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2025年05月11日12:00:33 動漫 8929

母愛始終是照亮家庭的那束光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

記者走近3位

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母親

她們或為子女的未來放棄事業退回廚房

或在子女周全陪伴下重拾生活詩意

或於忙碌中拼出滿分陪伴

她們用各自的故事

詮釋了母親這個角色的多重含義:

是遠見與成全,是治癒與新生,

更是愛與被愛。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 天天要聞


01

「媽媽」的選擇:

愛是懂得進退的成全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 天天要聞

5月8日上午,記者在市區一家茶樓見到76歲的夏菊阿姨時,她身穿墨綠色連衣裙,翡翠珠鏈在頸間流轉著溫潤光澤,眉毛被精心描成彎彎的柳葉狀,給人留下「寶藏潮媽」的第一印象。


夏菊的女兒說,母親一直都很愛美、很時髦,年輕時總會穿各式各樣好看的裙子。即使到了古稀之年,她的日常仍總帶著年輕態的俏皮。


夏菊的手機下載了番茄小說、抖音、唯品會等年輕人常用的娛樂、購物軟體,她會用手機看「霸總」小說、看短視頻學習護膚技巧、在網購平台「逛街」。除了用手機解悶,夏菊還喜歡看報紙,常和老朋友約著到周邊遊玩。當記者感嘆她的娛樂活動時髦又豐富時,老人眉眼彎彎:「孩子們在職場乘風破浪,我們當父母的要學會在生活里自得其樂。」夏菊覺得,這個年紀過好自己的生活,讓孩子少一些牽掛,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與共和國同齡的夏菊,人生軌跡與時代脈搏共振。從鄉村教師到時尚祖母,夏菊用大半生光陰,詮釋著母愛的千面姿態。


「我的孩子不在我身邊長大,可以說是第一批『留守兒童』。」夏菊笑著講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年輕時她是海陵島閘坡鎮的一名鄉村教師,作為老師,她深知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如果孩子跟在自己身邊,只能在鄉村小學讀書,但如果在爺爺奶奶身邊,則可以在城區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於是,她強忍不舍做了決定,把孩子送離農村。


孩子離開身邊後,因為太過思念,夏菊總會覺得心神不定。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從閘坡到城區一趟不容易。為了能回家看望孩子,夏菊會直接到公路邊攔車,詢問有沒有順風車能捎自己一段。雖然路途很顛簸,但推開家門看到孩子發亮的眼睛,夏菊說這一切都值得。


1990年的轉折,被夏菊稱為「驕傲的退場」。當時,家中老人突然病倒,面對病榻上的老人和還在上學的孩子,夏菊毅然辭去教師的工作,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從教師到主婦,從三尺講堂到煙火灶台,面對身份的轉變,夏菊開始並不習慣。「以前手上拿的是粉筆和書本,後來變成了鍋鏟掃帚。」夏菊說,除了包攬家務,閑暇時候她還會做點零工貼補家用。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夏菊並不感到可惜,「孩子的人生還很長,他們的前途比自己的事業更重要」。


因為曾當過老師,所以夏菊更清楚孩子的想法。帶孫輩時,夏菊還和自己的外孫女成為了好朋友。外孫女不願意告訴母親的小秘密,會找外婆傾訴。夏菊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育兒方法:不打罵孩子,不嘮叨,不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想法,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愛好,言傳身教進行引導。


如今,夏菊仍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們。去年,夏菊手工織了10多件毛衣,讓家人都穿上了「媽媽牌」溫暖毛衣。她每天做做裁縫手工,不時和「銀髮閨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擁抱和熱愛自己的生活。


或許這就是母性最動人的模樣——既能以遠見托舉雛鷹翱翔,也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優雅轉身。


02

「媽媽」的脆弱:

愛能治癒生活的傷痛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 天天要聞

大多數家庭都是長輩寵愛晚輩,而73歲的譚寶仙情況卻比較特殊。20多年前,丈夫因病離世,譚姨的生活曾一度陷入黑暗。在子女、閨蜜充滿溫情的愛意中,她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其實,媽媽有時也脆弱。


