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張宜金
2月6日,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的「穿越千年·拓古傳今——拓片製作體驗」活動,走進武漢圖書館。
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武漢圖書館二樓學術活動室,一群中小學生對著考古所老師們帶來的瓦當和磚刻,進行拓片製作,上紙、噴水、捶打、上墨……拓包輕輕敲打的聲音此起彼伏,帶著濃濃年味的朱墨逐漸滲透,一幅幅精美的拓片作品呈現在大家眼前,有「歡喜」,有「長樂」,還有的是精美的青銅鼎圖案,它們帶著凸凹的肌理,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實操加上「拓片知識小課堂」,勾起青少年的興趣
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公眾考古部主任葉黎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近年來,該考古所成立了公眾考古部,開展各種公眾活動,讓大眾真真切切了解考古工作是怎樣進行的。「趣考古」是從去年開始針對青少年推出的一項公眾考古活動。
在活動當中,考古所公眾考古部的老師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資料,從拓片的起源、發展到種類、用途,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拓片知識小課堂」,同學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參與回答問題的同學還獲得了精美的冰箱貼、筆記本等考古文創禮物。
文物修復、文物拓片,更多公眾考古活動將陸續開放
「這是什麼字,認識嗎?」「這是繁體字的『樂觀』二字。」「你知道拓片是做什麼用的嗎?」「拓片是將考古文物上的文字和圖案拓到紙上,能更好地去辨認和研究。」紅領巾學校陽光校區二年級的歡葉同學,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趣考古』的活動,第一次是修復文物,我修復了一個陶瓷小茶壺,獲得了一個趣考古冰箱貼作為紀念。今天是我和哥哥一起來的,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思。」
據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部主任葉黎介紹,未來,將繼續深化公眾參與形式,策劃並推出更多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考古體驗項目,搭建起考古與公眾互動連接的暢通大道。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