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目友人帳》這部系列動畫中,曾經有這麼一段對話,夏目告訴貓咪老師,他寄養在別人家的時候,即使沒有吃飽也不敢要求添飯。現在看來,那時候沒有吃飽就直接講,飯很好吃的時候直接誇讚就好了。
當時看的時候,我並沒有搞懂為什麼這麼說。直到我看了《胡蘿蔔須》這本書。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胡蘿蔔須》的作者是儒勒·列那爾,法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作家,龔古爾學院成員。薩特稱其為「世紀末的作家」,認為他「直接或間接地代表著法國現代文學的起源」。這本書便是根據作者童年經歷創作的。
作為家中第三個孩子,胡蘿蔔須沒有被父母叫過名字,只叫這個有些不太友好的外號,這個外號源自他並不英俊的外表。
胡蘿蔔須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作為第三個孩子,他並沒有得到父母多少愛,可以說,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做了很多事情,不禁讓人覺得心疼。
在《安排》這篇中,胡蘿蔔須跟新來的女傭阿加特講了他在家要做的事情,竟然洋洋洒洒說了兩三頁,其中還說會抽空幫阿加特幹活。看到這,我都懷疑胡蘿蔔須也是勒皮克一家的傭人。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胡蘿蔔須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壓抑著自己的需求:他可以忍受擠腳的鞋子,獨自扛著打獵的裝備走一路,直到腳腫了,手腫了也不說一句話;他寧願吃不飽吃不好,只為了不讓媽媽說他貪吃,為了和媽媽吃一樣的東西討她歡心;他不敢說他也想吃西瓜,只去啃喂兔子的西瓜皮。這樣的事情書中寫了很多,一個為了得到愛,做出各種討好行為的小孩形象躍然紙上。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事情離你很遠,不妨想想中午和同學/同事吃飯的時候,你是按照自己節奏來吃飯的嗎?還是看大家都吃完了,匆匆吃兩口結束呢?
關於這部分,書中是如下描寫的:
不要因為食物好吃而太早吃光,顯得貪婪;也不要吃得太慢,顯得磨磨蹭蹭。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還好,在最後,《反抗》這篇里,胡蘿蔔須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學會說不。雖然胡蘿蔔須內心也是恐懼的,媽媽第一次被拒絕後,反應也很大,但是,只有勇敢表達自己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委屈自己並不能。胡蘿蔔須拒絕媽媽的時候,哥哥對胡蘿蔔須開始有了尊重之情。
這也就是為什麼,夏目在被溫柔善良的藤原夫婦收養後,才明白的道理:一味委屈,並不會增加對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