5月8日,陽光明媚,微風吹拂,空氣中瀰漫著溫暖的氣息。記者如約見到譚姨時,她穿著一套灰粉色小西裝,臉上掛著微笑,舉止間由內而外散發出優雅的氣質,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我有時刻關心我、愛我、孝順我的子女,也有攜手走過20多年的好閨蜜,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美滿。」譚姨說,愛可以治癒生活中的傷痛,學會放下過去後,她收穫了新的幸福和快樂。


說話間,譚姨笑著打開手機,讓記者看她製作的音樂相冊。譚姨的手機里收藏了460多個音樂相冊,每個相冊都有一個主題:和父母的溫暖回憶,和丈夫的幸福定格,和閨蜜搞怪時的精彩瞬間,也有和子孫相處的溫馨時刻。相冊除了配有音樂外,還配上了她寫的充滿浪漫和詩意的隨筆。


「起初是女兒為了讓我開心,拿著相機帶著我到處拍照,有了智能手機後,我會和閨蜜一起出去拍照。」譚姨說,2001年,丈夫因病離開了人世,她悲痛萬分,始終無法接受事實。看到客廳沙發上永遠空蕩的右側,她情緒低落,獨自一人時常常淚流滿面,健康狀況每況愈下,體重也急劇下降。為了幫她逐漸走出悲傷,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和希望,譚姨的女兒成了她的專職攝影師,總是用鏡頭捕捉她的笑容,記錄下她的開心一刻。「媽媽,來這裡拍一張。」每次聽到這些話,譚姨就會露出微笑。


同時,兒女為了讓譚姨開啟新的生活,帶著她換了一個生活環境,由自建房搬到了商品房。在房子裝修的時候,她認識了如今形影不離的好閨蜜曹紅。「我們一起在公園閑逛、一起拍照,你一言我一語,無話不談。」譚姨說,她會製作相冊是曹紅教的,遇到情緒低谷時,曹紅能夠敏銳察覺她的需求,通過傾聽或陪伴提供慰藉。如今,她們儼然成了對方家庭的成員。由於兩人的生日相隔幾天,每年生日,她都是和曹紅一起慶祝,兒媳做生日蛋糕,女兒請大家熱熱鬧鬧地吃飯,大家其樂融融。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伴隨一輩子的,對每個人都如此。」譚姨說,好的家風,會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鐫刻在孩子們的潛意識中。她丈夫在世時非常孝順老人,還主動把岳母接來一起生活。譚姨認為,合格的父母首先是相愛的夫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家庭的愛,也把愛傳遞給了孩子。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性格開朗樂觀,心裡充滿陽光,也會懂得如何關愛自己,照顧他人。


5年前,譚姨的身體做過一次手術後,兒女就不讓她一個人獨自出門,兒媳也不讓她做飯。對於未來的生活,譚姨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之前總沒有累的感覺,現在稍稍不注意就會身體睏乏,容易頭暈,她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照顧好自己,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


03

「媽媽」的牽掛:

愛永遠沒有滿分

不論什麼角色都毫不遜色!陽江這3位母親的故事,戳中無數人的心 - 天天要聞

今年56歲的陳建英,自1992年進入市婦幼保健院當婦產科醫生,至今已有33個年頭。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使她分給家庭的時間實在有限。作為一名職場媽媽,她說自己對女兒陳泳岐的照顧只能「勉強合格」,可女兒卻說媽媽「忙裡偷閒」給予她的是滿分母愛。


5月9日下午,記者在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的診室里見到了陳建英母女。兩人身穿白大褂,並排端坐在辦公桌前,像是要開展學術研討的架勢。經過5年醫學院學習、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陳泳岐今年開始正式上崗,成為市婦幼保健院一名中醫婦科醫生。如今,母女兩人成了同事。陳泳岐說,這些選擇離不開媽媽的影響。


陳建英坦言,從事醫生職業,她連選擇當媽媽的時間都是提前規劃好的。「醫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評考職稱、外出進修,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因此,當時陳建英的家庭規劃還需要與職業規劃配合。1997年,在陳建英從醫的第5年,女兒陳泳岐出生。


