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們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來向這位老人致敬。」昨天一早,66歲的中醫侯立新坐了1小時汽車,6點趕到武漢市武昌殯儀館。這天,黃旭華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此舉行。
2月6日晚,「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99歲。
十年前,侯立新與黃旭華共同錄製過一次電視台的節目,他問起黃老跟隨核潛艇完成極限深潛「究竟怕不怕」,他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形,黃老笑著說,「不怕是假的,但是為了祖國的軍事科學發展,我一定要下去,而且要帶頭下去」。當時就說了這段話,侯立新特別感動。
天蒙蒙亮,和侯立新一樣想送黃院士最後一程的人們,身著黑色或白色的衣服,表情肅穆地排隊進入殯儀館。「黃老一路走好!」不少人一邊喊一邊紅了眼眶。來自黃旭華院士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的師生代表也在隊伍中。這一天,千里之外的上海交大曬出一張80年前黃旭華報考交大時填寫的招生報名單,上面赫然寫明1940年代青年黃旭華保家衛國、守護海天的專業志願。字句印照著此時儀式廳內高懸的輓聯:卅載嘔心研潛艇深海蛟龍驚世界,一生矢志衛海疆大國重器鑄功勛。
自發來送別
昨天6點半,武漢大學學生王川從衣櫃中挑選了一身黑色衣褲,他要去黃旭華院士的送別儀式現場弔唁。
「昨天看到新聞說全武漢市的鮮花都已經搶沒了,早上我專門去看花店開沒開門,想買一點花。」走出校門,王川發現隔壁的廣八路上大部分花店門窗緊閉,他和兩位同行的學長打算到了現場再說。
在地鐵站,他看到往日的廣告牌大屏上亮起送別黃旭華院士的話語,「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國士遠行,深海永念——致敬『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深藍色的燈光耀眼而深沉。
王川到達武昌殯儀館時剛過9點,陽光碟機散寒風。他和學長在周圍的喪葬用品超市找到為數不多的鮮花,一人買了一支黃色、白色的菊花。
遺體送別儀式於上午10點舉行。王川估計,現場至少好幾千人。由於人數過多,人群先是被安排至對面的停車場等候,排隊的人群轉了好幾道彎。沒有人高聲喧嘩,大家都默契地把說話音量降低。
在等待近兩個小時後,王川和學長進入告別廳。大束的鮮花和花圈整齊地擺放在告別廳的外圍。在花圈的署名上,王川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字。「有署名山西太原某某一家的花圈。」來弔唁的人群中,有帶著孩子的父母,有年輕人,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在告別廳外,侯立新給記者掏出自己與黃老的合影時,一時情緒激動,流下了眼淚,「當年,他握著我的手,握得很緊」。侯立新想起,初次見面後,他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聽過黃老的講座、報告,「黃老說起,他母親跟其他的兄弟姐妹說不要怪他,他是為了國家、為了科研工作離家三十年,在場的沒有人能止住眼淚」。
2016年,侯立新創辦了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他邀請黃旭華成為協會的顧問,黃老欣然同意,「他說你們的組織叫好人圈,做好事,我能夠幫你們什麼,就做點什麼」。侯立新回憶,在交流中黃老十分和藹,像一位老父親。
在遺體送別儀式的前一天,武漢大學大二學生鍾岩特意來到第七一九研究所總體樓二樓設置的靈堂弔唁。鍾岩留意到黃老遺像前的靈台上,鮮花被打造成「核潛艇」和「海浪」的造型。雖然從未在生活中見過黃旭華院士,但鍾岩覺得他就像自己生活中很熟悉的爺爺一樣,「我們從小都會學習這些科學家的事迹,這樣一個熟悉的、偉大的科學家離世了,讓人感到悲痛」。
「為國離家30載,潛心攻關60年」,讀高中時,鍾岩把黃旭華的故事寫進作文里,鍾岩說現在越來越能感受到30、60這兩個數字背後的分量。
北京語言大學大二學生吳王聰比鍾岩早3個小時到七一九所,等待9點開始的悼念活動。原本這天吳王聰要去參加漫展,「我前一天查到悼念消息後就報名了,擔心悼念的人太多,想著漫展可以不去,送別黃老必須去」。在外面等待時,吳王聰聽到周圍有好幾個人是從外地趕來的,其中一位父親從仙桃出發,帶著一雙兒女專門來悼念。
在預約去七一九研究所悼念時,鍾岩看到提示,不希望廣大市民再去買花圈或花籃,現場會有工作人員給大家發放白色菊花祭奠。但在七一九研究所外圍,鍾岩發現,市民自髮帶來的花束還是擺滿了研究所的外牆。「不僅僅是某一個群體,而是社會上各個群體的普通人都在自發悼念。」
傾盡一城花
