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國,連續多年的製造業產值都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一百多個多家出售,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國家,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
然而,近兩年來,越南製造似乎有取代中國的趨勢,大量的國際訂單湧入越南,例如蘋果、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前往越南建廠。但好景不長,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越南對美出口份額下降了40%,對歐洲的出口份額下降了60%,那麼,越南製造到底能堅持多久呢?
勞動力是發展製造業的關鍵,我國之所以能夠短短的30年時間裡便獲得「世界工廠」之稱,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國享有人口紅利的優勢,擁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數量。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口紅利優勢也逐漸消失。
在國內勞動力成本逐漸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工廠也在尋找新的落腳地,而距離中國較近且人口充足的越南就成為了許多知名企業的首選對象。
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來說,其國內的生產成本確實非常的高,正因為如此,所以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後,便逐漸將低端製造業的生產線轉移至發展中國家。此前我國正是因為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所以才吸引了眾多的外資落地,而如今越南所走的道路和40年前的我國相差無幾。
當然,越南之所以有取代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趨勢,除了本身的優勢之外,也離不開疫情的影響。就國內的市場環境來說,此前為了控制疫情的擴散,對進出口貿易做出了諸多的限制,而越南就成為了受益對象。
2022年,歐盟與越南簽訂了貿易協議,這就意味著此後越南出口至歐洲的商品會獲得更低的關稅。而例如蘋果這樣的世界知名企業,也逐漸將生產線搬遷至越南。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越南的製造業勢必會崛起,然而,越南製造想要真正的取代中國製造,可能是沒有辦法完全實現的。
雖然去年上半年的時候,越南的出口數據是東亞地區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但這一情況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便發生了急轉。
全球性通貨膨脹是絕大部分國家都面對的現狀,而受到美元債務持續上漲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現象變得更加突出,尤其是歐洲地區深受國際局勢的影響,面臨著能源危機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歐洲國家的經濟變得非常低迷,消費能力也大大下降。
顯而易見,當越南對外貿易的最大客戶的經濟變得不容樂觀,那麼越南自然而然的會成為殃及之魚。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隨著歐洲地區消費能力的下降,越南接受到的外貿訂單大打折扣。據了解,相較於去年來說,越南自進入2023年之後,對歐洲的訂單量減少了60%。
除此之外,美國也是越南外貿出口的主要對象。只不過就現在來說,美國國內的高通脹問題沒有得到絲毫緩解,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水」。這樣一來,越南對美國的出口也大幅度縮減,下降了40%。
對於先後失去歐洲和美國市場訂單量的越南來說,如今也面臨著前後夾擊的尷尬狀況。既要保持與歐美企業之間的聯繫,以此來穩定訂單,與此同時,面對國內不斷增加的失業率,越南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舉措來穩定局面。
然而,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越南製造能夠支撐的時間可能不太樂觀。在如今以技術為主的時代下,高科技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之道,我國現在也在進行產業升級,朝著高端領域而發展。
基礎製造業只能一時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如果過度依賴低端製造業,那麼整個國家經濟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就會變得更多,現在的越南就是如此。據了解,在越南對歐美國家出口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越南已經有40多萬的工人被迫下崗。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的話,那麼越南的經濟就會變得異常薄弱,可能沒有幾個月就徹底崩潰了。
從總體上來說,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短時間內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非常多,但不能過度依賴眼前的利益,應該站在更加長遠的角度考慮全局,而科技才是當今世界競爭的核心,是國家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