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無訟村居」,深汕法院繪就和美「楓」景

南都訊 記者陳文才 通訊員聶穎儀 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深汕法院」)立足深汕作為深圳鄉村振興主戰場的優勢,將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和鄉村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開展「無訟村居」創建工作,踐行在鄉村振興視域下人民法院參與村域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得知情況後,鮜門鎮紅泉村黨支部書記葉宣在深汕法院與紅泉村的黨支部共建活動中主動推介了紅泉村,如數家珍地列出了紅泉村的村居結構、優勢和精神傳承。調研中,紅泉村獲得的「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文明村』」、葉宣書記個人榮獲的「深圳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吸引了調研人員。在區黨工委支持和指導下,確定了紅泉村作為「無訟村居」創建試點村。一年來,深汕法院通過積極挖掘紅泉村的「五老」資源,總結紅泉村發展的精神內核及其優秀傳承,通過創建「無訟村居」推動建立村域基層治理「微格局」,在回望紅泉村歷史中積極謀劃和諧穩健、文明有序的農村發展生態。

尋找:優秀歷史傳承厚植善治根基

「建設一個村首先要先了解一個村。」深汕法院立案庭庭長楊海軍介紹道。在融合發展過程中,紅泉村逐漸形成公正、團結、互助的作風,形成了村支書帶頭、團結班子、凝聚群眾的文化傳承,走出了黨建帶隊建、黨建促治理的有效路徑。在這種優秀傳承下,「村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紅泉村形成「群像」效應。如何挖掘村內豐富而優質的「五老」資源,是深汕法院創建無訟村居前端所關注的重點。

「以前要割草燒柴,村與村之間會因此發生爭吵,我們村委就會組織每個村的幹部和群眾代表集中開會,大家公開討論,分清楚界限,公正公平地處理。」現年78歲的退休村幹部盧木發回憶到。盧木發從二十來歲開始擔任紅泉村幹部,1985年至1996年任黨支部書記。在任期間,在盧木發協調爭取下建成了村供水站,還曾一度遠赴香港尋找熱心鄉賢重建紅泉小學。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帶領紅泉村委解決了吃水、教育等的基礎民生大事。

1996年,馮火平接棒村支書,在世紀交匯、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帶領村委謀劃紅泉村的發展致富出路。馮火平帶領黨員群眾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提出為鮜門高速服務站供水,這既便利了過往群眾,也為村民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當時一個月收入就有三萬,一年就有十多萬。」馮火平回憶到。村集體的經濟得到充實後,紅泉村委對全村道路進行水泥硬化,在各個村小組修建文化室,設置了用於幫補村民購買農合醫保、扶助困難家庭生活、支持貧困大學生的專項資金。

2010年,羅國琪接過紅泉村村支書的接力棒,開啟了新時代下紅泉村協力奮進的新征程。2017年夏季,受颱風登陸帶來的強降雨影響,紅泉村出現嚴重的澇情。在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羅國琪的動員下,全村志願者展開緊急救援,合力轉移被困群眾。「每年到夏秋季,村委都會密切留意颱風動態信息,如果發生嚴重的災情,村裡就會動員起來一起搶險救災。」 羅國琪回顧起昔年時光,熱淚盈眶。多年來「黨群」之間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已然融入紅泉村的集體精神,成為紅泉村走向村強民富的內生髮展動力。

2020年12月28日,正值青壯年的葉宣接過了大旗,賡續了紅泉村歷任支書的工作作風。在深圳市全面主導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後,按照區黨工委部署,葉宣帶領村兩委挨家挨戶宣講征遷安置政策,基本實現了土地征遷「問題不出村」,確保優質產業順利落地紅泉村,福澤後代。「正是在歷任村委班子『正直、友善、互助』的精神引領下,為紅泉村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幾代人積累下的群眾基礎和善治資源都成為了紅泉村抓緊機遇、爭取發展的寶貴資源。」現任紅泉村黨支部書記葉宣表示。

創建:「理念+隊伍」開啟鄉村治理新篇章

為激活鄉村治理動力,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汕法院以紅泉村為試點村創建深圳市首家無訟村居,旨在從治理理念和基層治理力量上推動紅泉村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深汕特別合作區打出鄉村發展新樣板。

