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頭暈兩年,原是耳朵里這顆小石頭「離家出走」了

極目新聞記者 趙雪純

通訊員 朱麗 荊彤

武漢一女子經常頭暈發作,認為忍忍就能好。忍了兩年,57歲的張阿姨(化姓)退休後愣是暈得不敢出門:「暈得厲害時,看到家裡的房子都快翻過來了。」無奈之下,張阿姨四處求醫,終於找到病根是耳朵里的耳石「離家出走了」。

張阿姨原本打算退休後安享精彩生活,卻因為持續的頭暈癥狀而過得異常艱難。兩年來,簡單的抬頭動作都會引發劇烈的眩暈,使得她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起床躺下就暈、看到房子天旋地轉、不敢動、一動就轉……現在已經暈得沒法正常生活了。」再也無法強忍的張阿姨,來到了武漢市第四醫院的神經內科求醫。接診的副主任醫師羅志秀為張阿姨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排除了頸椎病、腦部疾病等可能導致頭暈的病因後,判斷患者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症,即俗稱的「耳石症」。

醫生講解耳石症原理

羅志秀解釋,耳石症是一種常見的內耳疾病,主要是由於耳內位於前庭系統中的「小石頭」脫落,「離家出走」到了半規管引起的。患者在改變頭部位置時,耳石移動會刺激半規管,導致短暫的眩暈。這種病狀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中更為普遍。

結合檢查結果,醫生建議張阿姨使用眩暈診療系統進行治療。 「向左前倒,向右邊轉……」伴隨著語音提醒,張阿姨在這台華中地區首台最新一代眩暈綜合診療儀——srm-ix眩暈診療系統的「太空椅」上開始了治療。她佩戴的眼罩上的雙眼攝像機,將眼震曲線和運動軌跡同步高清顯示在控制台的顯示屏上。

羅志秀介紹,通過眼震特點,系統精準定位到了「離家出走的耳石」黏附在半規管上。隨後根據耳石脫落的地點,系統自動設定治療方案。待醫生確定方案可行無誤後,「轉椅」便收到系統指令,通過轉動主軸和輔軸,調整患者,利用重力將脫落的耳石移出半規管,實現全自動化定位、定量、定速及精準的診斷和複位。最終經歷了幾次治療後,張阿姨發現她多年的病症竟然消失了,頭部活動再次自如。該院神經內科主任曾曉雲介紹,耳石複位是治療耳石症的關鍵,這是一種非侵入的物理療法。醫生會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設計一系列動作,幫助耳石回到正確位置。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後會立即感到癥狀緩解。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