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吒兒」火了。
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已突破84億元。
圖源@網路
沒想到吧,哪吒與廣州也有深厚的淵源。
廣州白雲區人和鎮的漢塘村,傳說在100多年前,遭遇水災,門樓前一片汪洋。
有個年輕人在清理垃圾時,發現了一尊哪吒像,由於害怕,年輕人便把神像扔回水中,但沒過多久神像又飄了回來,反覆幾次後,村民們決定將哪吒神像留下。
這也許是和哪吒的一種緣分,這個村子大部分人都姓李,彷彿冥冥之中註定了他該在此處 「安家」。
圖源@南方農村報
漢塘村主要以李姓和劉姓為主。說起李姓的淵源,據說他們原本居住在番禺環滘村,先輩們靠著鏟刀磨剪為生,最終輾轉到漢塘村,又因漢塘村靠近流溪河,豐富的水資源帶來了生機,卻也伴隨著頻繁的水患。
李姓先輩們與村民一起修建了堤壩,而後落戶於此。如今的漢塘村,還留存著君達李公祠和君秀李公祠,君達與君秀就是李姓在漢塘村的兩大房。
在這片土地上,漢塘村的村民們以自己的方式,在天災面前用行動詮釋著與哪吒如出一轍的抗爭精神,讓他們與哪吒的緣分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 。
在此「安家」的哪吒神像經過重塑,升座於村裡的門樓之上,庇佑著這裡的村民免受水患侵擾,祈求風調雨順、平安順遂。
每年農曆三月初六,是傳說中的哪吒誕辰,村民們都會給哪吒慶生,是村裡最隆重的傳統活動。「哪吒誕」已經成為整個漢塘村人共同的節日。
舊時的「哪吒誕」,像是一場盛大的歸鄉之約,很多外出的村民都在這一天趕回村裡。
村民抬著神像出遊,巡遊隊伍所到之處,醒獅歡騰跳躍,鑼鼓聲震耳欲聾,熱鬧的氛圍瀰漫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現在,巡遊環節已經開始消失,但投燈環節依然熱鬧非凡。
所謂投燈,是由村裡「哪吒誕」的籌備組織舉辦,主辦方會拿出10盞從哪吒神前求得的的燈,由村民競拍,參與投燈的不僅只有本村村民,還有外村虔誠的信眾,甚至不乏遠渡重洋歸來的國外華僑。

一盞燈甚至能拍到幾十萬元,通過投燈所籌得的善款會專門用於修橋、修路、敬老等慈善公益。
想必這麼熱鬧的「哪吒誕」,哪吒的廟宇一定很宏偉吧,但恰恰相反,漢塘村的哪吒住在門樓一角。
圖源@廣東台今日一線
在漢塘村,龍環里門樓是村莊的主要交通要道,門樓下,香火旺盛,每到農曆初一十五,村民們都會過來上香。
手持乾坤圈和火尖槍,腳踏風火輪的少年是漢塘村的保護神,哪吒日日夜夜的看著人來人往,見證著村莊的歲月變遷。他早已成為了村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庇佑著村莊風調雨順,安寧祥和。
在廣州奉「哪吒」為保護神的村不在少數,與漢塘村不同,白雲永平街的哪吒就端坐在廟宇之中。
永平街的哪吒宮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它不僅是一座廟宇,更是一個抗戰根據地。

哪吒宮曾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根據地。當時抗日游擊隊來村中宣傳,沒地方落腳,就在哪吒宮中寄居。
附近的京溪古道距今已有上千年,是舊時廣州地區的交通要道之一,曾是當年番禺、廣州一帶考生上京趕考的必經之路,其牌坊碑刻寫著「京溪古道」四個字,落款竟然是「哪吒元帥」。
圖源@廣州農業農村
不論是門樓上的哪吒,是廟宇中的哪吒,還是牌坊上的落款,歲月的洪流從未沖淡廣州人與哪吒之間深厚的羈絆。
廣州人也如同故事裡的哪吒一般,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堅定地不斷向前。
編輯 / 木子
統籌 /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