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市低開後繼續震蕩走低,滬指跌近1%,科創50逆市微漲。兩市成交9098億,比上周五少了近1000億,今天還是明顯的存量博弈。
外資凈賣出43億,算是近期比較罕見的了。
對於下跌的原因,昨晚也分析了,核心是利好兌現的預期,同時各種利空也開始來了。
首當其衝的還是疫情。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以北京為代表,大幅的擴散。
這兩天,熱搜上,也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疫情的話題。
今天,A股也是繼續抱團炒抗疫概念,而前段時間領漲的上證50、權重,則普遍調整。
越是炒抗疫,越說明市場情緒比較悲觀。
其次,就是哨兵昨晚講過的,各項經濟數據該陸續出來了,而且會不太好看。
今天盤後,央行公布了11月的金融數據。
M2增速再創新高,達到12.4%。
新增貸款和社融,環比10月都有明顯增長(10月因為國慶假期,每年都比較低),但都略低於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11月社融中,除企業中長期貸款有回升外,居民部門信貸、企業債券融資、政府債融資等多個分項數據均較去年同期下滑,意味著疫情下居民消費、地產需求、企業信心都偏弱。
1、都在存錢、不願意花錢。
新增貸款1.21萬億,低於預期的1.35萬億,同比少增596億元;新增社融1.99萬億,低於預期的2.1萬億,同比少增6109億元。
同時,1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95萬億元,同比多增1.81萬億元。
都在存錢、不願意花錢,這說明普遍悲觀。
2、房企融資在回暖。
11月信貸數據里,企業中長期表現得相當不錯,新增7367億,去年同期為3417億。
這其中,做出貢獻的,應當是房企。
整個11月,房地產的三支箭,是整個財經圈關注的焦點。放開房企的融資限制之後,房企是立馬開啟了融資,這應當是最大的增量。
3、老百姓還是不願意買房。
11月居民新增中長期信貸2103億,比10月份的332億要好不少,但和去年同期比,還是偏弱,去年同期有5821億。
雖然11月出台了不少刺激房地產的政策,但效果並不明顯,老百姓還是不願意買房。
總的來看,還是老問題,央媽不斷的放水,但企業和個人都不願意貸款。
面對這樣的形勢,市場對於接下來政策刺激的期待,還是很高的。
但期待越高,預期兌現之後,越容易落空,或者不及預期。
12月初,央媽已經降准;接下來估計還會降息(下調LPR利率),繼續刺激市場。
而目前12月的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裡,現在一二線城市,老百姓都不怎麼敢出門了。
疫情還在擴散中,隨著春運的來臨,小城市和農村也不可避免,12月和1月份,對於經濟必然要形成衝擊。
所以,這兩個月的各項經濟數據,估計都會比較難看。
接下來,還需要面對現實情況的考驗。
短線,就是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美聯儲議息會議,整體上,目前還是多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