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的風,終於吹到了海外。
上周三,這款由國內初創公司 monica 推出的通用ai agent,憑藉其強大的自主任務執行能力,迅速成為科技界的焦點。
在國內,manus被譽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一經發布即引發了熱烈討論。研發團隊展示了manus在簡歷篩選、房產研究、股票分析等任務中的應用,顯示了在複雜任務處理中的潛力。
然而,儘管在國內爆火,manus也備受爭議,原因之一在於其討論熱度主要集中在國內,海外市場則少有關注。
從周末開始,情況在轉變,海外一些主流媒體陸續發出了對manus的討論,也有不少kol對manus不吝好評。
1 海外怎麼看 manus?
manus 是一個通用的 ai agent,可以處理跨各個領域的複雜、真實的任務。開發 manus 的初創公司 monica 將這種新的 ai agent稱為「連接思想和行動的橋樑:它不僅會思考,還會提供結果」的平台。
其開發人員稱,這種新的 ai agent可以自主思考、計劃和執行各種現實世界的任務。從創建網站到規劃旅行和分析股票,manus 可以做任何事情,只需對它作出提示。
周三晚間發布後,關於manus 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國內互聯網,而從周末開始,海外對manus 的關注度也開始上升。
hugging face 的產品負責人在使用後稱, 「manus 是我嘗試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ai 工具。
- 它的代理能力令人驚嘆,重新定義了什麼是可能性。
- 用戶體驗是許多其他工具曾經承諾過的……但這次它真的做到了。」
twitter的創始人傑克·多爾西也轉發了manus ai官方x上的視頻並簡短地表達了誇讚:
圖片來源:x
ai 政策研究員 dean ball 將 manus 描述為「使用 ai 的最複雜的計算機」,甚至給到比deepseek更高的評價,「deepseek 是關於複製美國公司已經公開實現的能力,manus 是在推進前沿研究」。
一名海外的軟體開發者mckay wrigley 在x上展示了他使用 manus 的14 分鐘演示,並稱「好得令人震驚」:
圖片來源:x
「現在想像一下 2-3 年後的情況:
- 它的智商 >180
- 永不停止工作
- 速度快 10 倍
agi 即將到來 - 期待快速發展。」
ivan fioravanti ,coreviewhq gen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也在使用後在x上發出感慨,「manus ai 真的很強大」:
圖片來源:x
menloventures的 vc deedy用manus對特斯拉股票做了一份專業分析,後者僅用大約1小時就完成了大約2周專業水平的工作:
圖片來源:x
ai 初創公司 pleias 的聯合創始人亞歷山大·多利亞 (alexander doria) 在 x 上對manus的態度經歷了幾次轉變,先是寫到在測試 manus 時遇到了錯誤消息和無限循環:
圖片來源:x
隨後在完成了一份75頁的科學報告後稱,「這確實是ai agents的另一個deepseek時刻」:
圖片來源:x
以及,「deep research背後的openai o3模型要更智能得多,但正如simon指出的那樣,manus ai不知怎麼另闢蹊徑,生成的輸出結果幾乎同樣出色。這有點類似於deepseek r1對o1所做的事。」
圖片來源:x
最近的一條關於manus的更新里,他還修改了對agi的預測,將年底前出現的概率從 90% 提高到 95%。「最遲到明年到來的可能性為 99.9%。」
海外媒體也開始報道。the economic times發了兩篇,一篇標題用了震驚體——《另一家中國公司震驚矽谷,manus ai 在複雜任務處理方面以 deepseek 級別的性能震驚科技界;agi 是否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
另一篇《manus ai:中國的第二個 deepseek 時刻》里,稱manus 是邁向自主性 ai 的飛躍,並談到中國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的積極進步可能會使其在關鍵領域獲得先發優勢,而manus ai 的出現已經進一步證明,這種進步是可以複製的。
在福布斯的報道里,有一段直接寫到「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自主的 ai agent,不僅可以幫助人類,還可以取代人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經過訓練的博學家,可以管理跨行業的任務,而不會因人類的遲疑而產生效率低下。」
這篇報道指出了 manus 與海外類似產品的不同之處,「與chatgpt-4和谷歌的gemini依賴人類提示來引導它們不同,manus不會等待指令。相反,它旨在自行啟動任務、評估新信息並動態調整其方法。在許多方面,它是第一個真正的通用ai agent。」
當然跟國內有一些人不太看好 manus 一樣, x 上也有用戶指出,manus在回答事實性問題時會出錯,並且並不總是引用其信息來源,而且經常會遺漏一些很容易在網上找到的信息。
techcrunch 的記者也寫到了自己在測試中只是讓 manus 執行一些看似簡單的日常任務,卻也屢屢受挫,比如當被要求從外賣範圍內的快餐店訂購炸雞三明治時,manus在第一次嘗試後崩潰,第二次雖然找到了合適的菜單項,但無法完成訂購流程,甚至無法提供結賬鏈接。同樣,在預訂從紐約到日本的商務艙機票時,manus僅能提供一些航空公司和機票搜索引擎的鏈接,其中部分鏈接已失效,無法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
但這些bug聽起來情有可原?畢竟manus目前還處於內測階段,系統容量有限,優化和改進也都還在進行之中。
2 改變遊戲規則
從國內到海外,關於 manus 的討論還在繼續。無論如何,manus已經改變了遊戲規則。
過去三年,人工智慧都在圍繞 agi 展開,從 gpt-4 到 deepseek,智能似乎是評判一個 ai 產品的唯一標尺。而去年底開始火爆的 ai 硬體,以及 manus 的出現代表著另一種趨勢:ai 應用落地已經到了加速的節點。
manus實現了從傳統ai的「全知全能」模式向「知行合一」的行動主體的轉變,讓ai從輔助工具向獨立行動主體轉變。它不再僅僅是回答問題或提供建議,而是能夠自主地分析、規劃並執行複雜任務,將ai的「思考」與「行動」無縫銜接。
一方面,這不僅是技術的進化,更是一種範式的轉變——ai 不再只是被動地響應指令,而是能夠自主決策、執行任務,並在沒有人類介入的情況下持續優化自身。
對於ai領域的開發者而言,這是他們長期追尋的目標——一個不僅能生成信息,還能理解、應用,並在錯誤中學習的系統。而對於依賴 manus 執行任務的人來說,這種變革可能意味著深刻的衝擊。
另一方面,manus似乎也改變了ai行業競爭的錨點。過往人工智慧的主導權似乎掌握在美國科技巨頭手中,行業的競爭焦點圍繞著誰能訓練出最強大的大模型。manus 的出現似乎打破了這一設定。
manus ai在x上宣布將在太平洋時間凌晨 2:00 進行定期維護|圖片來源:x
這款產品或許還不夠成熟,但更重要的是,manus這種「知行合一」的行動主體所代表著的智能工業化——一個如此高效的系統出現,會讓企業們很快意識到,用人工智慧取代人力勞動的必要性,人機關係再次到了一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