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乘用車市場的幾個特徵,馬太效應加劇,互聯網造車勢頭放緩

2022年10月14日22:34:19 財經 1365

一、宏觀經濟

10月上旬,全球新增Cov19病例小幅上漲。英國、法國、德國的新增病例都在增加,主要原因:①北半球氣溫降低,②部分國家取消入境防疫限制。

9月乘用車市場的幾個特徵,馬太效應加劇,互聯網造車勢頭放緩 - 天天要聞

香港在逐步放鬆防疫規定。很可能在10月19日取消入境防疫限制,如果新增重症或住院人數增加不明顯,對大陸有參考意義

9月,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上漲,主要國家貨幣貶值,德國CPI漲到10%

10月初,IMF下調了中國2022年和2023年的GDP預測。IMF說中國的房地產問題很大,Cov19管控的太嚴,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看IMF的那幫磚家還咋說。另外,IMF還調高了2022年德國和韓國的GDP預測,真神奇

因為國慶假期,統計局的同志要在10月19號才共公布完9月的主要經濟數據,超級慢。現在國務院在推進政務數字化,比如駕駛證,醫保卡,居住證等已經電子化了,很便民,統計局應該是政務數字化速度最慢的部門之一,估計有很多數據要人工手動統計,還得層層審批,是否得美化就不知道了

二、乘用車市場

9月,乘用車銷量229.3萬台,同比增長32.1%。2.0L及以下購置稅減半政策和EV補貼政策將在2022年結束,將促進10-12月的乘用車銷量

9月,一線車企(含有月銷量超過1萬台的車企)的份額90%,創近幾年新高,馬太效應加劇,終結馬太效應只能靠黑天鵝事件對付黑天鵝只能靠深度本地化。這幾年合資車企的份額持續下降,主要就是本地化做的很差,決策部門在外國,只要國內的環境有變化,外國人就理解困難

1-9月,MPV的EV滲透率只有6%。MPV的主要用途是商用,充電比加油麻煩,EV的路權優勢對其吸引力低。8-9月,FAW的MPV Besturn NAT BEV銷量都在3000多台,這個車型正在和CATL合作推進網約車換電,或許是發展MPV EV的一個出路

9月,碳酸鋰的價格仍在高位,只是漲價速度從7月的同比400%,降到9月的同比170%。2022上半年,鋰礦企業利潤大漲:贛鋒鋰業凈利潤725億元,同比上漲412%,天齊鋰業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19倍。電動車產業鏈的利潤停留在挖礦企業,估計不會長久。

自主品牌EV出口新聞逐漸增多,9月:

  • DF嵐圖出口挪威500台
  • JAC獲得阿聯酋5000台乘用車訂單
  • NIO開始在匈牙利建設換電站
  • BYD將在泰國建立EV工廠,產能15萬台,2024年SOP

三、新造車企業的勢頭在減弱

4-9月,新造車企業月銷量同比增速都小於EV行業整體,多個Start-up OEM的增長勢頭在放緩

9月, 威馬銷量只有0.3萬台,上個月是0.5萬台,威馬的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創始人2021年年薪12.6億元,確實很NB,no zuo no die

10月初,理想公布9月賣了1萬多台,我尋思One停產了,就是L9賣了1

萬台,我6月份對理性L9的預測這麼快就被打臉了,誰知道是One降價2萬買了1萬台


AutoPMD,公眾號:AutoPMD理想L9銷量預測,網路負面評價佔80%

9月,Xiaopeng銷量同比下降6.4%

NIO的新車ES7上市後,9月,舊車(ES8/ES6)銷量同比下降

Leap 9月29日在香港上市後股價從43元下降到18元(10/13號)

如果這些新造車企業能預測到現在BYD這麼猛,很多新造車企業估計要退縮了,還有自游家,百度小米新造車的要進來,佩服

四、一些有意思的車企

1-9月,上汽乘用車批發銷量61萬台,其中有50%是出口,出口滲透率第二高的是奇瑞,37%

從2021年開始,Ford已經國產了豪華品牌Lincoln的5款高端燃油車型,4個SUV1個轎車,但今年銷量仍然同比下降,這就是典型的逆勢而為,在份額不斷下降的燃油車市場推出新車,成功率很低