「愛是常覺虧欠」這句話在陳建英的採訪中時有表現。回顧孩子的成長過程,陳建英會因為女兒如今缺乏安全感,歸因於自己沒有親手帶大孩子。此外,她想起以前時常因為工作耽誤接送孩子的時間,讓女兒一個人在幼兒園待到晚上六七點。想起女兒時常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朋友,陳建英至今愧疚不已。


不過,對於媽媽的這些愧疚,陳泳岐卻完全不記得。在她的記憶中,與媽媽相關的全是美好的事情。「我小時候知道媽媽很忙,但她每一次陪伴帶給我的都是快樂的回憶。」陳泳岐說,媽媽廚藝很棒,變著花樣研究菜式做給她吃,會在肯德基餐廳為她舉辦生日會,空閑時間帶她在城區里轉悠,允許她吃一些其他家長眼中的「垃圾食品」……回憶起這些小事,陳泳岐稱自己擁有一個快樂童年。如今,她長大成人,和媽媽一樣成為了醫生,懂得了媽媽給的愛耐心、細緻且偉大,更是把媽媽當作自己的職業偶像來崇拜。


「我當醫生後值班一天,回到家整個人像是被掏空一樣,動也不想動。」陳泳岐回憶起兒時——媽媽下班回到家,無論多累,總是耐心地滿足她的陪伴需求,陪著玩遊戲,講睡前故事,且未流露出一絲倦怠,如今一對比,陳泳岐發現媽媽簡直是個「超人」。


「不談為人母付出了多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許多幸福。」陳建英說,工作雖忙碌,但她也會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有限的時間裡,發揮最大的陪伴價值。理解、尊重、共情是她與孩子和睦相處的法寶,也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在生活上當孩子的守護者,在工作上當孩子的引路人。」陳建英認為這是自己為人母應擔的責任。


當然,媽媽也是矛盾的複合體。「現在的孩子晚婚也很讓人頭疼。」陳建英在採訪中向記者表達她現階段的苦惱。和大多數父母一樣,陳建英也擔心自己一天天老去,無法護女兒一輩子周全,因此總希望孩子儘早找到可依靠的伴侶。


「人的一生短暫,現代媽媽也可以很瀟洒。」陳建英表示,她設想過自己的退休生活:也許會過上憧憬已久的旅居生活,到處走走看看,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也許會繼續在醫療崗位發揮餘熱,也可能在女兒日後有需要的時候,帶帶孫輩……


統籌 | 陳海濤
文字 官文婷、吳曉霞、陳海濤
編輯 | 任明皓

校對 | 孫星准
審核 | 李宗君
終審 | 蘇小琳

動漫分類資訊推薦

LABUBU與泉州的夢幻聯動 - 天天要聞

LABUBU與泉州的夢幻聯動

近期潮玩圈裡最火的「當紅炸子雞」LABUBU火出圈了從一盒難求、市值翻倍到一隻玩偶拍出108萬「天價」這隻長著超長耳朵咧嘴露出一排小獠牙的玩偶正以超乎想像的熱度席捲世界潮玩市場甚至還把合作方泡泡瑪特的創始人推上了河南首富的位子圖源:人民日報LABUBU到底是啥它有何魔力據《人民日報》報道有記憶點、有個性、能提供情...
嘖嘖,紅米這469起步的神機,又成了國產唯一! - 天天要聞

嘖嘖,紅米這469起步的神機,又成了國產唯一!

