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教育,應當超越小學生書包的「紅與黑」

今日主持|利雯

4月是日本的開學季,新一批小朋友即將換上制服,開啟他們的小學生生涯。而小學階段,也將成為他們性別教育的啟蒙——從入學起,男孩可以拿到黑色的書包,而女孩的都是紅色。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始,這就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甚至嚴謹地反映在日本動漫作品裡。

不過,在日本的一座城市,黑色與紅色的絕對性別劃分法,即將成為歷史。

性別的「紅與黑」

從今年4月開始,鹿島市將取消小學書包的黑紅配色劃分,而統一為新入學的小學生提供駝色書包。

當地市教委總務招生科表示,鹿島市從1976年就開始為學生提供專門的學院書包,顏色分明,男生黑色,女生紅色。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覺得這樣的顏色劃分不符合男女平等的觀念。

於是,鹿島市在去年6月到8月之間對家長和孩子們進行了調查,而駝色書包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青睞,從今年起,鹿島市的男孩和女孩可以背著顏色一樣的書包上學。

日本部分城市還推出了更多元的顏色選擇,希望實現書包服制的去性別化。在日本松山市去年3月舉行的一場包包貿易上,主辦方展出了約130個背包,共63種設計和50種顏色。

在這場以「無關性別,選擇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為主題的系列展覽中,顏色不再成為具有性別限制的指代詞,而可以兼容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

「我們想消除『這種顏色適合男孩』和『這種顏色適合女孩』的固定觀念,希望創造這樣的環境。」展覽的宣傳人員這樣說道。

刻板印象從何而來?

書包顏色的劃分其實也是日本小學性別教育的一部分。日本小學教育對男孩講究「剛性教育」,要讓男孩成為「男子漢」,強調英勇堅強、陽剛之氣,而女孩則要講究「柔性教育」,成為知書達理的窈窕之淑。

不過,日本社會追求的「男子漢」概念也在隨著時代而發生變遷。日本關西大學男性學和教育社會學領域的專家佐賀太曾在《現代性教育研究月報》上寫道,「觸景生情、感懷傷情是平安時代男子的特徵;『男兒有淚不輕彈』、善戰之男是鎌倉至江戶時代的準則;19世紀明治維新後,富國強兵理念下的日本男子呈現『戰時性暴力』特徵;二戰戰敗後,在實現復興、開展『經濟戰爭』的大背景下,『企業戰士』則成為修身齊家、為國為民的男子漢形象」。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泡沫破碎後,日本的社會文化也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低慾望社會」下,男性應該自尊自強、為事業打拚的傳統「男子漢」形象也發生了轉變。

據《東洋經濟》報道,日本11所著名男校聯合向家長們提供了如何培養出一位優秀男孩的指導意見。該文件認為,如今日本男性承擔過大的生活與工作壓力,相對於「在弱肉強食中殺出一條血路」,「和平共榮的軟競爭狀態」才是父母應該帶給孩子的理念。學校和社會不再講究對特定性別的「統一標準」,而是鼓勵孩子們的個性發展。

個性不止「紅與黑」

在這樣的趨勢下,一些學校還開始嘗試改革校服制度。曾經「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褲子」的社會期待如今向「無性別化」轉向,例如,日本船橋市千葉縣立元田中學就已經決定,在今年4月不限性別推出新校服——制服褲子和裙子將同時被提供給男孩和女孩,如果學生願意,男孩也可以穿裙子來上學,而領帶和領結也可以按個人喜好搭配。

日本《每日新聞》曾在2022年11月和12月進行了調查,發現無性別校服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普及到京都以外的中學。接受調查的67個縣市教育委員會中,有11個委員會表示將允許女學生選擇穿校服褲子,其他委員會也給出了「在校服規定中不再區分男性和女性」等回應。

還有一部分聲音指出,無性別的書包和服制設計有助於減少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名古屋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研究生院教育社會學教授內田亮說:「在學校里有很多看不見的壓力,與其他人的『不同』會讓一個人脫穎而出。所以,學校需要找到允許學生穿褲子的方法,而不會讓(穿什麼)被視為他們性別認同的公告。」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應該被某種顏色、形狀定義。最樸素的性別平等觀念,可以從拒絕性別標籤,貫徹做自己的權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