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非常罕見的一幕,那就是美國仍在加息,但是美元資產卻遭到大量拋售。
截止2023年1月,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已經把美元利率加息到4.5%。也就是說,如果你持有美元、在銀行里存活期,光吃利息都有每年4.5%的收益。
這可比咱們中國老百姓的存款利息高多了。
按道理,這麼高的利息,應該吸引全世界資本迴流美國才對。但是現實卻是,自2022年11月份以來,美元指數卻下跌了近12%。
這代表著,美元反而遭到了國際資本的拋售——這不符合商業邏輯。
美元指數下跌
事出反常必有妖。
資本是最理性的,如果資本不按照常規的經濟學邏輯行動,那麼背後,一定是其他領域出了問題。
而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美元其實正在面臨50年以來的第三次信任危機。
美元的前兩次危機
過去50年,美元加息卻反遭拋售的情況,曾出現過三次,對應著三次美元危機。
第一次,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加息抗擊油價上漲和通脹,美元指數卻越加越低。
第二次,1994年至1995年,美聯儲也是大幅加息,美元指數卻在2年時間裡反向下跌15%。
第三次,也就是當前這一次。
第一次美元危機,柏年的粉絲朋友應該都很熟悉。
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美元停止與黃金掛鉤,導致美元失去硬通貨背書,信任度下降。
恰逢此時,美國遭遇「內憂外患」。
內憂,美國國內經濟陷入停滯,汽車、家電等重要產業被日本反超;
外患,越戰中美國戰敗,蘇聯又支持阿拉伯國家利用石油聯盟制裁美國,導致冷戰中美國被蘇聯壓過一頭。
而第二次美元危機,大家可能聽得不多,但我一說你肯定就能明白。
1994年1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的前身——歐洲貨幣局成立了,歐元區建立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這個時候,冷戰雖然已經結束,美國看似沒有霸權挑戰者,但是東歐巨變、蘇聯解體、俄歐一體化,最大的獲利者卻是歐盟。
世界資本,當時押注的是歐洲經濟和歐洲貨幣崛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兩次美元危機的出現,都是美國在政治、經濟兩方面,同時遭遇重大挑戰者的時候。
70年代,美國政治挑戰者是蘇聯、經濟是日本;
90年代,美國政治、經濟挑戰者都是歐盟;
那美國是怎麼處理的呢?當然是政治經濟「兩手抓」。
政治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了拯救美元,美國指導以色列多次發動中東戰爭,震懾蘇聯支持的阿拉伯國家。
直到1979年,蘇聯錯誤決定入侵阿富汗,導致伊斯蘭世界與蘇聯決裂,美國這才抓住機會和阿拉伯國家講和,並將美元和海灣石油掛鉤。
經濟上,美國先是通過「里根改革」,打壓工會組織和勞工群體,讓美國老百姓給資本家讓利,藉以提高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里根上台後,嚴厲打擊工會罷工活動
後又發動「美日貿易戰」,通過廣場協議削弱日本出口產業競爭力,最終這才徹底甩開了日本這個挑戰者。
第二次美元危機也是,1995年後,美國先是幸運地迎來了互聯網革命,讓自己一舉成為全球新興產業高地,歐盟卻遺憾地沒有趕上這波浪潮。
然後又通過科索沃、伊拉克兩場戰爭,在政治上打擊歐元支持者,這才徹底解決了歐元對美元的挑戰。
那麼,當前的第三次美元危機,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三次美元危機
我們普通人其實都有些許感受,2022年初俄烏衝突爆發,撼動了全球資本對美元的信任。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政府悍然動用「美元武器」,將俄羅斯踢出swift結算系統、凍結俄羅斯在美國的資產,這算是給全球各國敲響了警鐘。
只要美國不高興,不順著美國的意思來,美國想怎麼制裁你就怎麼制裁你。
