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的專利訴訟升級,中創新航被判決賠償寧德時代經濟損失3580萬元並停止銷售相關產品。此前雙方已多次就自主知識產權「大打出手」,究其原因,市場格局穩定致使行業競爭加劇,電池廠商紛紛拿出看家技術本領來提升核心產品的份額佔比。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圍繞高效系統集成、超大容量電芯等創新方向,骨幹企業加快步伐,先進產品層出不窮。在行業總體勢頭向好的情況下,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正是發展的關鍵所在,各路鋰電高手從材料體系、系統結構、製造體系、電池形態等方面率先出招,確保在TWh時代佔有一席之地。
持續領跑行業的寧王,深耕領域多年以來敲定了系統結構革新方案,以電池包內部高度集成化為「強招」,有效降低製造成本。目前已推出的第三代CTP-麒麟電池空間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達255Wh/kg,續航達1000+公里,將於近期實現量產。同時積極與下游車企配合研發下一代CTC技術,進一步增強其市場話語權。
處於加速上升期的欣旺達則發力「快招」,通過對電芯材料體系的探索改進,實現4C快充的技術跨越,從消費者需求切入,有效解決充電焦慮。其推出的SFC480超級快充電池,最大充電功率達480KW,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一次充電可續航里程700公里,同樣將於今年量產。「唯快不破」的想法,也是未來趨勢之一。
發展多樣技術路線的國軒高科選擇亮出「新招」,專註於固態電池商業化的研究。目前透露以半固態電池為拓展,在今年實現批量交付,到2025年實現能量密度超800Wh/L、400Wh/kg,循環次數達800次的全固態電池生產。緊跟技術發展新動向也不失為一種有力的市場策略。
而以楚能新能源為代表的業界新勢力,則是充分關注產品的基礎特性,以電池的安全性能為「硬招」,深化熱失控、熱穩定性等解決方案。從單體電芯到整個系統層級,楚能準確把握要點,首發280Ah大電芯「楚能一號」通過嚴苛的針刺試驗,性能優異。隨後推出的「浸默」電池安全系統,更是將主動安全發揮極致,可在3分鐘完成內將熱失控電池包完全浸沒,抑制電池熱蔓延。從長期發展來看,提升產品的硬性指標要求能有效抓住市場。
當前,鋰電池在動力、儲能、消費領域的應用持續拓展,億萬級的鋰電市場逐漸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各大電池廠商在積極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搶奪市場份額的同時,要想讓「獨門絕招」拿得出手,對自身專利布局無疑是一定的挑戰。但可以預見的是,創新主體們加大研發投入,有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前沿領域,能進一步確定相應的規範體系,不斷促進行業成熟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