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陸續公布人口數據,24個省份公布了去年出生人口相關數據。在出生人口數量方面,廣東、河南、山東位居前三。
可以說,廣東、河南、山東,堪稱是:全國「最能生娃」的3個省。
下面,我們詳細來說一說。
探秘經濟強省廣東的生育密碼
廣東連續 7 年穩坐 「全國最能生」 寶座,2024 年出生人口 113.3 萬,相當於每天有 3000 多個新生兒呱呱墜地。
這個經濟第一大省的生育密碼,藏在三個 「年輕」 里。
1.年輕的人口結構是核心。
作為全國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 2024 年常住人口達 1.27 億,其中 16-59 歲勞動人口佔比 66.3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 5 個百分點。
東莞、深圳等城市的年輕人口佔比甚至超過 80%,這些 「新廣東人」 不僅帶來了經濟活力,也貢獻了旺盛的生育力。
2.年輕的政策支持同樣關鍵。
廣東率先推出 「生育友好省」 建設,將產假延長至 178 天。更貼心的是,廣東允許非戶籍家庭 「零門檻」 辦理生育登記,這讓 2962 萬外來人口吃下了定心丸。
3.年輕的文化基因不容忽視。
潮汕地區至今保留著 「多子多福」 的傳統,粵西湛江等地的 「年例」 民俗中,新生兒巡遊祈福的儀式感拉滿。這種文化氛圍讓廣東 「90 後」 的理想子女數仍保持在 2 個以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說說農業大省河南的生育韌性
河南 2024 年出生人口 76.2 萬,雖然比廣東少了近 40 萬,但放在全國仍屬 「高產」。這個農業大省的生育韌性,源於三個 「根基」。
1.人口基數大是天然優勢。
河南常住人口近 1 億,育齡婦女超過 2000 萬,即便生育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龐大的基數依然能 「堆」 出高出生人口。2024 年,河南每 1000 人中就有 7.78 個新生兒,這個數字在中部省份中僅次於湖南。
2.土地情結是文化密碼。
在河南農村,「添丁」 不僅是家庭大事,更是家族延續的象徵。豫東地區的 「送米面」 習俗中,新生兒滿月時親戚們會送來成袋的麵粉和雞蛋,寓意 「人丁興旺」。這種傳統觀念讓河南農村的生育率長期高於城市。
3.政策兜底是重要支撐。
河南將三孩生育費用納入醫保,對多子女家庭提供公租房優先配租,還在全省推廣 「托育一體化」 服務。2024 年,河南新增普惠托位 6 萬個,讓 「沒人帶娃」 的難題得到緩解。
聊聊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的生育傳承
山東 2024 年出生人口 64.9 萬,雖不及粵豫,但 「孔孟之鄉」 的生育邏輯獨樹一幟。
1.儒家文化是深層動力。
山東人講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曲阜等地的孔氏家族至今保留著族譜修訂儀式,新生兒出生後要在祠堂舉行 「入譜」 典禮。這種文化傳統讓山東的生育率長期高於北方其他省份。
2.政策創新是現實推手。
山東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對獨生子女家庭每月發放 80 元補貼,對雙女戶家庭補貼翻倍。2024 年,山東還推出 「育兒補貼券」,家長可憑券兌換托育服務或母嬰用品。
3.經濟轉型帶來新活力。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山東製造業升級吸引了大量年輕勞動力。青島、煙台等城市的 「人才公寓」 政策,讓年輕人在安居的同時更願意 「樂業」,間接提升了生育意願。
如果細細探究,你會發現:粵豫魯三省的生育密碼,折射出中國人口格局的多元性。
廣東的 「外來人口紅利」、河南的 「農業文明韌性」、山東的 「儒家文化傳承」,共同構成了中國生育版圖的底色。
你細品,是不是如此?
我是一起走遍天下,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