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曆丨27件!這套春秋豪華文具怎麼用

都說「學霸兩支筆,差生文具多」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套春秋時期的文具

竟然有27件!

它們都是用來幹啥的?

一起來看

01

這有一套春秋豪華文具套裝

1978年12月

山東薛國故城2號墓(春秋早中期墓)

出土一套用於刻寫竹簡的書刻工具

(書刻工具,是用來書寫、契刻文字的工具。在中國古代,最常用的就是毛筆和刻刀,即俗稱的「刀筆」。)

27件的豪華文具套裝包括

加工竹簡木牘的工具

包括兩件青銅、一件青銅

兩把青銅、四把青銅

刻字、剔字工具

包括七件青銅、兩把青銅刻

竹簡鑽孔工具

包括四根青銅刻、兩件青銅

打磨工具

包括三塊磨石

專家研究認為

估計原有毛筆,可能已朽毀

雖然無法確定這套文具的主人是誰

但文具身上斑駁的使用痕迹也表明

這或是他最得心應手的一套文具了

這也是目前

全國唯一一套保存較為完整的春秋書刻工具

02

製作簡牘

它們「一個都不能少」

春秋戰國時期,簡牘盛行

這套書刻工具就被用來製作簡牘

主要包括這麼幾個步驟:

① 選竹:挑選合適的竹子,以生長三年最適宜。

② 裁竹:按竹節或者需要的長度,將竹子裁成筒狀竹段。

③ 烘竹(殺青):用工具颳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用火烘乾水分,以防腐朽,適宜書寫。

④ 二次裁竹 :將筒狀的竹段進一步裁成寬窄、長度一致的細竹片。

⑤ 打眼、編冊:所有竹片都在上下兩端相同的位置打眼,然後在中間部分書寫文字,寫完後按順序用絲線、麻繩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使其成冊。也有簡牘先編連成冊再按順序書寫。

在整個簡牘製作工序中

錛、鑿、斧、鋸用於裁切、加工竹簡木牘

磨石用於表面打磨及磨礪利器

刀、削用於刻字、剔字

或用於簡牘文字中的細部加工

針、鑽用於竹簡的鑽孔

可以說這套工具

「一個都不能少」

它們為研究春秋乃至西周晚期

書刻工具及其製作技術

提供了一套完備的實物資料

03

簡牘記錄古人生活

在紙張發明之前

中國古代先民主要的文字載體就是簡牘

紙張發明後

簡牘又與紙張並行數百年

直至東晉末年簡牘制度方告結束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迄今已經發現超過30萬枚簡牘

長沙 荊州 臨沂 南昌 敦煌 居延 武威等地

都有過重要發現

38000多片里耶秦簡

堪稱秦代生活「百科全書」

為我們復原秦代鮮活的樣貌

天回醫簡的出土整理

讓本已失傳的扁鵲的醫學經典

得以重見天日

不少藥方子甚至現在還能使用

漢代的西北邊塞

除了主食「乾飯」,還能品嘗到哪些美味?

甘肅出土的不少簡牘都記錄下了

邊塞專屬的舌尖記憶

三國時期戶口本、合同長什麼樣?

可以從三國吳簡中找到答案

……

簡牘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刻痕

都反映出漢字的流變、歷史的發展

古人手持刀筆 不遺餘力書寫

記錄下了屬於他們的時代

監製丨唐怡

製片人丨武慧鋒

文案丨邵希煒

視覺丨丁麗潔

技術丨湯沛

統籌丨劉瑩 田昊原

特別鳴謝丨濟寧市博物館 總台山東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