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2025年06月23日00:30:14 時尚 8717

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 天天要聞

臨高縣開漁文化節

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文 | 王小蕾

  南海文明,是指「南海陸海地理空間由諸多亞洲國家族群的互動方式和生存方式所構成的文明」,是中國與環南海周邊國家基於國家關係、人口流動、經濟往來與文化交往而形成的一種文明形態。它孕育了「天命共生、內斂互助、和平發展」的獨特內涵,書寫了文明互鑒與對話的嶄新答案。然而,在西方學界,尤其是以弗朗索瓦·吉普魯為代表的學者,卻試圖以「亞洲的地中海」之說爭奪南海文明解釋權,將西方擴張型或單一經濟型文明的價值觀強加於南海區域文明敘事中。這不僅忽視了南海文明的獨特性,也掩蓋了其多元共生的本質。

  南海地區的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發展無疑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一信仰體系源自涉海族群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的自發創造,其形成深深植根於三個關鍵要素:南海獨特的海洋地理環境、多元族群的互動,以及不同文化交匯融合的深厚土壤。面對共同的海洋生存挑戰,沿岸各族群在保持本民族宗教習俗的同時,逐步形成跨越文化差異的共性認知,構建起多層疊合的信仰系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推動了不同信仰在南海相遇,通過持續的文化調適,最終形成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形態。這種開放包容的特質在京族的「哈節」祭祀傳統中得到了充分印證。而泰國九皇齋節則源自閩南的農曆七月普渡月,在南海文化圈傳播過程中,它與沿岸各區域、各族群的祭海傳統不斷互滲,最終演化為獨具特色的節慶。可見,南海文明本質上正是以海洋信仰為精神紐帶,通過持續的文化對話形成的共生型文明體系。

  南海文明與西方海洋文明以冒險、戰爭與殖民掠奪為特徵的屬性不同。在儒家文明的影響下,南海地區各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地緣政治上相互依存的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東盟對話關係三十周年紀念峰會上強調,要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的五大家園,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保護與傳承海洋信仰,不僅為南海各國家、民族與族群的團結友好與共同繁榮奠定了文化根基,更喚醒了環南海區域人文交流、文化交融與民心相通的歷史記憶。當前,南海局勢複雜微妙,圍繞「島礁歸屬」「斷續線定位」「歷史性權利」等問題,當事國展開了長期博弈。南海地區的信仰儀式與海神形象則為不同涉海群體提供了共話海洋記憶的平台,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深層文化動力。這體現了中華民族與南海諸邦對天下太平、相守相成、水陸平安的共同期待。

  例如,媽祖信仰在南海地區的傳播不僅依託國家力量,更根植於閩粵移民、漁民及華僑群體的自發實踐。其承載的「仁義和諧」理念與中華文明「和合共生」的價值內核深度契合,彰顯出南海文明特有的精神特質。相較於強調征服的西方海洋信仰,南海信仰體系始終貫穿著對生態平衡的敬畏與群體共榮的追求,這種以「天人合一」為基底的認知模式,塑造了南海文明注重平等對話、文化互鑒的演進路徑。媽祖信仰的跨地域傳播實踐,生動詮釋了南海文明通過精神紐帶實現多元共生的內在機制。

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 天天要聞

海口冼夫人文化節

  不同於制度化的宗教,南海地區的海洋信仰始終貼近信眾的現實需要與文化訴求。如海南沿海民眾既在祠堂供奉冼夫人這位巾幗英雄,又在出海前向各路陸上神靈祈福。這種自然形成的融合無需理論先導,而是源於共同的海上生存需求。又如流傳於南海沿岸的「送王船」儀式:馬來漁民將「王船」送入大海,視其為維繫人與海洋和諧的重要文化載體,閩南移民在其中寄託消災祈願,當地宗族則通過扎制船體強化社區凝聚力。不同群體並未刻意統一信仰,卻在同一信仰中找到了各自的表達方式。這種「各說各話卻同舟共濟」的智慧,或許正是南海文明歷經千年仍保持活力的動因。

  由此可見,南海地區的海洋信仰在歷史的千年傳承中以民間自發形成的文化協商機制,生動演繹了不同文明如何在保持主體性的前提下實現共生共榮——這種融合智慧,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形成深層呼應。這表明,文明互鑒的本質不在於消除差異,而在於創造差異共存的實踐範式。其中承載的和平基因與共生邏輯,無疑能為破解地緣政治中的「文明衝突論」提供文化邏輯,使南海從文明交融的歷史現場升華為全球治理創新的試驗場。當我們將文明對話的根基深植於民間共有的精神傳統,便能在差異中提煉出最大公約數,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注入持久動能。

