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為君實生物挽回了一些顏面,但不多。
3月30日晚,君實發布年報顯示,2022年全年營收14.53億元,同比減少63.8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23.88億元,比上一年多虧了17個億。
2022年,君實生物的新冠中和抗體產品埃特司韋單抗授權費用大幅減少,公司主要收入來自PD-1。不再依賴外部銷售力量之後,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在國內的銷售額達7.36億元,同比增長近80%。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冠口服藥vv116「民得維」沒能趕在2022年上市,獲批日期是今年1月底,產生的銷售額沒法算在2022年年報中。而且新冠疫情逐漸消退,今年「民得維」的銷售不確定性也很大。
從君實目前的管線來看,除了PD-1之外沒有太好的遞補品種,只有繼續在特瑞普利單抗上發力,才有可能趕上其他競爭對手。
頑疾一直都在
2022年內,君實生物在售的產品除PD-1之外,只有3月份獲批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葯「君邁康」。據君實年報,這款產品在5月開出了第一張處方,後又於當年新增了克羅恩病、葡萄膜炎等多項適應症上市。
從結果來看,君實累計投入了1.2億元的阿達木單抗並未帶來預期中的回報。2022年,君實生物披露的中國境內收入為7.53億元,減掉特瑞普利單抗帶來的7.36億元,阿達木單抗實際收入可能只有1000多萬元,沒能帶來驚喜。
免疫和抗腫瘤是兩類不同的藥物,銷售方式不一樣。君實同時兩線作戰,必然需要投入更多銷售精力。這可能是當前君實的難處之一。
2021年,君實的新冠中和抗體埃特司韋單抗授權給禮來,拿到了20多億元的技術許可收入和銷售分成,佔到當年銷售總額的60%以上,加上PD-1等的授權,BD業務曾給君實帶來可觀的效益。不過,美國目前已經限用幾乎所有中和抗體,PD-1出海也不順利,2022年君實的海外收入少了很多。
從團隊規模來看,目前百濟和信達的銷售團隊規模都達到了3000人,君實的銷售團隊規模不足1000人。研發方面,君實的技術人員只有995人,同樣少於百濟和信達。不過君實在研發上的投入相對來說一點都不少。
據君實2022年年報,公司的研發投入在24億元左右,比2021年增長15.3%,可見君實並沒有減少研發費用。從產品線來看,公司目前的管線超過50條,其中特瑞普利單抗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腺癌的III期臨床已達主要終點。
目前,君實手中進展最快的是抗PCSK9單抗產品昂戈瑞西單抗和PARP抑製劑senaparib,以及一款貝伐珠單抗類似葯,預計將於今年遞交上市申請,但何時能獲批銷售仍不確定。其餘的管線則基本都處在臨床前和臨床Ⅰ期階段。
可以預測,2023年考驗君實的依然是其銷售能力。面對這些不同治療用途的產品,君實或許還會考慮更多的BD合作。
狀態可能一直持續
2023年還有點期待的就是新冠口服藥「民得維」到底能賣掉多少。
3月30日,國家醫保局聯合財政部等3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患者醫療費用保障工作的通知》表示,「民得維」降價到630元,繼續享受醫保報銷政策。
「民得維」的累計研發投入在8億元以上,在此次降價前,四川醫保局曾披露「民得維」的首發價格為795元一瓶。目前尚不得知今年1季度銷售了多少,但從復星阿茲夫定2022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來看,新冠口服藥的銷售額可能比市場想像的要高出許多。
如果疫情保持低發、持續的態勢,包括「民得維」在內的幾款國產新冠葯或許不會大紅大紫,但多少會有銷售,只是無法期待其成為重磅單品。
2023年,君實最值得依賴的仍然只有特瑞普利抗和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葯兩款產品。
據君實年報,特瑞普利單抗的「出海」計劃仍在進行中,公司已經向FDA遞交了這款產品用於治療鼻咽癌適應症的上市申請,目前正在與FDA推進在中國的現場核查。如果進展順利,這可能會是君實2023年的一個亮點。
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葯企的FDA核查都有所推延,2023年一切步入正軌,現場核查會順利很多。
君實生物要在2023年維持基本局面,還需要更多努力。
撰稿 | 蘇林
編輯 | 江芸 賈亭
運營 | 王嘉琪
圖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