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簡漫社的簡單同學!動漫江湖的二三事,本次繼續和大家聊聊《進擊的巨人》完結篇的故事。
距離4月9號《進擊的巨人》漫畫完結篇139話出來已經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雖然熱度基本上已經冷卻了下來,但是在社交平台上依舊不缺罵諫山創的聲音,很多人都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平時表現八九十分的漫畫家,在明明可以保底60分的情況下畫出了一個-200分的結局,痛殺隊友。
在這段時間裡,有人在等著諫山創老師給出一個解釋,有人通過各種分析得出了一個「阿爾敏做夢論」,還有的人只能痛批漫畫結局和作者本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對於讀者來說,諫山創最後對主角團的塑造無異於「媽媽親手掐死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會讓人如此痛心疾首,這兩天簡單看到一些作者的支持者稱,「或許十年之後再看這個結局就能理解了,就像鋼煉和魯路修等作品一樣,一開始的結局也是罵聲不斷」。
真的是這樣的嗎?
十年後的結局
在畫139話的故事的時候,諫山創老師也是思慮再三,應該是思考過很多版本的,他應該也在給出一個正常的結尾還是如今的結局中掙扎過,只是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讓艾倫背負所有。
在80分和-200分之間他勇敢地選擇了後者,為了給這麼多年他一直樹立的要給出一個「十分可怕」的結局的flag一個完美的交待,同時也用這樣的結果震驚了整個漫畫界。「在正常的社會中選擇一個和全世界為敵的結果,他做到了」。
這個結局,如果像他一開始所說的那樣,是他在創作漫畫一開始就想好的結果的話,那麼如今算來也有十年的時間了,但這樣的結局卻沒能被認可,所以十年之後如今的結局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以後的我們所認可。
於情不合,於理不對
大多數能在一定時間之後能被觀眾認可和理解的動畫或者影視劇作品,基本上是因為作品的思想高度以當時人們的想法是無法理解的,但是結局的邏輯和主要情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進擊的巨人》如今的結局,並沒有任何能夠體現這種思想高度的方面,反而有種回到多年以前的感覺,將愛情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甚至可以做出弒母這樣荒唐的事情來。
無論是艾倫還是始祖尤彌爾,兩個人充沛的感情都詮釋得太過誇張了,無論是讓尤彌爾畫地為牢甘願守候兩千年的虐戀,還是艾倫拼盡一切也不想讓三笠喜歡上別人。這兩種感情在正常人看來多少有點不合適。
從邏輯道理方面來看,作者為這兩個角色身上注入的「自由」氣質,放跑的豬,打倒的巨人,在故事最終的結局襯托之下都像一個笑話。
名留漫史諫山創
在這段時間逐漸冷靜了之後也逐漸明白了諫山創的用意和這麼多人都在罵他的原因,對於他來說,這樣一個優秀的故事,如果最後的結果達不到100分,確實用-200分帶來的衝擊力會更大一點,就像很多人現在逐漸知道了「黑紅也是紅」的好處之後,越來越不在意大多數人的罵聲,反而將其當作獲得既定流量的好處。
其實這種心態,諫山創在關於漫畫的採訪中一直都有表達,高開低走是件很讓漫畫家受傷的事情,所以將這種失落的心理轉嫁給讀者,自己的痛苦就會少很多,漫迷的抱怨也會從故事的結局不怎麼樣,變成結局居然如此「噁心」,這樣反而比怪罪這個人實力不行更讓人「幸福」一點。最後的他,選擇了用一種比較另類的方式「名留漫史」。
所以既然諫山創老師在漫畫結局出來的這個月或者更早決定了這樣的結局,漫迷罵他也是理所當然他應該接受的,無論過多少年這個結局都不會是一個讓讀者能夠接受的好結局,除非他願意再花更多的時間去磨鍊出一個堪稱完美的最終話,但是依照他目前的心態,這種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
大多數漫迷其實都有肯定他之前的高度,但是也不用為他「洗白」,現在的罵聲是他應得的,他也做好了這個準備,6月份的最終卷,還是想要看看他會給阿爾敏一個怎樣的圓滿,好讓大多數人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