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小學生模樣的男孩上公交車刷卡——滴,「優待卡」。「你拿誰的卡啊?」「怎麼學生也能辦優待卡?」
這一段視頻被推上熱搜,無數網友不是跟司機一樣詫異,而是熱淚盈眶。因為男孩所持優待卡的背後,是一個未被講述的辛酸故事。
小孩屬於優待「三屬」(即「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和病故軍人遺屬)。「如果有的選,孩子更需要的是優待卡背後的那個人。」顯然,質疑孩子的司機對此應當並不知情。而也有網友認為「司機不知道可以理解」,孩子「被質疑很正常」,但很快被更多網友反駁。
四年前,退役軍人事務部與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2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專門對乘坐市內公共交通的優待人員作出規定,除了現役軍人及家屬、退役軍人,還有「三屬」。
該項政策的實施已經過去幾年,而司機居然不知道「三屬」屬於優待對象,這是值得反思的。證明該市公共交通部門對行業職工的基本政策法規培訓不到位,導致「三屬」小孩被質疑,這不是應有的現象。
即使這是培訓漏洞,或是個別司機對相關政策不太熟悉的個案,按照公共服務部門的職業素養來說,也不應該對服務對象的合法性首先抱著質疑的態度。
試想,持「三屬」優待卡的男孩如果被善待、被理解、被關懷,對他的成長,對他家人的慰藉,乃至於全社會對軍人職業的尊崇又會起到怎樣的效果?
當我們不知真相時,最好不要妄言他人是非。
筆者相信,那位質疑持「三屬」優待卡男孩的司機,如果得知真相瞬間就會心生愧疚。好在發出視頻的男孩媽媽說,我們也不是要責怪司機什麼,只是想提醒大家,社會上有「三屬」這樣一個群體。這件事也啟發一些公共服務部門,服務公眾,首先不是苛求或質疑被服務者。「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讓」,我們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和美好。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