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在某500強上市企業兢兢業業5年,憑著自己的努力攢下25萬,2021年10月在二線城市的非核心區買下89平的3居室,首付25萬,貸款50萬,等額本息20年,貸款利率6%,月供3582元,總利息高達36萬。
2022年,由於政策調整,當地房貸利率下降到4.2%,為此李小姐非常苦惱,但是身上沒有多餘的錢提前還房貸本金,於是找到某家中介諮詢,中介非常熱情地給她推薦了經營貸換房貸業務。
按照中介的說話,房貸轉經營貸後,利率只有3.2%,50萬的話10年期利息只有8.5萬,月供4874元,總利息減少27.5萬,如果算上過橋金費用,減少十幾萬貌似是可以實現的,是不是很香?
但是,這種操作隱形風險不小哦。
暗箱操作以貸還貸,實際成本可能增加:
1、經營貸要求貸款人有實際經營的公司,中介公司可以為你提供一個空殼公司,但這個公司的日常維護是需要費用的,同時這家公司相當於租賃給你使用,時刻被中介拿捏著,手續費往往高達貸款金額的2%~3%。
2、轉貸需要先結清原本的按揭貸款,辦理過程中會產生過橋資金費,而這個費用往往十分高昂,加上辦理轉貸過程時間不確定,成本持續飆升,每天你的錢都在流失。如約定的過橋資金利息為每日千分之三,即「日息3厘」左右,超過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息17倍,借貸50萬元,每日需支付利息0.15萬元。
3、經營貸的公司主體會被銀行監控,貸款期限一般在10年以內,皮包公司的經營情況經不起推敲,萬一出現政策調整等情況,銀行提前收貸或到期後要求結清,相比二三十年的房貸,購房者往往忽略歸還本金帶來的壓力,出現違約風險。
4、短貸長投屬於違規行為,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貸款,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以罰金;特別嚴重甚至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