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618,大牌們一直在「自降身價」

*本期是炫財經153篇原創內容*

今年的618悄悄地走了。星圖檢測數據顯示,這可能是史上首個負增長的618。大促期間,綜合電商平台、直播平台累計銷售額7428億元,較去年的7987億元下降7%。

其實無需618動手,「降價」早已成為2024年的熱門辭彙。從蘋果、茅台、星巴克等知名企業到藍莓、榴槤、三文魚這類「網紅」商品,可謂是「你方降罷,我登場」。

part / 01

高端商品紛紛降價

這個618,蘋果再次登頂京東手機熱賣榜。截至6月19日下午3點,iphone15 pro、iphone15 pro max、iphone15佔據榜單前3名,其中iphone15 pro更是蟬聯榜首10天。

但這家手機巨頭多少有點「不講武德」,因為與其說他們是搞促銷,倒不如說是永久降價。年初至今,蘋果在中國已經開展了多輪降價,並取得不錯效果,其3月在中國的出貨量同比增長約12%,與2024年前兩個月同比下跌37%形成鮮明對比。今年618期間,iphone15 pro、iphone15 pro max的價位主要集中於6000-8000元,相比之下,去年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的價格區間則在7000-9000元。

宏觀環境的不景氣是蘋果低頭的主因。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平替」產品或者延長換機周期。

不是只有「外來的和尚」日子不好過,本土「股王」同樣深陷降價危機。

6月21日,貴州茅台股價下跌1.94%,以1471.00元收盤,周線6連陰。股價承壓的背後是茅台酒價格持續探底。根據「今日酒價」的數據,散裝飛天茅台的價格已經跌至2260元,較年初的2690元下降430元;向來堅挺的原箱價格也出現了380元的跌幅,從2960元降至2580元

來源:今日酒價

曾幾何時,茅台和房地產被視為只漲不跌的象徵,共同構築了「茅房時代」。如今,房地產早已進入下行周期,茅台似乎也在步其後塵。消費預期的下降,讓人們購物變得更加理性和剋制,商務宴請的減少同樣影響了茅台的市場需求。

除了大企業的王牌商品,近年來備受中產愛戴的「網紅」產品也已悄然打響「價格保衛戰」,藍莓便是其中的代表。這款曾經動輒上百元一斤的「奢侈品水果」,已經跌至白菜價。根據多家媒體的報道,在四川、雲南等地,藍莓價格已經滑落至10至20元/斤。即便部分優質品種每斤的價格依然能達到30元以上,但整體相較於過往上百元的價格已經大幅跳水。

另一方面,雖然已經具備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價格,但可能是之前的形象過於高冷,銷量並未打開。有水果超市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藍莓本身就是小眾水果,之前貴的時候買的人少,現在便宜了銷量並沒有增加。而且現在天氣熱,藍莓容易腐爛。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有再賣藍莓了」。

part/ 02

錢都花哪了?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9.0%。問題來了,收入和消費支出都在增長,原本熱門的商品卻都在降價,那麼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答案或許就隱藏在快速增長的服務性消費中。現如今,人們更願意為體驗、文化、娛樂、健康等服務性消費買單。

最近兩年火熱的各類演唱會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演唱會不僅僅是一場音樂的盛宴,更是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生活、享受精神文化滿足的重要體現。從熱門歌手的巡迴演出到各種音樂節的舉辦,演唱會經濟已經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動力。中國當前的演出市場已經全面超越疫情前的水平。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較2019年增長29.30%,創歷史新高。全國演出(不含農村演出和娛樂場所演出)場次44.06萬場,較2019年增長123.55%;票房收入502.32億元,較2019年增長150.65%;觀演人次超1.7億,較2019年增長83.01%。

服務性消費顯著增長的另一個例子是酒旅行業。去年以來,各地文旅局「各顯神通」,紛紛推出有創意的營銷活動,拉動本地酒旅文化產業發展,並取得豐碩成果。

《2023年國內旅遊數據情況》顯示,去年國內出遊人次48.91億,比2022年同期增加23.61億,同比增長93.3%。消費金額方面,國內遊客2023年出遊總花費4.91萬億元,比2022年增加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

相關頭部企業也成為服務性消費快速增長的受益者。2024年1季度,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服務商攜程實現凈營收達119億元,同比增長29%;堅持用戶第一的「體驗派」高端酒店亞朵,營收更是大漲89.7%,達到14.68億元。在今年平淡的618大促中,亞朵也成為了「另類」,實現了線上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3.7億元,同比增長230%的佳績。

part/ 03

商品降級,服務升級

2021年,美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為65.2%,日本為57%,韓國為55.9%。同期,中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僅為44.2%。參考海外,國人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持續提升有較高的確定性,相關數據也驗證了這點。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花在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的增長分別為6.7%、8.4%和3.6%,均低於9.0%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而以服務消費相關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增幅都達到了2位數,分別為14.3%、17.6%、16.0%。

消費升級其實有多種表現形式。首先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商品(尤其是高端商品)銷量提升,人們買的越來越多,越來越貴;二是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實體商品的佔比下降,而用於健康、娛樂、文化等服務開支的佔比上升。

在收入增幅放緩的當下,商品消費支出放緩,導致上述第一種趨勢並不明顯,這也是近期關於「消費降級」議論興起的原因。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服務性消費依然在持續增長,第二種趨勢,即消費結構的優化還在持續。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炫氪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