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精心挑選墓地,奉命勘探的風水師都是全國的精英,必然會全力以赴,小心翼翼。給皇帝看風水關係著國家命運,弄不好要抄家問斬,這種壓力之下挑選的風水當然是天下最好的龍穴。可偏偏像清朝這樣的選個風水寶地都要一波三折的實屬罕見,到頭來風水沒起作用,反倒惹得一身騷。
清代帝王入關後的陵區主要有兩處:一為東陵,整個東陵葬有皇帝、皇后、皇妃陵寢14座,其中皇帝陵5座。
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庄西30里處的永寧山下,本名太平谷,乾隆元年封為永寧山。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
順治年間,皇帝在一次狩獵中,來到丰台嶺下,看到這個地方風景優美,騎在馬上流連忘返,不由得讚歎「王氣蔥鬱」,認為可以在這裡興建陵寢,於是就取下鞍上的牒,信手丟出,諭令身旁的大臣說到「牒落在哪兒,就在哪兒建造我的陵寢」
康熙二年,順治的陵寢建造完成,便將丰台嶺改名昌瑞山,之後,康熙和他的妃子也在這裡建造陵寢,開創了清代「子隨父葬」的制度。但是這種制度到了雍正時期卻有了變化。
雍正七年,他命大臣尋找建陵的「吉地」,受命勘察的人,找遍了東陵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後來找到了偏北的「九鳳朝陽山」,離順治,康熙的陵寢也不遠,勉強可用。但是有些精通風水的大臣經過再三斟酌,認為此山規模雖大,但形勢未全,穴中土質又帶砂石,實在不適合建陵。
後來怡親王允祥,大臣高其倬和精於勘察風水的戶部侍郎洪文瀾,在易州境內的永寧山太平谷發現了一塊絕佳的「萬年吉地」,便竭力向雍正推薦,他們奏稱那塊地是「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合匯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兼備」
雍正看了他們的報告認為很合理,但是選擇這樣的寶地又顯然違背「子隨父葬」的祖訓,不用嗎?心裡又捨不得。於是他暗示大臣們為他考證,另闢陵寢與帝王規制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這些大臣們對雍正的心思當然了如指掌,立刻組織人手從浩瀚的史籍中,引經據典,證明歷代帝王並不完全遵循「子隨父葬」的制度,還列舉了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分葬咸陽,長安,高陵,興平等地,最重要的是那片風水寶地關乎「億萬斯年之厚澤」。經大臣們的一番勸說,雍正才下定決心,在太平谷動工修建泰陵。
雍正不隨康熙葬在東陵,有一種傳說是他篡改了康熙的遺詔,陰謀奪位,死後無顏面對先帝,所以才選擇距東陵五百里的太平谷,希望能躲得遠遠的。當然這也只是個傳說,沒有真憑實據。
由於雍正開闢了西陵,清代帝王的陵區便有了兩處,導致後來的皇帝在選擇陵寢時產生了兩難。
乾隆繼位後不久就開始尋找陵寢,考慮到東陵和西陵兩地的分隔問題:「朕詔登大寶,本欲於泰陵附近地方相建萬年吉地,因思量皇考陵寢在西,朕萬年吉地設又近依皇考。萬萬年後,我子孫亦思近依父祖,俱選吉京西,則興東路孝陵,景陵,日遠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愛慕「。
因此,他就在東陵境內的聖水谷建造裕陵,並且諭令以後的皇帝只在東陵,西陵兩處選造陵寢。
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諭令嘉慶在西陵界內選擇吉地,建立清代帝王父子東西分葬制度。可惜,這些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
道光元年,道光遵照父子東西分葬制度,在東陵界內選擇吉地,他派出庄親王綿課,大學士戴均元,尚書英和等人,帶領風水師宋泗在東陵境內選了一處風水寶地,賜名寶華谷,並在十月十日卯時開土動工。
當初選定這塊吉地時,宋泗認為總穴太厚,恐怕穴中有石,建議向前移十丈,但是戴均元拘謹於陵寢規制,僅僅向前移了五丈,結果地下開出水石,在道光八年即將完工時,地宮出現滲水的情況。
道光接到奏章親自前往查看,發現地宮水痕竟然達到一尺六寸的高度,簡直成了一片水塘!心想將來葬在這裡,豈不是讓水給泡了?道光氣得大罵負責人喪盡天良,昧良負恩,居心叵測,大怒之下,降旨全部革職,交由刑部拿問。
結果戴均元被抄家問罪,英和發配黑龍江充軍,他的兩個兒子也被革職聽差,綿課罰銀十萬兩,參與風水相度的人員罰賠三萬兩......等等大大小小的處罰總共賠了二十幾萬兩,限期完繳,不得拖延。
這一次建造陵寢的差錯,讓道光放棄寶華谷,重新派大臣禧恩去選吉地,還要求隨時繪圖奏報,禧恩勘察的風水圖,道光收到後交給敬微帶去復勘,同時也派出直隸總督那彥成帶上風水師分頭尋找吉地。甚至不需要遵守乾隆定下的規矩,只要在北京附近的吉地就可以。
也許是第一次的經驗,道光對東陵境內的風水有了偏見,在裕陵西側的平安谷經大臣們繪圖奏報是一片吉地,但道光是越看越不中意。從道光十年二月選到了十一年二月,勘察了不少地方,最後才選定西陵界內的龍泉谷。
道光看不上的東陵平安谷,卻被他的兒子咸豐看上了。咸豐即位,按祖訓選擇吉地,首先派定郡王戴銓,工部侍郎鵬蘊章等人,前往東陵,西陵勘察。
他們在東陵選了平安谷,繪圖奏報,咸豐名人復勘,得到的回復都是異口同聲,吹噓平安谷的風水:「毫無挑挖堆砌情形,可見天設吉地,實屬有待,不許常人損傷也」意為等待真龍天子的福地,咸豐因此覺得很滿意,當即絕對在平安谷建造定陵。
皇帝迷信風水,派出層層力量來保護,可依然無法保佑子孫後代千秋萬世。到頭來還是得拱手還給老百姓。
到了1928年,滿清守陵的不孝子孫開始偷盜陵寢,引起當地 軍閥的注意,結果發生了大規模盜陵事件,不僅陪葬物品被洗劫一空,屍骨也慘遭蹂躪,這也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老二始料未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