當然,美國的這波制裁,反而激發了俄羅斯以盧布作為結算貨幣的決心。盧布與俄羅斯原油、礦產掛鉤,雖不說對國際資本有多大吸引力,但至少挺過了這輪制裁。
這也讓全世界,看到除了美元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美國制裁俄羅斯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咱們中國開始拋售美債。
自2010年以來,中國持有美債規模長年在1.1萬億美元左右。然而自打俄羅斯遭遇制裁,中國開始大量拋售美債。
2022年全年,中國拋售美債2000億美元——導致中國持有美債,近十餘年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
特別是2022年10月份,中國單月拋售美債550億美元,直接導致美元扭轉了2022年初以來的強勢,此後開始走弱。
2022年中國拋售美債
當然,全球資本規模巨大。撼動美元霸權,光靠中國一家拋售也不現實。
但是這一回,和中國站在一起的,還有日本、英國等美國盟友。
作為世界最大的美債持有者(中國排第二),日本在2022年拋售了2200億美債。
日本拋美債的理由,和中國不太一樣。
自2022年3月美元加息以來,日元成為全球主要貨幣當中,貶值幅度最大的貨幣。
日元的不停貶值,讓本國國民財富縮水、國內輸入型通脹加劇。日本政府再也坐不住了,於是在2022年9月宣布干預匯市,這還是1999年以來的首次。
怎麼干預呢?
主要是靠拋售日本政府手中持有的美債、收購日元,頂住日元匯率。
作為美國鐵杆盟友,日本的這種做法,並不是因為它對美元多不信任,更多地是為了自救。
當然,上升一個層次來看。這一次美國在中期選舉前,不注意國際協作大幅加息,只為解決國內通脹問題,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怎麼在80年代,日本就要聽美國的話,用廣場協議調控日元匯率,美國現在卻可以自顧自地加息,不顧其他國家的死活呢?
結果這一輪美元加息,不但拉爆了斯里蘭卡、黎巴嫩等小國,也狠狠地坑了日本、歐盟等盟友一把。
其中除了日本,英國也因為美元加息,導致本國養老金投資巨虧(之前柏年寫過文章點評)。
而英國則在巨虧後的2022年10月份,不得以拋售230億美債,以穩定英鎊匯率和國內資產價格。
這都是美國不負責任加息的後果。
除了中國、日本、英國等政府力量外,最後一個拋售美元的力量,是國際上的自由資本,也就是遊資。
數據顯示,2022年9月至11月,開曼群島持有美債凈減少170億美元。
開曼群島背後是誰?是包括索羅斯量子基金在內的國際遊資。美國有超過80%的私募基金註冊在開曼,同時有大量500強企業的金融子公司,為了避稅也註冊在開曼。
這些力量都在拋售美債,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回到我們在開頭講的,當前美債和美元的收益是非常豐厚的,國際遊資沒必要放著4.5%高收益不要,去買入其他國家的低收益資產,這違反經濟直覺。
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現象,那就只能證明一件事——美元,並不像表面看得那麼誘人,反而處處是陷阱。
截止到2022年底,美國政府債務總額超過31萬億美元,過去3年暴增9萬億美元。
新冠疫情後,美國債務加速上漲
9萬億美元意味著什麼?
美國GDP每年也就23萬億左右,意味著美國政府光靠借債,就能憑空創造出每年14%的GDP。
借了這麼多的債,撒下了這麼多的美元,但是美國真實的生產力卻沒有提高,結局就是美國物價大幅上漲。
2022年,美國名義GDP增長9.2%。這個增速看起來很高,甚至比中國都高,但是剔除通脹後的真實GDP增速,僅有2.1%。
雖然2.1%對於美國人來說也不低,但是對於持有美元資產的國際資本來說,大通脹的後果是美元購買力縮水,是資產回報的降低。
與此同時,美債是固定利率,隨著美聯儲一次又一次的加息,新發行的債券收益率提高,那舊債券就會賬面貶值。
對國際資本而言,2022年上半年進入美國市場,享受了美元升值和高利息帶來的回報,但是與此同時,也承受著票麵價格下跌和高通脹所帶來的損失,兩者正負相加,最後未必是盈利。
再往前回顧,在2020、2021年美國政府「大撒幣、強刺激」時期購買美國資產的舊投資者,在泡沫時期是賺的盆滿缽滿。但卻又因為2022年美國政策的急速轉彎,虧的一塌糊塗,頗有些「把羊養肥了再殺」的意思。
如此大幅搖擺、難以預測的美國政府,又如何去獲得全球投資者信任呢?