2月8日一早,在武漢紫陽東路經營花店的老闆徐燕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來電顯示是一個貴州的號碼。徐燕接起電話,對方是一位男士,說從平台上查到徐燕花店的信息,想要訂購鮮花。雙方加了微信,徐燕發了一些店裡花束的照片和價格過去,對方表明來意:「我想訂購一束菊花悼念黃旭華院士,麻煩你們幫我送到七一九所。」
這是徐燕第一次知道黃旭華院士的名字。「平時我生意忙,較少關注新聞,第一次有那麼多人給一位陌生的逝者訂購鮮花,我驚訝之餘又很感動。」從那通電話以後,徐燕每天都會接到好幾通相同訴求的電話,她也會按照顧客的要求準備好鮮花,安排騎手送貨,並拍下鮮花放在中國船舶七一九所門口的照片,再反饋給顧客,「顧客來自全國各地,那麼多相隔很遠的人都在紀念黃老,真的讓人感慨。他們卡片上寫得最多的話就是——致敬黃老」。
比徐燕更早看到黃旭華院士逝世消息的,是距離中國船舶七一九所僅七八百米之外另一位花店老闆其安(化名)。這幾天來,她的花店每天都會收到十多單悼念黃老的鮮花訂單,她說:「很多人都不留下姓名,只是送一束鮮花,表達自己對黃老的致敬與哀思。」
這幾天還有不少七一九所的工作人員前來買花,其安說,大家來買花時大多沉默,直到她將鮮花包好詢問顧客卡片上寫什麼時,大家才提到黃老,悲傷的表情才會爬滿每一張臉龐。
「傾盡一城花,只為奠一人」還出現在武昌殯儀館,人們送來的鮮花在門口鋪滿,一位在殯儀館附近的花店老闆說:「第一次接到這麼多外賣訂單。」有貨拉拉司機一大早就送來上百束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訂購的鮮花,「大家不能來現場悼念,就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一份心意」。
母校的惦念
在黃旭華院士的故鄉,特別的悼念活動也在進行。在黃旭華院士的出生地,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及其原籍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各地民眾自發趕來弔唁。老人帶著晚輩,家長帶著孩子,還有黃旭華院士母校的師生們……大家排著隊向黃老遺像敬獻鮮花,現場還有不少人跪地相送,淚灑現場。
「我對黃院士最初的印象是2002年,我還在上初中。有一天語文課上,老師問:『你們知道中國核潛艇之父是哪裡人嗎?』大家議論紛紛,都不知道。老師說:『他就是我們田墘人。』全班頓時震驚又自豪。從此,黃旭華的名字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多年後我又在學校校刊讀到黃老的事迹……」田墘人劉灃敏回憶道。在他看來,家鄉人黃旭華的事迹伴隨著自己成長,「每次我向外地朋友介紹我的家鄉時,都會提到黃院士,作為他的家鄉人,真的很自豪」。
黃旭華院士逝世後,上海交大的師生在他在校期間參加過的進步社團「山茶社」舊址、閔行校區內旭華路和其母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紀念展廳等場所,舉行了多場悼念追思活動。
黃旭華對母校「學弟學妹」的影響持續至今。對上海交大船建學院博士生、交大船海計算流體力學博士生黨支部書記林翀而言,初次聽聞黃旭華的名字是中學時,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而熟悉黃旭華的事迹是進入交大後,在課堂中、校園裡,尤其是他在校慶時所言,「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不斷地迴響。每當別人問起的林翀專業時,他總會和他們提起黃院士。「我輩唯有繼續向前,方能無愧於厚望!」林翀說。
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系青年教師王鴻東曾在2022年拜訪黃老,並見證他為交大學子寫下「要有信仰,有理想,還要有本領」的寄語。「從本科入學,到博士畢業留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黃老始終是我們交大船海學子的榜樣,激勵我們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而奮鬥。」他表示,「雖然黃老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與事迹永遠感召我們,當我們把個體的生命和國家的、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天地將無限廣闊。」
黃旭華在母校設立「旭華基金」,用於支持「黃旭華獎學金」項目,以他命名的這項獎學金每年評選頒發給12名優秀學子,至今四年共48人獲獎。同時,交大去年起開設旭華試點班,致力於為國家培養更多拔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