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我寫過的
《貓小子漫畫俱樂部》裡面的角色全都是《神探狗狗》里的角色,除了小彼蒂,就還有小丑魚翻翻和他的一群蝌蚪孩子們。當然,在這個故事集里,蝌蚪孩子們都長成了小青蛙,只有一個具有超能力的茉莉小朋友,還是一隻小蝌蚪。
而所謂「漫畫俱樂部」,講的就是小彼蒂和茉莉帶著小青蛙們學習如何創作漫畫的故事。翻翻爸爸則負責管理和督促孩子們,甚至成為孩子們創作漫畫中的角色之一。
毫無疑問,貓小子系列仍然跟神探狗狗系列一樣,腦洞大開,幽默非常,而且還是孩子們的那套邏輯。看看下面這頁孩子們爭當「最厲害」副主席的內容就顯而易見了。
不用懷疑,孩子們在意的事情就是如此簡單、幼稚且浮誇。
而偏偏如此簡單的簡筆畫,卻把這種爭執的場面畫得如此傳神又好笑,真的是絕了。
令我更覺有趣的是,你發現作者戴夫·皮爾奇是如何表現青蛙的男女區別的嗎?
看見沒有?眼睛上有幾條發散性短線的青蛙是女的,那些短線代表了她們的眼睫毛,沒有短線的青蛙們就是男的啦。越看越好笑,有沒有?
然後更絕的就是如此不正經不嚴肅的漫畫卻在嚴肅地教人如何創作漫畫。
如同畫中畫一樣,這套漫畫講了許多故事中的故事,通過展現小青蛙學員們提交的漫畫小作品內容,來「暗示講解」漫畫的各種形式,並通過他們的創作過程,來「暗示」如何從生活中找靈感來創作。
這些故事中的故事有青蛙梅爾文寫的《恐龍的牙刷律師丹尼斯》,有幾人合作的《怪物乳酪三明治》,有佩德羅寫的《我的狗》,還有幾人合作的《超級失敗小子》,還有波比的《蓬鬆又可愛的小死雲》,還有《鳥、花、樹》和《魷魚崽和紡織娘》,以及《寶寶魚翻翻》和《蜘蛛怪俠》《小青蛙警隊》。
你敢信?就這麼一本漫畫,居然畫了這麼多本漫畫中的漫畫。
他們形式多樣,有簡單的鉛筆畫系列,包括《恐龍的牙刷律師丹尼斯》和《超級失敗小子》。
有水彩簡筆畫系列,包括《怪物乳酪三明治》和《蓬鬆又可愛的小死雲》,還有單色系的《我的狗》。
除此之外,還有剪貼畫系列的《魷魚崽和紡織娘》,以及實物製作拍照系列,比如用紙板和黏土製作的《小青蛙警隊》,還有用廢舊玩偶製作的《蜘蛛怪俠》。
更厲害的還有高逼格的攝影+俳句組合的系列漫畫《鳥、花、樹》。
關於俳句,漫畫里也有科普。如圖就是指日語中的一種古詩形式。
既然我是學日語的,雖然對俳句沒什麼研究,但好歹大學學日語的時候也學到過,所以可以稍微給你們講一講。
比如非常經典的一首俳句,松尾芭蕉寫的: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平假名寫作:
「古(ふる)池(いけ)や
蛙(かわず)飛(と)びこむ
水(みず)の音(おと)」
正如漫畫中介紹的那樣,這句古俳句就是按照5個音、7個音、5個音這樣的三句來展開的。講述了一個動態畫面:在寂靜古老的池塘中,一隻青蛙跳入水中,留下咕咚一聲水花聲。
整首詩讀來抑揚頓挫,第一句音開,第二句音合,第三句音降音收。有種非常具有日語特色的優美韻律(感興趣可以找我,我來把這句詩句讀給你聽)。短短三句話,表現出了寂寥、孤寂的感覺,又帶有很有意境的畫面感。
跟我們的古詩一樣,寫這種俳句也是很講究韻律的。再深入我也就不懂了。當然這種韻律翻譯成別的語言感覺就不一樣了。所以學外語的必要性之一,就在這時候就體現了。
這個《鳥、花、樹》用英語寫的日語俳句再翻譯成中文的詩句,也是不容易。但還是挺優美的,也挺富有哲理。
所以這漫畫真的厲害,整一個大主題,用故事人物講故事,就這個套路,這個系列簡直可以無窮無盡地寫下去……
真的是為了給小朋友們潛移默化地啟發教學,拼了。
《貓小子漫畫俱樂部2》呢,就是通過大家的啟發、研究、探討,孩子們把之前的漫畫從1.0版本發展到了2.0版本,從不成故事的故事終於發展出了小故事,順便再給小讀者們科普了一下透視的簡筆畫法。
作者的苦心孤詣,簡直看得我這個家長眼淚汪汪:明明是非常教條而嚴肅的漫畫創作全指導,人家愣是用兒童的稚嫩筆觸,用兒童的屎尿屁糟糕世界一包裝,教程就變成了來無影去無蹤,直接隱形到故事裡了。小朋友只知道自己是在看故事,但「漫畫是怎麼畫出來的」也許哪天就從腦袋裡單獨成了一條線被讀取出來了(但也可能需要等到成年……)。就很高明。
反正我們群里厲害的厚厚小朋友已經掌握這種創作精髓了。他是我見過最富創造力的小朋友了。我們家的么,自然僅是停留在看書的階段了。
不過不要緊,能看看總比啥都不看好。為娘的總要懂得安慰自己。
總之,你們快去給娃看《貓小子漫畫俱樂部》吧,它有種孩子難以拒絕的魔性吸引力,絕對入手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