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清明時節憶奶奶

聽竹山

聽竹山故事

我們為您分享一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清明時節憶奶奶

作者:李政俊

又近清明,遠在外地打工的三叔發來消息,說又夢到了奶奶,叮囑我清明祭祖時一定記得帶上三嬸。其實,即便沒有三叔的提醒,我也會在清明前與家人們商量好日期一起去看看孤身長眠在遠山的奶奶。

對於清明,在奶奶離開我們前,我只把它當做普通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從前,即便偶爾跟隨父輩一起去家族墓地祭掃先祖,也覺得這只不過是年年重複的程序性動作,太爺爺墓地附近的竹筍、椿芽才是我所惦念的。彼時的清明祭祖,於我而言,或許稱之為春遊踏青更為貼切。

奶奶去世後的這三年,每近清明,家人們總是提前準備好祭掃用品,商量好日期一起去奶奶墳前祭掃。爬山涉水來到奶奶墳前,父輩們用砍刀、鋤頭清理著周圍的灌木雜草,亦或是用鐵鍬往墳頭上添上幾鍬新土,而我總會靜靜地佇立在墳前,回想著奶奶生前的點點滴滴。

(網路圖片)

奶奶生於民國二十八年,少時家境貧苦,性格卻極其堅毅剛強。爺爺和奶奶一生養育了四子二女,爺爺年輕時是村裡的村醫,天天忙著出診看病,無暇照顧家裡,用奶奶的話說這些子女基本都是靠她一手拖大的。小時候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講起我奶奶年輕時的潑辣,據說在一個寒冬臘月的深夜裡,一隻金錢豹翻進奶奶家豬圈拖走了一隻小豬崽。奶奶聽到聲音後顧不上穿衣服就從被窩裡爬起來追了出去,最終追了幾里路後在豹子放下豬崽換氣的時候搶回了豬崽。小時候我問過奶奶當時怕不怕,她說當然怕,但她更怕孩子們過年沒有肉吃!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即便她的子女們都已各自成家,奶奶仍是大家族的一家之主。每逢去遠處趕情送禮,奶奶總是會帶上我。她會告訴我如何稱呼長輩親戚、酒席上哪裡是主位上座······慢慢地我長大了,去了遠處求學。奶奶在老家逢人便誇我學習好、有出息,那時的我肯定是她眼裡的驕傲吧!每次在外地給她打去電話,電話那頭的她老是雷打不動的三句話:「我跟你爺在屋裡都好,莫擔心;外頭社會複雜,處處要過細;不說了,電話費貴!」

(網路圖片)

奶奶病重之前,心裡應該是有預感,她說無論如何都要跟爺爺回老家去住上幾天,用她的話說她是回去「辭路」的。從老家回來之後,她開始慢慢記不住事兒了。在她完全「黃昏」之前,她想見的兒孫、子侄都陸陸續續趕回來見了她。那段時間的我正處於人生的低谷時期,但慶幸的是能長時間陪伴在她身邊,她老是跟我說「人做人難,但也不會一直難下去。」奶奶的一生是圓滿的,用老家的話來說她是「修積」的好,走之前沒有過多的病痛折磨,離開時,四子二女、十孫、六重孫基本都在身邊。

奶奶埋在了爺爺老屋場的家族墳院里,因潘口電站建設,附近人都遷走了,所以每每想起,總是感覺她在一個人孤獨地守著老家······

作者:

李政俊,1991年出生於竹山縣上庸鎮磨灘村,現就職於鄖西縣農業農村局。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責編/曾靜 陳芳 勁草

一審/賀榮靖 二審/董謙 終審/陳必明

來源/竹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