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底解封后市場開始復甦,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市場熱情帶來了一波小高潮,然後就沉寂了,市場反應越來越疲憊,政策刺激也沒有激起任何水花,那麼最近不斷的利好消息頻出,到底能不能把市場的熱情刺激起來呢,我覺得今年的市場還真有點不一樣。
首先,1-2月份市場的熱情其實給人造成了市場繁榮的假象,原因有兩個:第一,前期的封控壓制了一批急需用房客戶的需求,在解封后迅速釋放出來了,第二,一部分客群在解封后對經濟恢復期望過高,對房地產市場信心過足,所以提前入場了。
以前呢,只要有利好的信號傳出,市場就會馬上給出反應,今年真的不一樣,我覺得主要是有幾下幾點:
1.口罩事件三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理財觀念都發生了變化,就像剛進入口罩事件大家不適應到適應一樣,解封后也需要一個適應和轉變的過程,封控導致的斷供潮、失業潮,很多人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不動產的TZ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了,人們對於房產的熱情也消退了,大家更熱衷於回籠現金、減少負債,通過旅遊、購物等消費來滿足當下的幸福感,說到底,不動產在家庭財富規劃的比例已經縮減了。以前掏空錢袋子、背一身房貸過日子這種情況在封控期間讓大家有了危機感,
2.經濟恢復緩慢,剛需客群斷流
不動產的流通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剛需客群來推動的,剛需入市推動了置換,小換大、老換新,由於經濟情況、消費觀念等等因素的決定,以及沒有明顯利好的情況下,大家對於入市抱有觀望的態度,市場越低迷觀望態度就越強烈,沒有剛需的推動,市場最明顯的反應就是通過降價來吸引剛需入市,從而推動市場流通。
3.博弈,到底市場會從低迷中復甦還是需要政策刺激來救市,也是一場博弈,以往一些不懂不癢的信號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所以現在基本到了救市的層面,必須通過實質性的利好來打開市場的通道,降低首付比例,降利率,認房不認貸等一系列一針見血的的利好信號開始出現,但是在真正落地之前,我覺得還是不會有明顯的氣色。
目前是抄底的時機嗎?
如果這兩天的利好信號落地,那麼對於眼下的市場來說已經觸底了,買方市場已經發揮到了極大的優勢,所以市場也不會快速的反彈,雖然現在入手確實是一個時機,但是也要理性,因為北京的普漲時代已經結束,產品不斷分化、客群對於品質的追求以及區域發展規劃、產業及人口的流向,都對房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