美元危機背後的大國博弈
所以歸根到底,美元危機的出現,就源於兩個字——信任。
美國利用貨幣霸權,隨意對個人和國家進行制裁;
美國不顧國際觀瞻和盟友利益,政策決定全只考慮自身;
再加上政策大幅搖擺,在「強刺激」和「強緊縮」之間快速切換,導致資本市場大幅波動,讓投資者體驗非常差。
除此之外,還有債務危機、科技制裁等因素,都讓全球逐漸喪失了對美元的信任。
舉個例子,中國人本來計劃在國際上賣兩噸鋼鐵,換成美元到美國買晶元。但是現在美國說不賣了,那我們幹嘛還要存美元。
但是進一步思考,美國政府「擺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上述很多因素老早之前就存在,為什麼直到今天美元危機才爆發?
結合之前的總結就會發現,那是因為美國還沒有在政治、經濟兩方面同時遭遇競爭對手。
政治上,美國憑藉強大的美軍,強硬要求其他國家使用美元,例如海灣石油國。
這些國家知道是坑,也得往裡跳。
經濟上,美國是最有活力的發達國家,國際資本除了美國,沒有別的去處。
難道去死氣沉沉的日本和老歐洲么?
但是在今天,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競爭者」出現了——它就是中國,中國讓其他國家有了反擊美元的底氣。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10月大會之後,中國開啟「旋風式外交」,高層先去中東、後去東南亞,同時接見歐洲、南美、非洲等國領導人——這是政治。
同時,中國新冠管控放開,官方發出刺激消費復甦、支持平台企業、支持民營經濟的呼聲——這是經濟。
此後,全球資本湧入中國。
以股市中北向資金為例,2022年11月北向資金凈流入600億人民幣、12月350億,2023年1月更是高達1100億,創下有史以來新高。
11月後,北向資金快速流入
此外,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追蹤21個國家的數據顯示,全球資本在2023年初,每天凈流入新興市場11億美元,其中中國獨佔8億美元。
恰好同一時間,強勢美元被終結了,並開始顯露信任危機。
這一切並不是巧合,而是精心設計下的大國博弈。
當然,美國精英們立刻就察覺到了危險。
1月18日,美國財長耶倫沒有安排達沃斯論壇行程,卻專程飛到論壇會場與中方會面。
會談的內容是,要求中國支持美元與美債,而中國則提出了撤銷晶元制裁的價碼。
這個價碼美國無法接受,於是雙方並沒有談出初步成果。
不過根據外媒報道,耶倫2月份還要再親自率團訪華,討論支持美元的話題。
當然,除了與中國接觸談判之外,美國也在預備著其他拯救美元的手段。
例如,打鐵還要靠自身硬。
2022年美國《通脹法案》出爐,法案為美國新能源產業量身定做,提供大量政府補貼,為的是復刻90年代互聯網浪潮的經濟繁榮,讓美國繼續引領下一輪新能源革命,藉以吸引全球資本。
但是,除了這種「陽謀」外,我們更需要防範「陰謀」。
回顧歷史,每一輪美元危機出現之後,美國除了用正正噹噹的經濟發展打敗對手,還總會煽動競爭對手周邊的戰爭,或暴力制裁那些支持對手的小國,讓資本恐慌出逃。
七、八十年代是中東戰爭,90年代和新千年則是科索沃和伊拉克戰爭。
今天,隨著中美貨幣大博弈的開啟,美國再次使出此種手段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而我們也真的需要為此,儘快做好準備。
~全文完~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寫得不錯,歡迎關注我,轉發、收藏並隨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