「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理念先行。」為了讓紅泉村時時處處浸潤著「無訟」理念,深汕法院從理念出發,組建無訟村居創建團隊,指導紅泉村完善現有《村規民約》,融入法律理念、文明鄉風等內容,形成具有「無訟」和諧理念的升級版《村民公約》,讓「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調解優先」「不無理上訪」等理念成為村民共識,小到兒童教育、老人贍養,大到殯葬和婚俗的移風易俗等,激發了村居文明內生動力,引領鄉村風氣向上向善。「理念一別天地寬」,在現代化《村規民約》的引領下,紅泉村展現出了新時代農村的風貌,村民和諧有序、上下一心、合力發展,深汕特別合作區第一家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就在紅泉村應運而生。這既是紅泉村凝心聚力、和諧共謀的碩果,也是深汕特別合作區踐行與深圳同城同質同效的改革「一大步」。

「干好活先要配好人。」在深汕法院的推動下,紅泉村啟動了民間調解志願者的招募。2023年12月24日,深汕法院在紅泉村排角文化廣場舉行清「楓」迎「無訟」無訟村居創建活動,退休村支書羅國琪接過志願調解隊旗,標誌著由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組成的紅泉村「五老」志願調解隊正式成立。從此,紅泉村有了志願化、組織化、常態化運行的基層自治力量,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啟「用身邊人調處身邊事」的解紛模式。

民間志願調解隊一成立就馬不停蹄地展開調解工作。作為隊伍成員之一的朱加青,在收到網格員排查中發現的一起鄰裡間涉宅基地糾紛後,開展了實地走訪調查和上門入戶詢問,並向深汕法院聯繫紅泉村的指導法官諮詢法律觀點。全面掌握情況後,發揮老幹部與村民關係友好、相對德高望重的優勢,在釐清糾紛前因後果的情況下,對雙方當事人展開談心式調解和釋法明理,最終促進這起鄰里糾紛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橫亘在兩個家族之間逾二十年的積怨。

發展:以法治之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作為深汕法院無訟村居創建試點村,紅泉村展現出了強大的融入感和使命感。在「硬體」上,紅泉村搭載鄉村振興的「大船」實現了村容村貌換新顏。走進紅泉村,一幅屋舍井然、村道整潔的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帘,房前屋後處處體現著新農村文明氣息。在「軟體」上,新時代《村規民約》為紅泉村帶來了文明鄉風新氣象,村內對」外嫁女「的偏見、重男輕女等守舊觀念少了,以往頻發的違建事件和」佔地矛盾「也基本沒有了,村民形成了「逢建必報」的意識。可以說,文明鄉風已在紅泉村落地生根,鄰里互助、家庭和睦的和美景象已經是日常風景。

當遇到專業性較強的法律問題時,村委會帶領村民向駐村法官,或到鎮上的訴訟服務站諮詢,村委和法院之間的信息聯動成為了家常便飯,「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蔚然成風。「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村民都有了法治意識,不會動不動揮拳頭了,大家之間關係也更和諧了。」老村民黃某感慨道。

「文明的碩果重在鞏固和發展」。為了鞏固強化社會治理成果,把好矛盾糾紛「源頭關」,深汕法院和紅泉村形成了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機制,依託民間志願調解隊和網格員,定期開展矛盾糾紛線索和風險排查,發現情況及時向法院報告。在大開發大建設背景下,紅泉村村委和民間志願調解隊扛起了社會治理的前端大旗,在深汕法院靠前指導以及「駐鎮聯村制度」的作用下,半年來調處鄰里糾紛等矛盾7宗,讓土地徵收補償等涉眾糾紛在村內就止爭化訟。

在深汕法院的協調推動下,紅泉村還建立起了無訟村居的基層治理全鏈條,即網格員報告、鎮村響應、法院及其他行政職能部門聯動調處的風險隱患預警聯動處理模式。同時,依託深汕法院「一站兩所兩中心」(駐鎮訴訟服務站,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中心、群眾訴求中心)機制,實現村內糾紛與鎮級有關部門的高效、無縫對接。創建至今,紅泉村沒有一宗矛盾上交到了鎮里,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的成效。

而這一經驗被複刻到了與紅泉村一脈相承的紅源村。小王因在村內項目工地上務工受傷,引發了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經網格員排查後,村委介入並聯繫了鎮司法所的人民調解員開展聯合調解,經雙方「背靠背」釋法說理,雙方達成了賠償合意。隨即與鎮訴訟服務站對接,在當事人簽完調解協議之時就通過深汕法院在線司法確認系統當場完成了該協議的審查、司法確認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無訟村居工作機制,總結經驗,因地制宜,讓「無訟村居」在深汕特別合作區34個行政村中有序開花結果。」深汕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江馳進一步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