  事實上,「如何促進南海地區海洋信仰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如何構建包容共生」的南海文明本質上是一個問題。第一,以技術突破文化壁壘。「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通過直播技術,讓東南亞僑胞實時參與開漁祭祀,借短視頻平台讓媽祖巡遊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年輕群體以數字方式延續傳統。通過技術手段將儀式轉化為可互動的文化符號,無疑能維繫跨代際的海洋記憶。第二,以互助調和現實衝突。瓊台漁民通過「兄弟公」共祭傳統構建互助機制,這一民間調解方案如今已成為化解漁業糾紛的有效途徑。以文化共識代替衝突,能形成非正式的協作網路,證明傳統智慧對現代問題的適配性。

  從「同敬一炷香」到「同護一片海」,南海海洋信仰與區域文明的共生實踐為南海的和平穩定貢獻了獨特的文化智慧。從沿海漁村的香火傳承到現代海洋治理的共識構建,其核心啟示在於,文明對話的根基應深植於民間共有的精神傳統。當前中國積極推動的跨國媽祖文化節、南海開漁節數字化傳播等實踐,正是將傳統信仰轉化為現代治理資源的創新探索。這種將傳統智慧轉化為現代治理資源的路徑,彰顯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當代使命:在守護文化根脈的同時,為多元文明共生提供可操作的東方經驗。

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 天天要聞

海南疍家博物館展廳一角。王程龍 攝

本文系202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中國南海漁區社會改造與民間海洋維權研究(1949-1978)」(24bzs107),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南海諸島漁民群體的信仰文化研究」(17xsh0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人文學院)

海洋信仰與南海文明 - 天天要聞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往往看他的「衣服」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往往看他的「衣服」就知道了

有些人穿衣服邋裡邋遢,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我們應當明白,一個人的穿著打扮並非小事,它反映著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生活處處有哲理,正如從細微處能看到整體一樣,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看他的「衣服」確實能知曉一二。
中國中產的坑,美國二十年前已經踩過一遍了(三) - 天天要聞

中國中產的坑,美國二十年前已經踩過一遍了(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九索,作者:經濟小張,題圖來自:AI生成,前文鏈接:一、二一、雙收入家庭為何背負更高破產風險?研究美國的破產數據,作者得出了又一個反直覺結論:父母都工作的中產家庭比單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經濟困境。這是因為,中產父母都參與工作,就都暴露在失業的風險下。根據統計,19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每年...
頭皮發麻!長沙一居民家驚現眼鏡蛇,長約2米! - 天天要聞

頭皮發麻!長沙一居民家驚現眼鏡蛇,長約2米!

7月10日傍晚,長沙市天心區消防救援大隊暮雲中心消防救援站接到指揮中心調度稱:天心區暮雲街道暮雲新村長塘組95號居民家後院水池內發現一條眼鏡蛇,請求消防救援人員到場抓捕。消防員在居民家的水池中將毒蛇捕獲。 長沙晚報通訊員 羅子郡 攝消防救援人員在報警人的指引下,發現水池中蜷縮著一條長約2米的眼鏡蛇,當即疏散...
蘋果iPhone 17、17Air共9款配色曝光,粉色換紫色 - 天天要聞

蘋果iPhone 17、17Air共9款配色曝光,粉色換紫色

現在距離蘋果iPhone 17系列發布還有約兩個月的時間,有消息源發布了據稱是蘋果 iPhone 17 和 17 Air 的9款鏡頭保護圈配色,表示分別對應了手機配色。其中,iPhone 17將帶來黑色、藍色、綠色、紫色、銀色五款配色;參考蘋果iPhone 16的群青色(偏藍色)、深青色(偏綠色)、粉色、白色、黑色五個配色,iPhone 17 將把其中的..
我的第一隻卡地亞,已有25年的表齡 - 天天要聞

我的第一隻卡地亞,已有25年的表齡

玩表到現在終於入了第一塊卡地亞。卡和勞一樣,是一開始我極力想避開的兩個牌子。原因無外乎是太大眾,沒有背透,被詬病不是嚴肅製表。當然淺薄的我,一直在糾正錯誤。卡和勞的中古款價格早就起飛了,所以彌補錯誤先來卡地亞,勞留在最後。▲發一張定妝照▲先來4張高光靚圖,25年的表齡,成色真的不錯▲側著看璣鏤紋▲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