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鑽石,這類歷來被比作愛情堅貞與奢華輝煌的璀璨明珠,如今遭遇了「培育鑽石」浪潮的衝擊,徹底掀起了一場行業大地震。
2月12日,培育鑽石概念股迎來了一波狂飆,其中黃河旋風直線漲停,滙豐鑽石漲超15%。力量鑽石、四方達、沃爾德、亞振家居等跟漲。消息面上,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團隊人工合成出超級鑽石,為打破立方金剛石應用局限提供可能。
實際上自24年9月起,培育鑽石領域整體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其板塊價值增長已超過半數。反觀天然鑽石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行業先鋒戴爾比斯在2024年初的首次拍賣活動中,採取了價格調整措施,對部分天然鑽石商品實施了最高達10%的價格下調,而部分一類鑽石的降價幅度尤為顯著,高達25%,這一舉動甚至引發了其母公司英美資源考慮業務分拆的警示。
有人甚至形容戴比爾斯正經歷「至暗時刻」。 事實上,自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式確認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同屬於鑽石範疇以來,西方天然鑽石市場已初顯頹勢。
眾所周知,天然鑽石的形成條件極為嚴苛,需在地下深處約160至480公里範圍,歷經至少一億年的高溫高壓作用方能結晶成形。相比之下,近年來國內培育鑽石技術取得了飛速進展,藉助高科技手段,僅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能「培育」出品質甚至超越天然鑽石的培育鑽石。
至2023年,全球培育鑽石市場規模突破200億美元,而中國產量佔比超過56%。其中,河南更是佔了全國80%的產量。在河南柘城,一條長達3公里的"鑽石大道"兩側,聚集著「柘光ZG DIAMOND」等300多家鑽石企業,年產能達600萬克拉,相當於全球培育鑽石產量的40%。
根據統計資料,以上述提及的柘光為例,其官網及京東、天貓等主流線上平台的累積訪問量已突破40萬人次。京東商智提供的數據進一步揭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柘光品牌商品成交奪下榜首,每日均有逾千名消費者主動訪問官網,並與專屬顧問建立聯繫,以獲取產品詳情及進行個性化定製服務。
來自上海的消費者王女士算了一筆賬:"用買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1克拉的錢,能在柘光買到3克拉的定製鑽戒,還附帶GIA證書。"而更讓鑽石愛好者興奮的是,柘光推出的"DNA深度定製"服務,不僅能夠自己與專屬顧問溝通設計樣式,更能通過將個人DNA信息融入鑽石培育過程,打造獨一無二的鑽石飾品。
柘光淘寶平台的客服反饋指出,選擇「大克拉」定製服務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中高消費水平群體,他們對該服務的滿意度較高。特別是5克拉及以上的鑽戒,儘管平均單價接近7萬元,但諮詢量仍然顯著,客戶願意等待定製完成。此外,採用18K金打造的鑽托設計也增加了產品的吸引力,促使不少國內外消費者通過官方網站聯繫專屬顧問進行定製,甚至有來自迪拜的客戶特意安排包機前往進行採購活動。
但與此同時,關於鑽石消費的討論在社交平台上也引發了不同聲音。
在某社交平台關於「購買鑽石是否為智商稅」的熱議中,一位聲稱自己為「科技珠寶控」的95後博主分享了柘光鑽石的檢測報告,表示自己花費3萬元購買了2克拉的「柘光」培育鑽石作為太太的情人節禮物,節省下來的資金足以再給太太購入一枚愛馬仕手袋作為附加禮物,並共同享受二人情人節的三亞旅遊,認為這是一種新時代的理財智慧。
事實上,這種務實的消費觀念正逐步改變傳統認知。根據貝恩諮詢的數據,中國40歲以下消費者中,購買培育鑽石的比例已經達到了68%。而某視頻平台上,一條倡導「以節省的鑽戒費用帶父母環遊世界」的視頻收穫了200萬點贊,或許正反映了這種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enoris發布的報告,2024年10月,美國成品珠寶零售額實現了9.9%的增長。其中,天然鑽石珠寶的增長率為4.7%,而培育鑽石的增長率則高達46%。此外,德國統計機構Statista預測,2024年全球培育鑽石的銷售額將達到180億美元,佔據珠寶市場超過20%的份額。這些數據無疑揭示了市場趨勢的變化。
業內專家指出,西方市場所擔憂的並非鑽石價格的波動,而是中國品牌正在重塑奢侈品的定義。例如,柘光通過提供「萬元級別的5克拉培育鑽石」以及「DNA個性化定製服務」,不僅在消費市場上取得了突破,還在文化層面上佔據了領先地位。這一產業變革的趨勢已經顯而易見:鑽石不再僅僅是自然界的產物,更是人類智慧與技術的結晶。
未來,當你欣賞指尖那抹璀璨光芒時,請銘記:那不僅蘊含著源自地球深處的碳元素,更承載著一個民族對技術高峰的不懈追求。鑽石的光芒永恆,而傳奇故事仍在不斷書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