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是一把雙刃劍。
這一點,在董宇輝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初,因董宇輝的走紅所引發的流量狂潮,真正將東方甄選帶到了人們的面前;
現在,因董宇輝的出走所引發的流量空白,真正將東方甄選帶入到了新的困境之中。
縱然是董宇輝本身,同樣沒有跳脫出「因流量而興,因流量而憂」的怪圈。
與輝同行,依然是一個與流量深度交織在一起的存在。
日前,董宇輝透露每天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便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或許,從董宇輝決定出走東方甄選的第一天開始,便註定了今天這樣的結局。
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會想到,自己活成了「東方甄選」。
原因在於,董宇輝真正可以出走的底氣,並非來源於董宇輝本身,而是在於他背後的流量。
無論是對於董宇輝而言,還是對於東方甄選來講,那樣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危機,真正讓我們見識到了流量之於任何一個事物的「雙刃劍」的意義。
一
當東方甄選橫空出世,或許,俞敏洪並未想到過他窮盡了腦汁想起的這樣一個絕妙的直播帶貨新模式,依然還是陷入到了流量的泥淖之中。
是的,按照俞敏洪的打法,東方甄選並不僅僅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以流量為主導的直播帶貨模式,而是一個建構於產業鏈、供應鏈基礎之上的,真正能夠讓直播帶貨的發展帶入到新周期的發展新模式。
然而,後來東方甄選的發展告訴了我們,僅僅只是專註於產業鏈、供應鏈的建設,的確可以讓東方甄選與其他的直播帶貨玩家有一定的區別,但是,真正要想出圈,真正要想在直播帶貨行業站穩腳跟,依然還是需要流量的加持與助力。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東方甄選當初的不溫不火,以及董宇輝爆紅之後的一路絕塵上,看出一絲端倪。
透過這一點,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直播帶貨背後的產業鏈、供應鏈的打造,僅僅只是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基礎設施」,而真正讓這樣一種「基礎設施」發揮效力的,依然還是需要龐大的流量。
這是直播帶貨的短板,同樣是直播帶貨的優勢。
從短板上來看,這讓那些身處台前的直播帶貨網紅們,僅僅只是一個賣貨的工具人,僅僅只是一個流量的獲取器,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另外,直播帶貨僅僅只是一個以流量為生命線的存在,缺少了它,直播帶貨便行將就木。
從優勢上來看,這讓直播帶貨的玩家們可以輕裝上陣,僅僅只是需要獲取流量,僅僅只是需要轉化流量即可,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按照這樣一種路線圖發展下去,而沒有找到直播帶貨的短板和優勢的平衡點,任何一個直播帶貨的玩家們,必然都會陷入到困境之中。
這一點,我們已經從初代網紅薇婭、李佳琦,後來的羅永浩、小楊哥的身上,看出一絲端倪。
或許是看到了這一問題,因此,當俞敏洪創立東方甄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開始不將東方甄選看成是一般意義上的直播帶貨玩家。
無論是對於上游產業鏈的投資,抑或是對於自身app、社群和客服體系的打造上,我們都可以看出東方甄選的與眾不同。
二
縱然是東方甄選生而不同,但是,它依然沒有跳脫出直播帶貨玩家們的宿命,它的爆火,依然與流量之間有著莫大的聯繫。
可以說,如果沒有董宇輝的爆火,東方甄選或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可以說,如果沒有董宇輝的爆火,東方甄選或許還僅僅只是新東方尋找轉型之路的諸多嘗試之一。
董宇輝與東方甄選的相輔相成,真正讓我們看到的是,直播帶貨依然是一個流量的中轉站,依然是一個以流量為生命線的存在。
對於董宇輝和東方甄選來講,只有不斷地成就彼此,才能走得更遠。
然而,東方甄選並不想要將自身淪為一般意義上的直播帶貨玩家,更不想被董宇輝的流量所綁架。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場宮斗大戲的上演。
雖然這樣一場宮斗大戲在俞敏洪的調停之下,獲得了一個看似圓滿的大結局,但是,無論是對於東方甄選,還是董宇輝來講,都是一種傷筋動骨的影響。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東方甄選的數據持續走低上,看出一絲端倪;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俞敏洪對於東方甄選「亂七八糟」的表態上,看出一絲端倪。
透過這樣一場宮斗大戲,我們看到的是,東方甄選試圖走出一條與其他的直播帶貨玩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卻一不小心又踏入到了與以往的直播帶貨玩家們相同的河流里。
對於東方甄選來講,或許,現在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早已不再是保持自身的特立獨行,而是更多地需要找到一條與時下的直播帶貨潮流相契合的發展模式,待站穩了腳跟之後,再去思考和探索有關產業鏈、供應鏈的打造。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講,現在的東方甄選真正需要的是,要麼第二個董宇輝的出現,要麼是像小楊哥一樣培養出更多攜帶了龐大流量的新主播。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東方甄選依然還是沒有擺脫對於流量的依賴。
東方甄選的遭遇,其實和當下幾乎所有的電商玩家們的遭遇相同——它們都對流量極度地依賴,卻又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真正擺脫流量的方式和方法。
這是以東方甄選為代表的直播帶貨玩家們的宿命,同樣是電商玩家們的宿命。
三
事實上,東方甄選所遭遇的,何嘗不是現在董宇輝所遭遇到的呢?
