好事呢?或許,科創100這裡的加速下跌,正巧是未來長線走強的『黃金坑』,或許,當調整結束時,一旦遇到科創100指數型基金推出,無疑會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從而推升科創100走牛走強提供充沛的動力。所以,可以參與科創板的投資者,可藉助調整的機會,篩選科創100中的新能源、人工智慧、算力等領域的優質股;無法參與科創板的投資者,則不妨等待科創100ETF誕生後抄底。」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上游新聞記者 王也 實習生 趙葳
編輯:饒治美
責編:蔣艷
審核:張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