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到了26736萬人,佔總人口的18.9%。我國逐漸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從1992年才全面建立起來,後續經歷了十幾年的完善。一開始人們並不重視養老保險制度,隨著老人數量的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養老金的重要性。
說起來,參加養老保險最重要的是最後五年時間,個人一定要高度重視。
第一,做好養老金的籌劃。
年輕的時候可能覺得距離老年還早,真正退休臨近,卻往往又感嘆養老儲蓄積累的不足。
養老保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最後五年可以根據是否繼續繳費,是否選擇高基數繳費調節養老金。
養老保險的領取條件是最低繳費滿15年,但是每多繳費一年養老金都會按積累增加。基本上每多繳一年養老保險,養老金能增加80~200元。選擇不同的繳費基數,能夠增加的養老金也不一樣。
雖然說老年以後有一份儲蓄也很重要,但是為了養老也要合理搭配。畢竟養老金每年會根據社平工資、物價增長情況進行調整,保值增值能力遠比個人存錢強。
如果說在最後五年,個人有較多的積蓄,還是建議轉化為社保繳費。
第二,社會保險補貼。
為了幫助老年人就業,減輕他們或用人單位的成本負擔,國家對於大齡就業困難人員是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的。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以申請就業困難人員補貼時間不超過三年,但是如果首次申請距離退休不足五年的可以延長到退休為止。
具體社會保險補貼的標準,每一個地方不一樣。一般補貼上限為用人單位承擔的繳費部分、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承擔的66%。
比如說,青島市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補貼是每月500元。海南省是本人繳費負擔的66%,但繳費基數不得超過100%。
這種情況下,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來說,就能夠花小錢辦大事了。青島市的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每月只需要繳費796元,補貼完之後只剩下296元。繳費一年,每月養老金至少增加80多元,5年就是400多元,很划算。
第三,個人賬戶積累多。
最後五年參加養老保險繳費,實際上個人賬戶會有更多的積累。
一般來說,我們參保繳費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近年來每年的繳費基數都在增長,增長速度往往在8%~10%以上。因此,每年積累的個人賬戶餘額都會比上年度更多。
2016年以來,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由人社部財政部統一公布,當年高達8.31%,近年來一直在6%~8%以上。相應的記賬利率是遠高銀行存款利率的。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可以繼承。退休時按月領取,領取完以後會有統籌基金支付,相應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退休待遇不變。所以,個人賬戶多積累是非常划算的。
從以上三個角度講,確實參加養老保險的最後五年非常重要,臨近退休的老人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五年的繳費,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