自從董宇輝的與輝同行開播以來,雖然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願意去做的事情,但是,他依然還是沒有擺脫與直播帶貨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董宇輝需要藉助安眠藥才能入睡,正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雖然董宇輝可以藉助自身的流量,維持與支撐與輝同行的發展,但是,與輝同行依然還是一個以董宇輝為主體的存在。
可以說,離開了董宇輝,與輝同行便不再是與輝同行。
很顯然,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這依然是不健康的。
對於董宇輝來講,或許他真正需要做的,並不僅僅只是把自己擺在前沿陣地,而是需要去孵化和培養出更多像自己的現象級的主播。
只有這樣,董宇輝的與輝同行才不僅僅只是一個個人化ip相當強烈的存在,而是一個獨立的ip,並且良性運作的商業,縱然是離開了董宇輝,與輝同行依然可以獲得良好的發展。
或許,這才是真正良性的商業模式。
透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董宇輝因流量而興,但是,同樣因流量而憂。
對於董宇輝來講,欲要破解當下的困擾,或許需要向他在新東方的前輩羅永浩學習。
我們都知道,羅永浩創辦了「交個朋友」的直播間,並且通過直播帶貨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真還傳」的橋段。
當「交個朋友」的直播間步入正軌,特別是當直播帶貨的發展開始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之後,我們看到的是,羅永浩不再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直播上,而是開始深入到了ar項目的創業上。
縱然是如此,「交個朋友」直播間依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羅永浩雖然宣布開始了新的創業項目,但是,他始終會不定時地在直播間進行帶貨。
這個時候,羅永浩和交個朋友直播間之間,不再是一種深度綁定的關係,而是一種商業上的聯繫,而羅永浩也不再是交個朋友的唯一ip,而是它的眾多ip里的一個。
當羅永浩與交個朋友直播間的這樣一種良性的關係開始形成,縱然是羅永浩開始了新的創業,但是,交個朋友直播間依然沒有出現類似東方甄選那樣大的變故。
或許,這才是東方甄選想要去做,卻沒有做成的事情;
或許,這才是董宇輝必須要去做,卻沒有做成的事情。
結語
當董宇輝與東方甄選切割,我們看到了一個雙輸的局面。
對於東方甄選來講,它遲遲沒有找到另外一個董宇輝來接棒;
對於董宇輝來講,他同樣沒有將與輝同行帶離東方甄選的發展軌道。
無論是對於董宇輝來講,還是對於東方甄選而言,它們都開始陷入到了因流量而興,因流量而憂的發展怪圈之中。
說到底,與輝同行和東方甄選依然還是沒有真正找到一條真正可持續的、良性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是沒有擺脫直播帶貨本身的掣肘。
當與輝同行與東方甄選的這樣一種根本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俞敏洪始終都沒有打造像新東方一樣的健康的商業模式。
最終,董宇輝還是把「與輝同行」做成了第二個「東方甄選」。
或許,這個時候,俞敏洪真的可以考慮為東方甄選找一個新的ceo了。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行業觀察家,知名kol,數字經濟學者。