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大廠集體「反內卷」的新聞突然鋪天蓋地。
無人機巨頭大疆,一到晚上9時就「趕人下班」,禁止員工加班。
家電巨頭美的集團1月發布簡化工作方式的六條禁令,包括下班時間禁止開會和形式主義加班,公司在下午6時20分後不允許還有員工加班,並禁止員工晚餐之後返崗加班。
海爾也從2月份開始強制員工實行雙休制,要求員工星期六不得來公司,食堂周末不提供飯食,員工在工作日加班每天不得超過三小時等。
1
一見財經注意到,這三家公司「反內卷」的新聞多到幾乎刷屏的程度,很多人甚至驚呼,「打工人的春天到了!」 「職場風向大變」等。
不過,冷靜思考會發現,目前並沒有更多公司跟進,有人甚至擔心,這些企業「反內卷」背後,多少有點「被迫」的意味。
就在這三家公司「反內卷」的新聞被大規模報道前,《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去年底生效,其中規定「超長加班」被視為強迫勞動,違規企業產品將被歐盟市場拒之門外。
於是就有分析稱,歐盟才是這些企業集體「反內卷」的重要推手,如果沒有歐盟的強制規定,這些企業不一定會這麼做。畢竟大疆、美的、海爾都是出口大戶。
財報顯示,2023年海爾來自歐洲的營收為285.44億元,歐洲是海爾第二大海外市場。
美的集團儘管沒有分地區披露營收情況,但2023年美的集團國外營收達到1509.06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40.56%。
按照早前披露的數據,大疆的海外營收佔總收入8成左右,歐洲是其第二大海外市場。
於是,有很多人認為,這三家大廠「反內卷」,要感謝歐盟。
2
實際上,去年以來,國家層面也在積極「反內卷」。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今年2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里集團、京東集團、北汽集團、賓士集團等七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從「防止內卷」到「整治內卷」,在一見財經看來,信號已經很明確了,「整治內卷」既包括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無序價格戰,也包括規範企業內部運作,保障員工勞動權益等。
從這個角度講,大疆、美的、海爾最近「反內卷」的新聞鋪天蓋地,不排除是這些企業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垂範。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現在宣布「反內卷」,一方面能贏得有關部門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是一次難得的品牌傳播的好機會。
3
2019年4月,馬雲喊出「996是福報」,將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文化推向極致。
近年來,隨著工作機會的減少,國內職場「內卷」現象越發嚴重,「加班文化」根植於很多企業,「996」幾乎成為不少職場人士的生活常態。
也正因為如此,上述大廠現在旗幟鮮明的「反內卷」,才贏了外界極大關注和認可。
半月談發表評論稱,「清場式」趕人,只是職場「反內卷」的破題之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將這一舉措轉化為可持續的管理變革,讓企業真正走出「越忙越卷,越卷越忙」的怪圈。
也有人擔心,「反內卷」本身會不會成為新的形式主義?
有網友擔心,原來是「表演式加班」,以後是不是「表演式下班」?班是下了,活兒還沒幹完,員工不得不在家繼續遠程加班。
在一見財經看來,與聲勢浩大的「反內卷」相比,企業認認真真落實勞動法,或許才是對打工人權益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