Geely有37個車型在售,9月份銷量過萬的只有2個:博越帝豪,這就是玩多品牌的結果:帝豪、幾何、領克極氪、睿藍。典型的1+1<2,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另外,看看吉利這幾年都把錢投哪兒了?造電動皮卡(在中國有市場?),造蓮花電動跑車?收購英國跑車馬丁股份,建換電站(重資產,前期很虧錢),建電池廠(只有寧德時代和BYD在掙錢),發射衛星(學馬斯克?),收購手機企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9月,Honda份額下降較大,產品過於依賴燃油車,Honda號稱買車送發動機,電動車時代,發動機優勢不頂用了。另外,9月Honda HEV銷量同比下降21%,難道又怪某個城市封城影響零部件供應?如果Honda的HEV賣不動了,一幫借鑒Honda IMMD技術路線的自主品牌,對HEV方向的投入要開始懷疑了。我感覺HEV銷量增速放緩,主要是PHEV對HEV有替代

DF Nissan Sylphy HEV,1-9月月均銷量1900台,Nissan ePower技術路線暫未被用戶接受。

2022年起亞推出的新車:嘉華,獅鉑拓界,比北京現代的同平台車型價格高很多,起亞再也不擔心和現代內部競爭了,但新的問題是沒人買了,9月份起亞賣了7000台,其中4000台是出口的,國內就賣了3000台車,平分到13個車型,每個車就賣幾百台,完全沒有市場存在感。2012年左右起亞大賣的時候,優勢是造型好看、性價比高,現在這兩個賣點全沒了。8月份有個新聞,一個計程車司機在跪拜自己的起亞計程車,8年80萬km沒出現過意外,這才叫性價比,如果修車排隊,估計恨死這個車了。不知道起亞的產品總監,如何理解「傳承」這個詞?

9月乘用車市場的幾個特徵,馬太效應加劇,互聯網造車勢頭放緩 - 天天要聞


德國車企在加大對中國的投入,俄烏戰爭短期結束不了,雙方都很硬氣,看誰能耗死誰,歐洲的企業必須早做打算

  • 9月, Continental長春研發大樓啟用,計劃擴建二期
  • 9月,寶馬花了6000萬在瀋陽買了一塊地,寶馬如果去別的城市建廠,還要花錢買地?很多城市估計白送都來不及
  • 10月,傳聞大眾要投資24億歐元和地平線建合資軟體企業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歐盟與蘋果的關稅戰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歐盟與蘋果的關稅戰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互降115,和談落地,世界又要恢復舊秩序了?》特朗普威脅說,要針對歐盟與蘋果公司打開關稅戰,讓剛平靜沒兩天的市場,風雲再起。很多讀者留言問我,怎麼看待這種宏觀事件對投資的影響。我是這麼看的,首先,你把大
突發利空!衝擊全球股市,下周A股能否憑藉政策利好逆襲? - 天天要聞

突發利空!衝擊全球股市,下周A股能否憑藉政策利好逆襲?

周五,不僅A股跳水了,歐美股市也下跌,幾乎全球股市都受到了一則利空消息的衝擊,那就是特朗普突然表示,6月1日起對歐盟徵收50%關稅,對不在美國生產的手機製造商徵收25%的關稅。這樣看來,周五A股下跌並非個例,而是全球股市都遭遇了此劫。
1至4月份——太鐵貨物發送量達2.52億噸 - 天天要聞

1至4月份——太鐵貨物發送量達2.52億噸

本報訊(記者張毅)今年以來,國鐵太原局進一步優化貨物列車開行結構,積極挖潛提效,助力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截至4月底,累計發送貨物2.52億噸,同比增長4.3%;日均裝車29847車,同比增長6.5%,貨運能力和服
市中區收到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感謝信 - 天天要聞

市中區收到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感謝信

近日,市中區人民政府收到濟南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辦公室發來的感謝信,對我區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中的突出成績給予充分認可和感謝。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等方
扭轉營收增速下滑趨勢  上市房企陸家嘴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 - 天天要聞

扭轉營收增速下滑趨勢 上市房企陸家嘴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

中經記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報道在經歷低迷期後,上市房企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家嘴」,600663.SH)終於在2024年扭轉了營收增速下滑局面。5月21日,陸家嘴召開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並形成決議,審議通過了《2024年年度報告及摘要》《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2025年度中期分紅安排的方案》等議...
「YU7概念股」出爐!小米YU7剛剛亮相,大摩就整理了受益者名單 - 天天要聞

「YU7概念股」出爐!小米YU7剛剛亮相,大摩就整理了受益者名單

小米第二款電動車即將發布,A股哪些供應鏈企業將最受益?據追風交易台消息,5月22日,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稱,小米的第二款電動車——YU7 SUV將在2025年7月正式上市。大摩認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華陽集團將成為此次發布的最大受益者,此外,拓普集團、德賽西威和星宇股份也有望從中受益。一、最大贏家:華陽集團(002906.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