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陪伴我們童年的迪迦奧特曼嗎?
就在最近,它下架了。
全網都在跟奧特曼告別,感覺像是看著自己的童年被塵封,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記憶和味道。
大概了解一下,原因是有家長舉報迪迦奧特曼涉嫌暴力,怕孩子受其影響產生暴力傾向。
就在今年上半年,還有數據調查報告顯示,21部動畫片,近半有暴力犯罪。
除了迪迦奧特曼,報告里還包括我們成年人都很熟悉的《小豬佩奇》、《熊出沒》、《名偵探柯南》。
無論如何,播了20多年的動畫片突然下架,真讓人有種一頭霧水的感覺。
畢竟,奧特曼活在每個人的童年裡。
孩子的暴力傾向,是奧特曼的鍋?
視頻博主Papi醬曾經發過一個視頻,調侃道:
本來,大家都抱著諷刺的態度看看,圖個開心,現在看來真是神預言...
我們都能理解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欲。
但如果孩子真的有暴力傾向,到底是被一兩集的動畫片影響的,還是在現實生活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我們不該用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忽略問題的本質,嫁禍給無數孩子的童年偶像。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打妖怪、斗怪獸,這些行為在孩子們眼裡是懲惡揚善,哪裡扯得上暴力。
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如果心中堆滿正義,那麼你看到的也是正義的;如果堆滿血腥和暴力,那你眼前自然都是黑暗。
奧特曼在很多孩子心中是正義的化身。
甚至包括已經成年的80、90後,提起奧特曼,也都還記得自己曾經的英雄夢,並且對裡面的台詞信手拈來:
「人們之所以敬仰你,是因為你擁有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東西,勇敢與愛的力量」
「奮鬥的前提,是你必須活著」
「就算人內心深處的黑暗無法消失,我仍堅信,人類,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變成光」
奧特曼對於孩子們的意義在於:
迪迦讓他們相信光,
捷德讓他們相信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夢比優斯讓他們感受到友情的羈絆...
每個人的童年都需要一個英雄來寄託想像。
本應屬於孩子們童年的光,不該背著「暴力」的鍋,就這麼不明不白的下架了。
未保應是系統性工程
一邊是未成年人保護措施的出台,一邊則是針對校外教育和網路遊戲行業的新規定的發布。7月下旬,「雙減」政策正式發布,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8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發布,對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時間做出了嚴格限制,要求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晚間8點到9點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此前,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發文將遊戲比作「精神鴉片」,稱沉迷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應警惕其危害。隨後此文先是被刪除後又被恢復,儘管恢復的稿件里措辭有所修改,題目更名為「網路遊戲長成數千億產業」,「鴉片」、「電子毒品」等詞也不再被提及,但騰訊等遊戲類股票很快應聲大跌。
不過事實上,根據企業半年報中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流水數據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對遊戲行業業績的貢獻有限。騰訊Q2財報顯示16周歲以下玩家遊戲流水的佔比為2.6%,其中12周歲以下玩家的流水佔比為0.3%;B站公布的2021年最新統計的遊戲收入中未成年人佔比約為1%;心動公司、創夢天地等多家遊戲公司未成年人收入佔比不足1%,中手游、游族網路等甚至低於0.1%。
新規稱將對未嚴格落實的網路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但如果這些公司未能執行這些規定,究竟將會面臨怎樣的處罰,目前尚沒有足夠的判例實踐可供參考。
而對未成年人來說,新規的限制依然是可以通過跨廠商、跨上網終端等方式繞過去的。並且,即便短視頻應用與網路遊戲都限時使用,但市面上應用眾多,上網總時長大概還是少不了。
另外,市面還出現了很多「如何破解防沉迷系統」的帖子,以破解之名行騙錢之實,對青少年造成了另一種傷害。據外媒報道,專門治療網癮的北京青少年心理發展基地主任陶然預計,約20%的孩子可以找到變通辦法來應對這些規定。
相比國內的方法,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保護未成年網路安全上,採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對網路遊戲進行分級管理,比如美國有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SRB)、日本有計算機娛樂分級組織(CERO),在保護未成年人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文化產品和價值觀的輸出。
不過,在國內似乎仍看不到遊戲分級的跡象,但舉報體系率先建立了起來。9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上線了「遊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台」,目前處於試運行階段。
該平檯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參與遊戲防沉迷違規舉報監督,涉及的遊戲防沉迷違規主要包括實名認證違規、遊戲時段時長違規、未成年人付費違規三類型,民眾可以自行收集各個遊戲在落實防沉迷相關規定時的不合規情況並進行舉報。
同一階段,隨著飯圈亂象頻生以及低齡化趨勢,被打擊的還有粉絲經濟,同樣有的是關停整頓。上個月,網信辦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兩大粉絲活躍陣地微博和豆瓣表態跟進,愛奇藝CEO龔宇表示平台將取消偶像選秀節目和場外投票;這個月,微博、抖音等14家互聯網平台企業簽署了《構建清朗網路文化生態自律公約》,稱將嚴格規範粉絲行為,加強網路空間的「自律」,而成立已有11年的豆瓣鵝組,應監管機構清朗飯圈專項行動的要求,在23日下午起再度進入了兩個月的停用整改期。
對未成年人的嚴格保護是應當的,在越發達的經濟體、越成熟的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的認知越深,保護措施越全面。各種監管新規、部分文化產品的下架,都是保護未成年人體系的一部分。不過更重要的是,對相關文化產品的下架要遵循公開、透明的明確標準,社交內容產品中無法強制的青少年模式要及時找到相應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
保護未成年人,應該是國家、社會和每一個家庭共同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