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更偏重宏觀的視角來討論金融科技發展演進的邏輯,討論金融業未來的形態變化,討論金融機構可能採取的應對。
金融也好,科技也罷,最終的服務對象都是人,在金融科技即將帶來巨大變化的當下,其實很多人更關心的問題是:這裡面的人會怎麼樣?
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一個毋庸置疑的趨勢是,未來金融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一些人的憂慮:現在的金融從業者大多數會面臨失業的命運嗎?
據外媒報道,截至2016年9月,高盛已裁員超400人,主要是證券部門的交易員及銷售人員。在2000年頂峰時,高盛紐約總部的現金股票交易櫃檯有600名交易員,而現如今只剩下2名「留守空房」。花旗銀行的一份統計報告也顯示,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會裁掉約180萬名全職員工,比金融海嘯時期失業的人數還要多10倍以上。其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從上市銀行的財務報告中我們也會發現,曾經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營業網點數量正在成為銀行的包袱,正在被不斷的縮減規模。
金融科技會使更多的金融從業者失去工作嗎?
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果將「工作」等同於現有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內容,那麼我們只能說,很不幸,是的,很多人會失去工作。這種事情既不稀奇,也不意外,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步槍取代了弓箭手,汽車消滅了馬車夫,機械化帶來了大批農民失業,電算化使珠算等級證書失去了意義。
每一次科技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高都會帶來一些工種的消失。與之類似,隨著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深入應用,很多單純依賴人力和重複性勞動的工作被新的技術手段取代是必然的結果。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從宏觀的角度看,這種取代是必然,但站在其中被取代的個體的角度看,這種取代會帶給人深深的迷茫和無力感。但儘管如此,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不可逆轉的,我們不應該因為某些工種的消失而敵視金融科技或者對金融科技心懷恐懼。正如現在看來,19世紀產業工人搗毀機器是可笑的選擇。原因很簡單,新技術的使用永遠是對人的解放,而不是對人的否定。歷史上,步槍取代了弓箭手,卻沒有取代士兵;汽車消滅了馬車夫,卻沒有消滅駕駛員。我們可以看到,工作的內容會變化,但工作並不會消失。
具體到金融領域,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運行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帶來金融邊界和金融規模的擴大。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很多金融工作消失了,不如說它們變形下沉到了更加廣闊的經濟生活之中。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需求只會放大不會縮小,金融行為只會變多不會變少,作為金融從業者,會在未來的經濟生活和金融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機會。
因此,對現在的金融從業者來說,順應大勢、擁抱變化才能把握主動。金融服務於人們的金融需求,並不是從事某種固定的工作形式。與其說金融科技帶來失業問題,不如說金融科技在解放一部分低附加值工作的同時還帶來了更多有創造性的工作機會。
人社部新職業,金融科技師
CGFT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認證,2022年7月12日,「金融科技師」成為人社部新職業,以「金融科技」為抓手,培養既熟悉金融業務,又懂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的複合型能力,是金融數字化轉型大量需要的行業通識人才,也和元宇宙、web3的核心人才特徵一脈相承。
CGFT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認證,是金融職場升職轉崗的利器、大學生金融求職,其他想轉行金融的人士敲門磚, CGFT根植於上海,伴隨中國GDP即將來到世界第一,上海3-5年或成為全球經濟、金融雙第一城。CGFT以「國內認可,全球同行,行業推崇」為目標,打造成為全球金融圈人才認證的「世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