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在華盛頓召開的世界經濟展望新聞發布會上講話。圖片來源:SAMUEL CORUM—BLOOMBERG/GETTY IMAGES
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其4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而且其研究人員直言不諱地警告稱,頑固的通脹可能會在更長的時間內不斷推高利率,繼而導致全球經濟「硬著陸」。該報告與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的預測以及巴克萊銀行(Barclays)2月的預測形成了鮮明對比。高盛稱,勞動力市場的重新平衡將讓美國「軟著陸」,同時通脹將在美國得到控制,且不會引發衰退。巴克萊銀行則表示,美國「不著陸」,而是呈現經濟韌性增長,通脹繼續走高的氣象。從某些方面來看,IMF的新展望忽視了有關通脹的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趨勢。
全球很多央行最近幾個月在應對物價上漲的戰役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美國,通脹同比從6月峰值9.1%回落至2月的僅6%。歐盟的主要通脹指標從2月的8.5%降至上月的6.9%。然而,IMF的經濟學家依然認為,通脹問題會持續數年的時間。他們預測,發達國家的物價增速要到2024年之後才會回落至央行2%的目標,而且這一局面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甚至更加糟糕。

IMF稱,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4%降至2023年的2.8%,並在2024年趨穩,達到3%。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近期表示,預測中的這些數字是30年以來最慘淡的中期全球增長預測。
4月11日,IMF首席經濟師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還警告稱,經濟在銀行危機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實力和韌性,包括美國創歷史新低的失業率以及穩健的經濟增長,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
古林查斯寫道:「在表象之下……動蕩正在醞釀,而且近期銀行不穩定性問題的爆發也在提醒我們,整個局面非常脆弱。」他還表示,衰退的概率已經「大幅增加」。
····
····
····
不斷增長的風險
····
····
····
古林查斯與IMF列出了可能導致全球經濟硬著陸的多個風險。首先,他們警告稱,在經歷了近期的銀行危機之後,金融領域的壓力有可能會放大。他們認為這種現象將繼續「擴散」,繼而放緩經濟領域的借貸和投資進程。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在4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我們所有人都親眼目睹了銀行界最近發生的事情,這些事件凸顯了貨幣政策和金融環境趨緊之際業界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他還指出,「金融領域正變得越來越脆弱。」
阿德里安的聲明與上個月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的講話內容背道而馳,因為後者認為「美國銀行系統狀況良好」,而且危機後局勢「正逐漸穩定」。本周,耶倫依然對此次危機的後遺症閉口不提,她4月11日在華盛頓對記者說,經濟狀況甚至比6個月之前還要好。
儘管耶倫做出了上述展望,但IMF經濟學家認為,銀行危機引發新一輪金融動蕩的概率為15%,而且如果此類動蕩真的發生,那麼必將引發全球性的衰退。
阿德里安還警告稱,金融市場不斷增長的壓力可能會讓央行的降通戰役變得更加「複雜」。古林查斯稱,這是一件麻煩事,因為通脹「比幾個月前預期的更具黏性」。
他寫道:「儘管全球通脹有所下降,但這一現象主要源於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急劇下滑。」他指出,核心通脹並不包括高波動性的能源和食品價格,它「在很多國家並未見頂」,而且依然「遠高於目標值」。
IMF還指出,「地緣政治區塊的分化」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下滑或將放緩全球經濟增長,並給出了具體原因。古林查斯認為,「在借貸成本高企以及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零星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會擴散並發展成為系統性問題。」
他寫道:「在改善前景,降低風險方面,決策者可以使用的手段十分有限。各大央行有必要繼續堅定地高舉其降通旗幟,同時要根據事態發展的需要,做好調整和使用其全套政策工具的準備,包括解決金融穩定性問題。」(財富中文網)
譯者:馮豐
審校:夏林
在財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
查看《雷軍殺入大模型》的精彩觀點
查看《王石稱60歲就不工作社保支撐不住》的精彩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