果子還是強啊...互聯網上天天被吐槽,發布會上天天被吊打。結果是在單型號銷量這塊,0 個人拿它有辦法。喏,前兩天有市場研究機構公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場單一型號的出貨量排名。iPhone 16 Pro Max、16 Pro、16 位居前三名。僅僅是這三款機型,份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 12%。再往下走,其實很好猜。雖然國內市場沒賣...
馬斯克道歉後,特朗普這麼說 - 天天要聞

馬斯克道歉後,特朗普這麼說

亞太日報 艾仁據《紐約郵報》報道,在昔日「第一夥伴」馬斯克公開道歉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做出了回應。特朗普在周三上午的簡短電話交談中告訴《紐約郵報》:「我認為他這樣做非常好。」但他並未透露是否願意與馬斯克重歸舊好。這場戲劇性分手最初源於被稱為「大而美法案」的巨額稅收和支出方案,馬斯克上周批評該法案「令人...
愛奇藝舉辦第五屆「金豪筆編劇之夜」,62位編劇20部作品獲表彰 - 天天要聞

愛奇藝舉辦第五屆「金豪筆編劇之夜」,62位編劇20部作品獲表彰

「入圍作品既體現了執拗的堅持,也體現了勇敢的革新;既體現了創作的順應大眾性,也體現了專業評獎蕩滌浮躁的警惕性。」‍‍‍‍‍‍‍‍‍‍‍‍‍‍‍‍‍‍‍‍‍‍‍‍‍‍‍‍‍‍‍‍‍‍‍‍‍‍‍‍‍‍‍‍‍‍‍‍‍‍‍‍‍‍‍‍‍‍‍‍‍‍‍‍‍‍‍‍‍‍‍‍‍‍‍‍‍‍‍‍‍‍‍‍‍‍‍‍‍‍‍‍‍‍...
上游幫忙丨入職一年多突然被辭退,賠償金到底怎麼算 - 天天要聞

上游幫忙丨入職一年多突然被辭退,賠償金到底怎麼算

近日,市民程先生向上游新聞熱線966966/上游新聞APP反映,他於2024年3月13日入職溫州凱奇集團重慶辦事處,最近公司要裁員,本在與他協商賠償事宜,但是雙方未能協商一致成功。6月11號下午,公司突然取消了他的釘釘打卡許可權,企業微信也不能登錄,只給了他一張辭退通知書,稱其「能力不足以適應該崗位」,另外自己也沒有簽其...
《誅仙》動畫第三季開播 - 天天要聞

《誅仙》動畫第三季開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6月12日,改編自蕭鼎同名小說的《誅仙》動畫第三季開播,該動畫圍繞「俠義永存」的精神內核打造出獨特的武俠美學。海報。片方供圖《誅仙》動畫圍繞「以俠義見蒼生」的核心要義,為觀眾打造一個異彩紛呈的武俠世界。動畫透過主人公張小凡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一凡一仙跨越的傳...
我是天界鳳族小公主,千嬌萬寵,一出生就與天族太子有了婚約 - 天天要聞

我是天界鳳族小公主,千嬌萬寵,一出生就與天族太子有了婚約

我是天界鳳族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天后定下了與天族太子伏祇的婚約。可是,太子伏祇下凡歷劫歸來,卻帶回來一名凡人女子。為了這凡人女子,甚至想退了與我的婚約。可是,後來,他又哀求我嫁給他。1我是天界鳳族唯一的小公主。據說,我破殼的那一日,彩霞漫天
封面寵物聯「萌」正在集結,邀你帶崽來show! - 天天要聞

封面寵物聯「萌」正在集結,邀你帶崽來show!

封面寵物聯「萌」正在集結 邀你帶崽來show! 淘氣的藍貓,呆萌的加菲,頑皮的金毛,帥氣的邊牧,聰明的垂耳兔,機敏的虎皮鸚鵡…… 數百隻萌寵正集結在此,以封面寵物聯「萌」之名,邀....
超8500萬元稅惠紅利澆築樂高樂園,上海稅務護航重大項目「加速跑」 - 天天要聞

超8500萬元稅惠紅利澆築樂高樂園,上海稅務護航重大項目「加速跑」

八大主題區,超75個互動騎乘設施、演出和主題景點,以及由超8500萬塊樂高積木拼搭而成的數千個樂高模型……備受期待的全國首座樂高主題樂園即將於7月正式開園。作為今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之一,在樂高樂園建設過程中,上海市稅務部門圍繞建設周期,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一企一策」提供涉稅服務和政策支撐,護航重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