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去年年底,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度尼西亞宣布禁售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 16手機,指責蘋果未能兌現「國產零部件水平」認證要求的投資承諾。為解除禁令,蘋果公司連連保證將在印尼加大投入,更是拋出「十倍投資」計劃作為談判籌碼,但始終因無法滿足「本地化生產」的要求而遭到印尼政府的一再拒絕。
「蘋果公司在印尼的監管環境下舉步維艱,無法銷售最新款的iphone,這與中國企業的日益成功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地時間2月11日,《日本經濟新聞》刊登澳大利亞智庫研究員希爾曼博士(hilman palaon)的評論文稱,蘋果在印尼迄今仍沒有官方工廠或商店,反觀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公司早早布局印尼,不僅在當地建廠,還在印尼各地廣泛開設官方零售店,構建起完善的銷售網路。
希爾曼表示,這些中國企業憑藉加強本地化生產的策略,深度融入印尼本土產業生態,並積極與當地政府建立緊密且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印尼市場成功搶佔了可觀份額的同時,還極大地促進了印尼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多本地就業機會。
文章指出,印尼當下尋求與蘋果公司重啟合作,他們將與中國企業的成功合作視為一種典範,並期待美國公司能夠效仿。
由此,希爾曼認為,在全球投資方面,中國秉持的實用主義與靈活性策略,相較於西方的「理念先行」,往往更能贏得全球南方國家的認可與青睞。
他進一步分析稱,如今,在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總統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很可能將投資重心更多地傾向國內優先事項,重振製造業,加強國內就業。這種戰略轉向無疑會進一步強化國際社會,尤其是南方國家對中國的認知,即「中國是一個更為可靠、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的不斷缺席和退出,執行力更強的中國投資將迅速進入真空領域,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中發揮更大作用。文章稱,在全球影響力的爭奪戰中,「中國可能已經獲勝」。
2024年11月19日,印尼雅加達,參觀者在oppo公司商店內觀看智能手機。視覺中國
希爾曼是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印太發展中心的研究員。官方資料介紹,他專註於印太地區的數字經濟問題,曾以專家身份參與印尼「國家加速減貧小組」工作。
在這篇評論文中,他表示,隨著中美兩國爭奪全球主導地位,在非洲、東南亞、拉美和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發現「自己正處於十字路口」。面對中美投資,全球南方國家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他們的領導人正在做出戰略選擇,中國以快速行動為導向的做法正日益引發共鳴。
希爾曼寫道,許多全球南方國家的政府都迫切希望實現國內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但前來投資的美國公司往往忽視這一點,他們熱衷於提出嚴格的勞工和環境協議,這些與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和優先事項相衝突,印尼官員曾多次對此提出過批評。
去年11月,印尼政府再次拒絕美國蘋果公司用新增1億美元投資換取禁售令撤銷的提議。其中一條理由便是,印尼政府認為,蘋果新的投資提議沒有充分增加價值或國家收入,也沒有達到創造就業機會的預期。
反觀中國,希爾曼指出,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展現出高度的務實性與靈活性,並且始終以行動作為導向,傾向於快速收穫實際成效與切實利益的發展中國家自然會被吸引。
他還表示,中國快速的基礎設施和技術交付雖然有時並不完美,但卻實際解決了當地面臨的緊迫挑戰,並給人們留下了「真正合作夥伴」的印象。在全球南方國家眼中,中國投資更受青睞也由此成為了一種更廣泛的趨勢,西方陣營則越來越難以追上中國的步伐。
在希爾曼看來,隨著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其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可能在無意間還加速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崛起,將促使中國在全球南方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他表示,特朗普2.0時代仍然優先考慮關稅政策、主張保護主義,並且熱衷於退出多邊協議,這將創造許多「真空地帶」,而中國正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填補這些空白之處,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此外,特朗普政府近來對美國國際開發署 (usaid)的關停封殺,和他一貫對世界銀行(wb)等發展機構的質疑、反對態度,也已經基本打破了發展中經濟體對美國利用金融工具支持其投資的希望。
希爾曼認為,由此產生的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影響是嚴峻的,「這將強化中國是一個更可靠的合作夥伴的觀點,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地區,因為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在那裡曾一度備受推崇。」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美國能否在為時已晚之前調整其策略。」希爾曼指出,美國若想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繼續發揮作用,就必須進行關鍵的方向修正,「否則,中國靈活卻務實的投資戰略將繼續贏得全球南方國家的忠誠,而美國則日益被邊緣化。」
希爾曼表示,在美國和西方盟國還在考慮下一步行動時,中國已經站上舞台,塑造發展中經濟體的未來。
「美國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不僅難以維持影響力,而且將難以富有成效地參與到未來的關鍵市場。在這場爭奪全球影響力的戰鬥中,中國可能已經贏得了勝利。」他寫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